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月行失序

  • 阅读设置
    第134章
      李滨江凝视她片刻,从她眼中看到了不容动摇的决心。他长叹一声,终于拿起笔,却在签字前顿住了。他重新抬起头,目光变得深沉而温和:“好吧,人各有志,强求不得。年轻人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理解。”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信上签下了名字,但随即补充了一句让林知韫意外的话:
      “这样,你的档案关系,我先暂时留在局里,不急着办转出。” 他看向林知韫,眼神像一位看待晚辈的慈祥长者,“给你半年的时间。去那边看看,适应适应。如果……我是说如果,觉得不合适,或者改变了想法,这里随时欢迎你回来。这个位置,我尽量给你保留半年。”
      这番话,让一向冷静自持的林知韫瞬间动容。
      这已远超一位领导对离职下属的常规态度,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充满人情味的爱护和一份坚实的退路。她深深地向李滨江鞠了一躬:“李局,谢谢您。”
      走出机关大楼时,林知韫给陶念发了条微信:【手续办妥,明天见。】
      发完这句,她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感到前所未有的轻盈。
      第95章 撑伞
      五月的锦城,是充满了花香和湿润空气的季节。街道两旁的树木绿得逼人,各色鲜花在街道两旁恣意盛放,展现出与北方城市截然不同的鲜活生命力。
      陶念租住的公寓就在锦城师大旁边,是套敞亮的两室一厅。房子格局方正,交通便利,下楼走不了几步就是超市、咖啡馆和各式小店,生活气息十足。
      唯一的不足,大概就是以她新入职辅导员的薪资来看,租金确实不算轻松。
      林知韫抵达后,原本略显空荡的房间很快被陆续寄到的行李填满。她还特地将来宝和两只小猫一同接来,屋子里顿时多了很多声音,咕噜声、脚步声、猫咪的叫声,渐渐地热闹了起来。
      安顿下来的傍晚,她们牵着手出门,沿着师大后门的小吃街慢慢走。空气里飘着麻辣烫、烤串和糖炒栗子等各色香气,年轻的学生们擦肩而过,处处是蓬勃的朝气。
      陶念兴奋地指给林知韫看自己即将工作的文学院大楼,絮絮地说着入职的进展。手续都已办妥,档案也顺利转入,虽然还没正式和学生接触,但密集的岗前培训已经开启,她正努力适应着身份转变。
      林知韫安静地听着,看着身旁人眼中闪烁的光。
      ***
      第二天是周末,微风和煦的周末午后,陶念拉着林知韫,从锦城师范大学出发,地铁仅需五站,便抵达了一个充满现代感的新区。出了站口不远,一片崭新的建筑群映入眼帘——那便是“锦城未来教育实验学校”。
      校园占地颇广,崭新的红色大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她们隔着栅栏望去,能看到设计感十足的教学楼、独立的图书馆、宽敞的体育场馆,以及设施先进的实验楼,一应俱全。
      “看,林主任,这就是你即将大展拳脚的地方。”陶念用胳膊轻轻碰了碰林知韫,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
      林知韫被她逗得微微一笑,心中却也确实被这片景象所鼓舞。
      她即将入职的岗位是课程研究处主任,这正与她深耕教育理念的理想不谋而合。
      入职手续在几天后顺利办妥。
      踏入校园的第一天,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硬件设施自不必说,更让她意外的是同事们之间的氛围。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论资排辈,没有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创新与碰撞。
      林知韫几乎立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着手规划着那个“去分数化、关注个体生命成长”的课程体系,常常在书房里忙碌到深夜,虽然累,但是内心却十分充实。
      那段时间,家中的晚餐话题总是围绕着彼此的新工作。
      她们一起憧憬着,在这个一切都看似完美的起点上,将会展开怎样一段不同的人生。
      这种分享往往从下班那一刻就已开始。
      一到家,陶念习惯性地窝在沙发里,开始像倒豆子一样分享这一天的见闻。
      与林知韫在学校里进行的、关乎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的宏观设计相比,陶念的工作充满了具体甚至琐碎的细节:哪个班的学生为评奖闹了矛盾,宿舍报修系统有多难用,还有那仿佛永远开不完的培训会。
      所有这些细碎的片段,一点点被填充进彼此的生活中。
      这天,她正说起学习“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林知韫放下手中的书,递给她一杯温水,中肯地评价道:“抛开实际操作的难度不谈,单看这个流程本身,设计得其实很科学、很系统。”
      “是啊,逻辑是严谨的,预案也周全。”陶念捧着水杯,眉头微蹙,“可理论知识再扎实,一想到将来可能要直面一个真实崩溃的学生,甚至要为他的人生负责……我就觉得压力山大。光是看那些案例档案,就觉得有些头疼。”
      林知韫看着她略带焦虑的侧脸,不禁莞尔。她向陶念靠近一些,声音放得愈发柔和:“流程是死的,人心是活的。处理学生问题,尤其是心理危机,专业知识是骨架,但比那更重要的,是辅导员自己先要稳住心态。你稳了,学生才能感到安全。事情要一件一件做,别怕,慢慢来。”
      陶念抬眼望向林知韫,时光仿佛瞬间倒流,她眼前浮现出多年前那个在二十一中、无论遇到多棘手的学生状况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林老师身影。
      一种混合着依赖与崇拜的情感在心底弥漫开来。她顺势靠进林知韫的怀里,语气也软了下来,带着点撒娇的意味:“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以前处理这些事,怎么就那么举重若轻呢?我得什么时候才能练成你这样啊。”
      林知韫轻轻揽住她,笑了笑,“不是天生就会的,都是练出来的。你会做得比我更好的。”
      夜深人静,卧室只留一盏暖黄的床头灯。陶念枕在林知韫肩头,能清晰听见她的心跳声,窗外的月光淡淡地洒进来。她突然轻声问:“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
      林知韫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缠绕着陶念的发梢。良久,她才用低低的气声念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她想起陶念毕业前的那个春天。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从前午休时,那个总是忙着做题的女孩,此刻竟抵不住困意,枕着手臂睡着了。
      彼时,林知韫坐在讲台边拿着本书,看学生午休,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方向。
      为人师表的克制与悄然滋长的私心,在心底无声地拉扯。
      她只能迅速移开视线,仿佛多停留一秒,都是对某种界限的逾越。
      而此刻,这个曾让她只能远远注视的女孩,正毫无防备地睡在她的身侧,发丝乖巧地缠绕于她的指尖。一种失而复得的珍重感,混合着巨大的心安,将林知韫温柔地包裹。
      林知韫侧卧着,借着朦胧的光线,凝视着身旁已然熟睡的陶念。
      她知道陶念近来很是疲惫。虽然还未正式带班,但新任辅导员无穷无尽的岗前培训、繁杂的见习事务,已经消耗了她大量的精力。
      她跟着经验丰富的王辅导员,见识了毕业生离校前的种种忙乱,也开始提前整理新生档案,对着那些陌生的照片,想象着即将面对怎样一群朝气蓬勃又个性鲜明的年轻面孔。
      林知韫微微倾身,将一个比月光更轻的吻,落在陶念的眉心。
      “晚安,我的小辅导员。”她在心里无声地说。
      ***
      窗外细雨绵绵,如今已是六月了。
      半个月过去,足以让最初的憧憬沉淀下来,也让许多被掩盖的细节,逐渐显露出它原本的、甚至有些败絮其中的模样。
      林知韫察觉到第一丝异样,是当她询问了好几次承诺配发的办公电脑时,行政人员脸上那依旧标准却难掩空洞的微笑:“林主任,已经在走流程了,再耐心等等,先用着自己的笔记本克服一下。”她回到临时工位,看着那台陪伴她多年的私人电脑,继续办公。
      最初,只是流程上的滞涩。报销单递上去便石沉大海,询问起来,得到的答复要么是“领导出差”,要么是“系统升级,需要等待”。
      随后,全校召开了一次中层领导的班子会议。
      招聘时反复强调、作为核心理念之一的“小班化教学”,被轻描淡写地告知:“为了扩大影响力,首批招生规模有所调整,班级容量可能需要适当扩大。”与会人员中有人颇有微词,但很快被更宏大的“发展蓝图”说辞压下。
      后来一次,她去财务室递交材料,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压低的抱怨:“……这笔款子再不到,下个月的工资发放都成问题。”
      她悄然退开,一抬头,正看见校长行色匆匆地夹着公文包外出,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焦灼,只留下一句“我去谈个重要的合作”。
      这些碎片化的迹象,起初只是孤立的点,但当她退后一步,它们便隐隐连成了一条令人不安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