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李嬷嬷半揽着把于氏推出了门,生怕她再闹出事来。
于氏见贺青就在门后等着接自己,立刻挽住儿子的手臂,“都没事了,都没事了,一家子都没事了!”
贺青严厉地看她一眼,“娘,我带你回去。”
旁边的雨姑娘还是怯怯的,小心地看着贺青。
贺青对她一点头,“我先带我娘回去了。”
雨姑娘才想到,于氏回去了,那不就是要轮到自己了吗?
她一抬头,对上李嬷嬷的目光,李嬷嬷对她点头,“雨姑娘跟我来吧。”
两人一起进了屋,林与闻预先叹了口气,他觉得他现在就恶霸一样,弄得人家家里鸡犬不宁。
雨姑娘朝林与闻行了个礼,林与闻做了个请的姿势,她就坐在了于氏刚刚的座位上。
雨姑娘看来要比于氏端正很多,毕竟她根本不算这贺府的一员,发生的这一切对她也算不上什么变故。
她也是自己和大人一样的局外人,陈嵩想。
是因为之前贺青说想求娶的事情?
“雨姑娘,失火那天晚上,你在做什么呀?”林与闻问。
雨姑娘歪着头想想,“绣花,然后喝了安神药,又看了会书,就睡了。”
“你每天都这样吗?”
雨姑娘点头,“平常也没什么别的可以解闷。”
林与闻点点头,“雨姑娘,可有定亲?”
果然,大人就是为了八卦,陈嵩默默翻了个白眼。
雨姑娘耳朵都红了,“没有,还没有呢。”
“可有心仪人选?”
“啊这。”
一见雨姑娘看向李嬷嬷,林与闻就知道李嬷嬷又要发飙了,“大人,这属于——”
“我知道我知道,”林与闻赶紧摆手,“但雨姑娘不是夫人的外甥女吗,夫人对她的亲事都没什么谋划吗?”
“这和贺府火灾有关系吗?”
“雨姑娘觉得贺二少爷怎么样?”林与闻完全不顾李嬷嬷,连忙问,“贺二少爷可同我讲对你很有兴趣!”
“大人!”李嬷嬷大喝一声,这林与闻不是正经科举出身吗,怎么一副街头流氓做派。
雨姑娘低着头,手紧紧攥着裙子,像是鼓起很大的勇气,“大人,贺二少爷当然是好的,他还送了我——”
李嬷嬷不可思议地看着雨姑娘,“雨姑娘,这种事情女儿家怎么可以!”
雨姑娘紧紧低下头,不好意思极了。
第10章
10
林与闻笑了一下,“就这样,就这样,”他再不停下李嬷嬷怕是要动手了,他站起来,朝陈嵩招了下手,“走,咱们回去吧。”
雨姑娘连忙站起来,“恭送大人。”
李嬷嬷站在她后面,一起行礼,像想起来什么,“大人,之前您说会为老爷主持丧礼?”
“这是自然的,本官既然说了就会负责到底,也算是我对这几天的叨扰的感激之情。”
李嬷嬷总算缓和了不少,她低下头,露出罕见的顺从表情,想来她对府里的人应都是这副样子。
林与闻跟陈嵩大步离开贺府,见走远了,陈嵩往前上了一步,“大人,我们就这么放掉那个贺诚吗?”
“怎么?”
“我还是觉得他有点问题。”
“讲讲。”林与闻嘴上说着,眼睛咕噜噜地转,瞧着街上的小吃,刚才被李嬷嬷吓得不轻,都没留在贺府用膳,待会就在府衙跟前吃一碗阳春面好了,配点腌菜……
“这火要真是人为,就刚才咱们审的那两个妇人根本做不到,我觉得贺青也不大行,小身板,跟大人您似的。”
林与闻懵了一下,看陈嵩,“什么?”
陈嵩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我的意思是……啊,程姑娘!”
陈嵩瞧见了救世主,凑上去,笑脸相迎,“你怎么来了?”
“我是来找大人的。”程悦同陈嵩点下头,他们认识很久了。
林与闻猜程悦定是有重要的事,有些纠结,“嗯……”
“一边吃一边说吧,正好我也问到了点东西。”
林与闻转头,发现是袁宇,还是他懂自己,立刻笑开了,“对,先吃东西吧。”
四人到县衙跟前的面馆坐下,林与闻连忙招呼,“袁千户请客,大家随便点。”
袁宇瞪圆眼睛。
“你可是这里俸禄最多的。”林与闻这话一说,陈嵩点了点头,心里一点负罪感都没有了,举起手,“小二,加盘猪头肉。”
袁宇无语,笑了下,这江都县人倒都不见外。
林与闻笑嘻嘻地又点了四碗面,“好了,你们要说的都一起说了吧。”
……
贺均贤出殡的日子是知府杨大人定下来的,他匆匆忙忙从应天赶回来,给了贺府极大的体面。
整个江浙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爱写字的圣上又赐了块匾,“洁身自好”。
林与闻是经过殿试的进士,参与过几次经筵,对这么大的阵仗一点也不怯场。
虽然有些知道他旧事的人对他颇有微词,但这种日子也不会表现出什么来。
贺均贤算是江都的一代风流人物,还留下了贺青这样的未来,贺家必然还会继续繁荣。
贺风作为继任的家主,在这场葬礼中几次累到晕厥,他一边体贴着有孕的妻子,一边又要替不善社交的弟弟挡掉没必要的应酬,实在辛苦。
梁氏没有再提过回娘家的事情,实际上,贺诚被放回来之后,大家就一致认定这场火灾是意外,那些在林与闻面前的失态和崩溃都被默契地遗忘掉了。
葬礼上林与闻见过几次于氏,她没什么精神,被李嬷嬷拎来拎去,假模假式地哭了几次。不过也没人期待她能表现出什么悲戚的样子,毕竟是妾室,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视着贺夫人,冯氏。
冯氏的礼数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她像天生就要被画进诰命夫人容像中的人,端正从容。林与闻看着她很难想象出她年轻的样子,她当年也是像雨姑娘那样青涩娇羞吗,还是开朗大方的性格?
但那都不重要,冯氏的脸上布满了细细的纹路,自让她有种不同于小姑娘的慈祥,像是供在庙里的观音一般,庇护着整个家族。
连林与闻这样正当年的小伙子都在这几天的折腾里憔悴了不少,冯氏却风度不减,甚至眼睛里还多了些光芒,她温柔地看着林与闻,示意李嬷嬷倒茶,“大人,这些日子辛苦您了。”
林与闻赶紧摇手,“夫人这是说的什么话啊,我辛苦什么,知府大人和指挥使大人他们才是辛苦了。”
冯氏脸上的皱纹都在笑,“大人似乎不像传闻中那么不讲情理啊。”
“哎,那都是京城里瞎传的,”林与闻晃晃脑袋,“要是我真如传闻里那般,早被陛下提溜去廷杖了。”
冯氏沉默了一会,终于问了出来,“大人,这场火灾确实是意外吧?”
林与闻抬起头,正视冯氏,“我也想夫人给我个答案呢。”
冯氏了然,“李嬷嬷,你下去吧。”
李嬷嬷眨眨眼,“可是夫人……”
“老身单独和林大人说两句话而已。”李嬷嬷这才退了出去,帮冯氏和林与闻带上了门。
林与闻笑了下,“李嬷嬷真是忠心啊,她好像从一开始就跟着您吧。”
冯氏点头,“嗯,她从小脑筋就不灵活,只听我的话。”
“所以……”
冯氏看林与闻,眉头微微颤动,神情中甚至有些祈求,“大人,这个家里,都是听我的话。”
林与闻抿了下嘴唇,手指间摩挲了下,“夫人,前些日子,县里典史整理案卷,发现了两桩旧案,都是贺府的。”
“逃奴。”
冯氏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眼里顿时浑浊起来。
“两个十四岁的婢女,”林与闻虽然不忍,但还是继续说了下去,“后来贺府的人撤了案子,这两个婢女的下落便也没人再追究了。”
“有人替我去探访了这两位婢女的家人,一户离开了江都,一户还在,过得很殷实,家里的兄弟都在贺府的庄子里干活,并且有人一直在资助他们。”
“他们都说贺府的夫人是大善人。”
冯氏捂住脸,抽泣了一声,她这几天哭了很多次,但是都姿态端庄,从未这样悲从中来。
“那位婢女的墓我也去过了,时常有人祭扫,不只是他们的家人,还有,”林与闻顿了下,“李嬷嬷。”
冯氏闭上眼,强撑着情绪,“大人,这件事情由我一个人承担,李嬷嬷她只是听从我的指示而已。”
林与闻叹了口气,“可是夫人的身体真的撑得到承担此案罪责那天吗?”
冯氏咽了下口水,“大人都知道了?”
第11章
11
林与闻都知道。
程悦帮冯氏诊脉,发现冯氏脉象微弱,肝脾具亏,不是长久之象,但她还是清楚点人情世故,没有同冯氏明说,旁敲侧击几句却发现冯氏很是清楚自己这一身顽疾,反而先安慰起了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