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走进不科学

  • 阅读设置
    走进不科学 第177节
      天文爱好者应该都知道。
      所谓超新星爆发。
      指的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所会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
      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
      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才会逐渐衰减变为不可见。
      在这段期间内。
      一颗超新星所辐射的能量,甚至可以与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能量的总和相媲美。
      但另一方面。
      超新星爆发在宇宙中虽然是一种极其耀眼的奇观,壮丽唯美,令人迷醉。
      可对于人类来说,这其实是一件有一定风险的事儿。
      超新星在爆发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伽马射线,以光速辐射到地球大气层。
      伽玛射线在与大气层接触后,引发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
      它们会把氮分子转化成氧化氮。
      由此消耗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也就是臭氧层。
      从而导致地球生命直接暴露在太阳风、宇宙射线等有害辐射下。
      比如地球生命史上共有五次大灭绝事件,排名第二的是奥陶纪大灭绝。
      奥陶纪大灭绝发生在4.4亿年前,这导致了当时85%的地球物种灭绝,后来还引发了一次冰期。
      而在2005年。
      nasa和堪萨斯大学共同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
      报告中认为,这次大灭绝事件,很可能是由一颗极超新星释放的伽马射线暴导致的惨剧。
      根据模型还原出的情况。
      整个过程可能仅仅持续了十秒,却摧毁了地球一半的臭氧层。
      最后致使太阳紫外线袭击地球,导致地表大量生物死亡,从而造成了生物大灭绝。(doi.org/10.1099/ijs.0.02503-0)
      顺便一提。
      目前天文界讨论比较多的就是参宿四,最近它的测光数据有些不太正常,有可能会产生超新星爆发。
      但由于距离的缘故,这玩意儿对地球上的生物不会有什么影响。
      毕竟辐射也要讲基本氵……基本物理规则的嘛。
      除了参宿四外。
      另一颗可能发生超爆的恒星,则是人马座的wr102。
      它是一颗非常少见的富氧型沃尔夫—拉叶星,根据现有的模型推导,目前这颗星大概率已经发生了爆炸。
      根据距离来推断。
      只要你能多活1500-2000年,应该就能见到这幅美景了,不算很难……
      总而言之。
      在近两千年间,人类观测到的超新星爆发一共有八次。
      其中也有很多最:
      比如最早的超新星纪录,是本土天文学家于公元185年看见的sn185。
      又比如纪录中最亮的超新星是sn1006。
      超新星sn1572和sn1604则是以裸眼观测到的最后两颗银河系超新星,对欧洲天文学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因为它们被用来反驳了在月球和行星之外是不变的亚里斯多德宇宙,属于标杆性的发现。
      等到了望远镜时代。
      人类又先后观测到了sn1885a,sn1987a以及sn2006gy。
      当然了。
      看到了这儿。
      数学没挂科的同学应该发现了一个问题:
      明明超新星爆发有八次,为什么上面只提到了七颗呢?
      没错。
      剩下的那一次超新星爆发,便是公元1054年老苏亲身经历的蟹状星云超爆。
      同时。
      它也是人类历史上观测最广泛的超新星爆发。
      它距离地球大概有6500光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景象,是在6500年前发生的画面。
      对历史记载的分析表明。
      产生蟹状星云的超新星爆发时间为4月或5月上旬,到了7月最亮时视星等升至-7到-4.5之间。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它比夜空中除了月球以外的任何天体都亮。
      这个奇景甚至持续到了后世的21世纪:
      那时的蟹状星云在可见光区中,仍有大量椭圆形的丝状结构围绕着弥散的蓝色核心区域。
      长达6角分,宽达4角分。
      是视直径最大的天体之一。
      当然了。
      也是最美的一个天体。(感兴趣的可以去搜一搜,真的太漂亮了,有机会去魔都的朋友可以花60买个天文馆门票,绝对超值)
      不过比起头一次观测月球,这次徐云没有亲自上手。
      而是让老苏自己去做起了尝试。
      还是那句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只是一味灌输知识,等自己走后一切就会又恢复原状了。
      “对对对,先转动寻星镜,等等,过了过了。”
      “十字丝再靠上点……”
      看着哼哧哼哧鼓捣着设备的老苏,徐云显得很有耐心。
      毕竟和上辈子的那些鲜为人读者比起来,老苏简直就是个学习标兵了。
      过了一会儿。
      眼见老苏调的差不多了,徐云问道:
      “老爷,您可认得毕宿方位?”
      老苏这次几乎没怎么犹豫便点了点头,道:
      “毕宿,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第5宿。
      在老夫所著的星图之中,便有标注此星方位。”
      毕宿,又叫做毕月乌。
      它由八颗星组成,乃是华夏古代星官之一。
      毕宿的来历其实很简单:
      它的八颗星组合在一起,很像一个“丫”字形,古人认为它的外观与一种用来捕获小动物的长手柄工具“毕”十分相似。
      因此传着传着,便给它起名为了毕宿。
      当然了。
      还有个更直观的图示——润土的叉子见过没?
      对,就那玩意儿。
      而在现代天文学中,毕宿位于金牛座,与昴宿相邻。
      其中毕宿五的直径约为5300万公里,是太阳直径的38倍,亮度极其显眼。
      在2005年10月19日那天,星空中还上演过毕宿五星与月争辉的天文奇观来着。
      当时在很多小地方,还可以见到不少在街头架着望远镜忽悠小朋友看星星的‘奸商’,一次还要十块钱。
      现在那些民间开个越野车拉着几十万上百万天文望远镜的圈内大佬,有不少人就是靠着那种手段完成的原始积累。
      视线再回归原处。
      老苏作为当代最熟悉星图之人,在得到徐云的指点后,很快便锁定了毕宿所在的区域。
      徐云见说继续道:
      “老爷,若是小人没记错,那颗超新星便在毕宿东北面……”
      老苏闻言连忙将目光锁定了寻星镜,扭动螺丝,继续校准。
      看着已经逐渐熟悉操作的老苏,徐云很想和上辈子的那些同学说一声‘你看看人家老苏’。
      当然了。
      到时候那些骚读者们大概率会截个起点战力榜,反过来艾特自己来个反杀——“你看看人家老鹰!”。
      触手怪都该死.jpg。
      就这样。
      过了一会儿。
      老苏忽然表情一震,左手朝徐云招了招:
      “小王,你来看看,此星……亦或说此物是否便是蟹状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