• 介绍 首页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阅读设置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18节
      当夜。
      赵都安失宠,即将倒台的消息不胫而走,从庙堂的圈层,传入市井。
      传言中,此次弹劾的主力,御史“吕梁”,乃是相国一派的官员。
      代表相国的意思。
      谣言总是以最符合广大群众期待的形式传播。
      太多人憎恶赵都安,所以整个京城的人,都只愿意相信,他将要倒台的故事版本。
      一时间,甚嚣尘上,满城风雨。
      而身处风暴中央的赵都安,却只是躲在客栈中,安静地睡了一觉,准备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应对明日的“劫”。
      ……
      翌日,清晨。
      当身穿官袍,俊美无俦的赵都安走出客栈,就看到狗腿子朱逵等在马车旁。
      “大人……”朱逵张了张嘴。
      赵都安摆摆手,笑道:
      “辛苦你送我入宫一趟,之后的事,与你无关了。”
      朱逵接收到了自家使君与往日不同的语气,神态复杂。
      此刻,他已隐隐猜到,女帝恐怕并未赦免赵都安,之前对方声称的话,只怕掺了不少水分。
      这两日的奔波,一系列操作,更像溺水之人的挣扎。
      自己也许被骗了……他本以为自己会愤怒,或幸灾乐祸,或忐忑不安……但并没有。
      两日来,跟在赵都安身边的所见所闻,令这位经年老吏对其的印象,悄然之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有些羞耻,但他对赵都安,竟生出些许“钦佩”的情绪!
      有些荒诞!可笑!
      自己身为摸爬滚打,一步一步,从底层爬起来的老吏,本该是最痛恨,看不起这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小白脸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在奴颜婢膝背后,也曾无数次咒骂赵都安。
      前天的那个下午,也曾想过,要不要趁着姓赵的这艘船还没沉,跳槽倒戈向张昌硕。
      这样的自己,竟然会钦佩他!
      但这种情绪却又真实无虚!
      朱逵在想,倘若自己与赵都安互换身份,在面临这等危机的时候,是否能如对方这般,沉得住气,狐假虎威稳住身边人?
      能否一步步算计,尝试逆风翻盘?
      能否面对着整座京城的幸灾乐祸,仍旧神态自若?
      他自问做不到,所以钦佩。
      “使君……”朱逵张了张嘴,终究还是问道:
      “有把握吗?”
      赵都安愣了下,然后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迈步钻入车厢,只留下一句:
      “走吧。”
      马车辘辘。
      抵达皇城外的时候,就看到已有车马在前头等待。
      “赵都安,我还以为你跑了,不敢进宫呢。”
      张昌硕掀开车帘,走了下来。
      他今日同样穿着官袍,脸上敷粉,两撇小胡子修剪精致,腰间悬着香囊。
      赵都安走下车,皱眉道:
      “你怎么在这?”
      张昌硕面含得意,笑道:
      “怎么,只许你见陛下,不许我有事觐见?”
      赵都安一副看小丑的心态,脸上波澜不惊:
      “那便一同进宫。”
      ……张昌硕准备好的一肚子话,被噎住了。
      赵都安的反应比预想中平静太多,但他早已打探清楚,知道赵狗今日凶多吉少,所以愣神之下,只是拂袖哼了一声:
      “装腔作势!”
      宫门外还停着诏衙和都察院的车马,对峙弹劾的另外两方,似乎已经提早一步进去了。
      赵都安请宫门守卫通禀后,耐心等待了两刻钟,守卫去而复返:
      “陛下准许二位使君觐见。”
      张昌硕挺胸抬头,暗暗攥了攥袖子中的卷轴——
      女帝徐贞观修为通天,本就是强者,不惧刺杀,所以臣子觐见没有搜身这一环节。
      赵都安深吸一口气,抬头望了眼城门幽深门洞后头,层层深宫,抿了抿嘴唇。
      成败,在此一举。
      ……
      过渡章节,周一求票啊
      第16章 女帝:这个,你如何解释?
      女帝今日不上朝。
      将对质的地点,选在了一座偏殿中。
      当赵都安与张昌硕,跟着领路宫人,穿过斗拱飞檐的古典建筑,抵达目的地时,只见门外有宫廷侍者左右束手站立。
      殿门敞开。
      内里已经站着两道身影,一左一右,相对而立,如同泾渭分明的两条河流。
      左侧之人穿玄色飞鱼服,身材瘦削而魁梧,垂在腰间的手骨节粗大,略微泛红,或因常年握刀,老茧厚重。
      瘦长的脸庞冷峻,无须,正闭目养神。
      略凸出的眉骨上,斜生出两条略花白的眉毛,给人种暴躁易怒的气质。
      右侧之人,截然相反。
      约莫四五十岁,一身靛青官袍,头戴乌纱,蓄着山羊须,昂首挺胸,正义凛然。
      典型的言官清流姿态,眼神锐利。
      “马阎,吕梁!”
      赵都安立即猜出二者身份。
      原主见过马阎,残留记忆中,对这位掌管诏衙的大太监颇有些畏惧。
      传言此人乃皇族内卫出身,原本效忠先帝,后追随太子,“玄门政变”中,马阎与叛军殊死搏杀。
      表现卓著。
      女帝继位后,接收了老皇帝与太子的手下,马阎得到重用,提拔为“诏衙”督公。
      类似锦衣卫指挥使的角色。
      负责监察百官,也是缉捕逆党的主力,是女帝手里一把锋利的刀子。
      有“白眉阎王”的绰号,据说为人喜怒无常,原主敬而远之,双方交集不多。
      赵都安不禁吐槽,心说原主怂的一批,结果还敢抢人家功劳,只能说人菜瘾大。
      至于那名叫“吕梁”的御史,完全陌生。
      只知道是相国一派的人,也是此次弹劾自己的主力。
      “二位使君在此稍等,这就去通报陛下。”
      领路宫人丢下一句话,转身就走。
      与此同时。
      殿内的两人也扭头看了过来。
      “督公早到了啊,小子来迟一步,实在惭愧。”
      赵都安率先开口,朝“白眉阎王”拱了拱手,一脸愧色:
      “逆党之事,先前多有得罪,本想当面致歉,只是这两日风口浪尖,却是没寻到机会。”
      身披飞鱼官袍,神态冷峻的马阎看着赵都安自来熟的模样,眼神不由古怪起来。
      他设想过,双方今日见面的场景。
      基于旧有印象,马阎以为,赵都安会对自己愤怒咆哮,或者瑟缩央求。
      毕竟这次弹劾的起因,就是诏衙状告他越权抓人,走漏逆党。
      赵都安有理由对他痛恨。
      但眼前的一幕,则大大超出预想:
      没有愤怒,也没有央求,反而是有些好似朝臣间袖手寒暄的云淡风轻。
      这还是传说中那个小白脸?
      “使君客气了,同朝为官,互有摩擦也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