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汉冠

  • 阅读设置
    第七十四章 城门立木
      在谈论整编问题之前,张泓有些担忧的看向王生,说道:“这七万石粮草,数目巨大,而且总的涉及粮草,绝对不少于七万石,如此大的利益,因为君侯一句话便没了,恐怕那些人不会甘心的。”
      王生自然是听出了张泓的话外之音。
      他是担心王生此举得罪了太多人。
      张泓对自己的定位是很清楚的。
      他现在的帅位是王生给的。
      是故即便王生只是一个随军开国侯,但是一有大事,他都是先来与王生商议的。
      若是没有王生,他在皇帝面前便说不上话了。
      那自然的...
      他也没有资格做这个西征军的主帅的。
      毫不客气的说,只有王生一刻不在,下一秒,他的西征军主帅之位马上会被其他人替下去。
      西征帅位,这是一个香饽饽。
      香到成都王,茂王,赵王这些人都要在朝堂上当着皇帝的面争辩的地步。
      “无妨。”
      王生却不是那么担忧。
      如今他在军中,便是要针对他,也很难。
      况且。
      针对他,也得看一看后果。
      毕竟他王生也不是手无寸铁之辈,更不是会束手就擒的人。
      想来,自己在洛阳的形象,也不是一个双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他手上,可也是沾着人命的。
      “那些人是知道分寸的,如今在军中,他们来多少,本侯杀多少。”
      张泓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是话到了一半,还是咽下去。
      “既然君侯早有规划,那我也不多说了,现在便说说整编的事情罢。”
      这十万世家私军。
      有的直接是‘州郡兵’,里面甚至还有封王的军队。
      譬如赵王便将他封地的三千人调来了。
      当然,那三千人是给孟观辖制的。
      十万世家私军,按照张泓的话来说,要分成十支。
      也就是一万人为一部。
      由校尉将军统领。
      在孟观军中,能出五个校尉。
      另外五个,有一个是成都王部将钱忠掌握。
      一部由皇帝亲命的参军王廙统领。
      这个王廙正是琅琊王氏的人。
      想来除了代表皇帝之外,还代表着琅琊王氏。
      另外三部,则是可以给王生节制。
      但王生手上带过来的人很多。
      能力也很强,但历练不足。
      全部人中,恐怕只有陆机堪堪能坐上校尉之职,统领万人军。
      剩下的,王生自领一部。
      陆云也领另外一部。
      至于王弥戴渊这些人,因为没有资历的原因,便只能做做部下曲尉。
      虽然是曲尉,但一部下有五曲,一曲也有两千人。
      统领两千人,也非是易事。
      王生在心中已经计算好了整编之后的军官人选了。
      之后与张泓的讨论,就有些缺乏可陈了。
      两人谈论,从白日,到黑夜。
      函谷关不算塞外。
      但此时王生却是有身处边塞之感。
      登上函谷关城墙。
      高耸的城墙向下眺望,是无尽的营帐,密密麻麻,一直延展到视线之外,似乎还没有终结。
      疏密不定的火焰,也将王生的瞳孔映照得闪烁不定。
      月牙儿高升。
      呼呼的冬风,带着些许月色的苍白,将今夜烘托得有些悲凉。
      在函谷关城墙上吹了一会冷风,王生下了城墙,便缩在房间里面了。
      今天赶了一天的路,又顺手杀了人。
      说实在的,王生也有些倦了。
      没有好精神,明天起来也做不了什么事情,王生很快就睡下去了。
      不过...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人一般是很难陷入深睡眠的。
      王生也是这样。
      当骚乱声越变越大之事,王生掀开厚厚的棉被,语气中也带着一丝愠色。
      “门外为何如此喧闹?”
      “主君。”
      刘勇手上握着明晃晃的环首刀,站在王生面前,倒是有些英武模样。
      “好似是关内出了骚动,不过征虏将军已经平定了。”
      骚乱?
      莫非是营啸?
      谁在后面搞小动作?
      王生从被窝中起来,用极短的时间穿戴整齐,刚要出房间,刘勇却是拦住了王生。
      “征虏将军吩咐过了,现在关内也混进了一些歹人,主君若是非不得已,最好还是不要四下走动。”
      还未走出门口,王生便看到门外里三层外三层围住的士卒了。
      看起来,这些人是专程来保护他的。
      自己的性命,当然是最重要的。
      忍着心中的好奇,王生倒也是坐下去了。
      天气酷寒,没有比热酒更好的驱寒之物了。
      而刘勇早早便备了一壶热酒。
      汩汩的倒出一杯,不如如何清澈的酒液,在昏黄的灯火映照下,却是闪着异常的亮光。
      喝下一杯酒,喉咙像是被刀割了一般,接着一股倒冲的酒劲直冲天灵盖,让人有一种欲吐的感觉。
      但是身子却是暖洋洋起来了。
      “这酒...够烈。”
      王生再喝了一杯,便耐心等待起来了。
      但看起来...
      张泓此次的行动似乎不如何顺畅。
      既然不能出去,也等不到张泓,王生褪下外衣,直接缩到被窝里面了。
      与其杞人忧天,不如美美睡上一觉。
      ....
      次日清晨。
      王生很早便睁开眼睛了。
      穿戴衣物,甲胄,腰间别上一把宝剑,王生便出了房间。
      房间外,刘勇静静候着,倒是之前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的士卒消失了。
      这些人消失了,证明昨夜的事情已经解决了。
      吩咐刘勇去休息,王生在张泓亲卫的引领下,再次到了帅府。
      入了帅府,王生便见到了张泓。
      此时的张泓,脸上极不好看。
      看来昨夜发生的事情,比王生想的还要严重许多。
      “将军,昨夜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来王生便直入主题,没有任何弯弯绕绕的意思。
      “昨夜有一伙人偷偷入了关内,若不是我这些儿郎皆是善战之辈,恐怕他便潜入帅府来了,我这颗大好头颅,也被他们摘了去了。”
      函谷关大门可不是开的。
      从时间上看,昨夜处理到白日,这人数,可不会少。
      “知道是何人所做?”
      这肯定不是这些世家私军自己做动作的。
      “倒是留了活口,也知道是何人做的。”
      “是谁?
      张泓深深看了王生一眼,说道:“弘农杨氏的私军。”
      又是弘农杨氏。
      看起来...
      昨夜他处死的那个杨处,在弘农杨氏中的地位倒还真不低。
      “他们潜入关内,恐怕是要我项上人头罢?”
      张泓想了一下,之后才回答道:“若我猜的不错,恐怕便是这个了。”
      看得出来,张泓对弘农杨氏是有些恻隐之心的。
      “有多少活口,关内策应的人找到了没有,可有处置?今日我便手书一封,呈于陛下案前,这弘农杨氏,真的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
      “君侯,我觉得...事情也没必要做得这般绝。”
      这张泓的状态,很不对劲。
      “为何?”
      好在王生在此时还是有些耐心的。
      “此事恐怕不只是弘农杨氏一家做的,在此次潜入的乱兵之中,还发现了其他世家的私兵。”
      “便是有其他世家,只需惩处弘农杨氏即可,杀鸡儆猴,本侯倒是要看之后谁还敢猖狂。”
      王生的这句话倒是让张泓噎了一下。
      “君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王生深深的看了张泓一眼,眼中还有戏谑之色。
      “将军你我如今也算是有一些交情了,可是?”
      被王生这般一问,张泓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只是轻轻点头,同时说道:“与君侯相处虽然不久,但短短时间,与我张泓来说,便是大恩,知遇之恩。”
      “既然如此,你我也可做朋友。”
      “自然算是朋友。”
      “既然是朋友,那么,事情一直瞒着,这恐怕就不是对待朋友的做法了。”
      张泓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看来君侯是知道了。”
      这恐怕是你故意让我知道的。
      不过..
      对于这一点我,王生也不揭穿。
      “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这件事是与弘农杨氏脱不了干系,但是开门的,却是他的一个侄子,也是他部下的人。
      平时他疏于管教,不想今日便犯下大错。
      若是王生将这件事捅到天上去了,那么,他这个侄子,自然是有死无生了。
      最关键的是...
      他自己御下无方,恐怕也会受到牵连。
      他做这个西征军主帅本来就有些勉强,若是给赵王这些人抓到把柄,恐怕他就更难做了。
      对于张泓的心思,王生自然是摸得一清二楚的。
      “既然如此,那此事本侯便不追究了,但是,弘农杨氏的人,便不能放过了。”
      既然是私底下的交易,张泓马上应下了。
      战场上刀剑无情,弘农杨氏的这些私军,战死在沙场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便开始整编罢。”
      张泓轻轻点头。
      关外,军队早已经集结了。
      他们是不知道关内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知道关内是死了人,而且死的不止是一两个人。
      按照王生的规划,开始第一次交插整编。
      之后是第二次,第三次。
      王生原本是想要做上十次以上的。
      但最后却是因为时间不够而作罢。
      交差整编三次的军队,被分成了十部。
      王生分到的是一二三部。
      恐怕也是张泓故意的示好。
      但说实在的。
      一二三部,虽然靠前,但与其他部也没什么区别。
      次日清晨。
      王生带着从金谷园带出来的三百庄卫,便朝着一二三部去了。
      一二三部士卒三万人,集散地正是在函谷关城门前。
      将各个部的人分曲,分官,分队,分什。
      再一一人命将领。
      王生负责一部。
      部下五曲,一曲由王弥统领,二曲由戴渊统领,三曲车斜领之,四曲赵猛领之,五曲....
      至于二三部,也有王生的规划。
      将最基层的什长伍长百夫长这些的人都化为自己的人,这支队伍,王生算是基本上能掌控了。
      但是要做到令行禁止,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为新编的原因,这些世家私兵倒还是安生。
      隔着近距离观察他们。
      王生倒是发现这支军队的年龄差可能有三四十岁。
      年轻的,十三四岁,老的,半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
      这时代的士兵,除了中央正规军,也就是张泓部下军队之外,像是其他的军队,州郡兵还有外军,里面年龄都是参差不齐的。
      除非是战死,或者残废了,一般是很难脱掉兵役的。
      当军户,那便是一辈子的军人。
      统领了三部之后,按照情节,理应是一场激情四射的演讲。
      不过王生想了一下,还是把这个演讲稍后推了推。
      首先,便是要树立一言九鼎的形象。
      不然的话,后面的演讲,便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之前的典故...
      实在是太多了。
      王生四顾一下,王生远处正有一个人腿粗细的滚木,看那样子,恐怕有百斤之重。
      这不是商君的计量吗?
      想了一下,王生马上大声吼了一句。
      “何人能将那块木头抬到我这里来,赏钱十金。”
      王生之所以要用吼,那是因为说话的声音小的话,后面的人听不到。
      实际上,便是王生吼得很大声,后面的人也有许多听不到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哪些伍长去传递王生话中的意思了。
      这是商鞅城门立木的典故,被王生借用过来了。
      这些士卒,都是丘八,换句话说,大字不识一个。
      自然,商鞅的故事,要知道也是很难的。
      这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王生这句话以说出来,场下顿时议论纷纷起来了。
      一万人一人一句,此地便就成了菜市场了。
      “可有壮士愿来?”
      十金。
      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些士卒当一辈子的兵,有的都不一定捞到这一点钱。
      王生此话出了许久,还是没人愿出。
      这还真的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一边的陆机陆云,张宾此类人,早就知道王生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了。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
      终于...
      还是有胆子大的人。
      “将军,你看俺可以不可以?”
      站出来的是一个憨厚汉子,他起身,身侧的人纷纷拉住他。
      这些人被上面的人压榨惯了,已经不信任上司的话了。
      将兵不和。
      如何是一支会打仗的军队?
      “当然可以。”
      有人出来。
      这个城门立木算是完成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