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阅读设置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75节
      即便常浩南的座车挂着由0910工程指挥部颁发的最高级别通行证,但仍然在进门之前就经过了三轮检查。
      刷脸都没有用——
      不仅因为今天是部分第二炮兵装备入场的时间点,还因为正赶上高级别首长亲自莅临视察。
      直到常浩南兜兜转转绕过好几道拒马组成的防爆卡之后,才在阅兵村大门里面看到前来迎接自己的一名大校军官。
      十年前,常浩南上次去到阅兵训练基地的时候,虽然称不上是站着如喽啰,但总的来说还是作为一整个检查团里的普通成员。
      而现在,已经足以让对方在大领导莅临检查的时候分出一个人来专门对接了。
      见他下车,那人连忙上前两步,啪地敬了个礼:
      “常院士您好,我是通州阅兵村副主任蒋练军,郁宏光郁主任正在陪同首长参观,所以委派我来负责接待……”
      本来,因为马上就要面见首长,所以常浩南是准备严肃一点。
      不过对方报上来的名号实在有些出乎预料。
      “蒋主任的名字……很应景嘛。”
      他半开玩笑地打趣道。
      没想到,岁数比常浩南还大一些的蒋练军竟然露出有些不好意思的笑容:
      “其实……首长刚才也这么说。”
      一番略显随意的交流,很快拉近了二人之间的距离。
      常浩南跟随蒋练军换乘上了内部牌照的军用越野车,朝着基地内部疾驰而去。
      0910工程中涉及的装备方队几乎两倍于十年前,不难想见集中在一起是个多么夸张的规模。
      因此,整个通州机场的停机区域,甚至包括一部分跑道都被划为装备停放区,搭建起了临时的金属棚。
      一方面是可以遮阳挡雨,另一方面也可以抵挡卫星侦察。
      受阅装备本身都是要公开展示的型号,倒是不怕被人看见。
      但在阅兵村驻留的几个月里肯定要进行维护保养,这个过程难免涉及到拆解组装流程,如果被卫星看到内部构造,那还是有点伤的。
      此时此刻,已经到位的受阅部队已经开始了基本的列队训练,常浩南也顺便体验了一把从车辆方队前面疾驰而过的快感。
      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几乎全都是履带式装备,一直到队列最后,他也没看见今天的重头戏。
      “蒋主任,二炮810旅是还没到位么?”
      常浩南有些惊讶地问道。
      他很清楚,首长之所以选择在这么早的时候就莅临阅兵村,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看看第二炮兵的几种新装备。
      现在要是正主迟到,那可就搞出大乌龙了。
      “那当然不可能……”
      蒋练军只是想了想放大领导鸽子的场景就有点冒汗,赶紧抬手擦擦额头:
      “只是考虑到二炮装备的特殊性,我们专门腾出来了几座机库,在稍微远点的地方……”
      果然,绕过停机坪上密布的临时设施之后,一排画风明显不同的大型恒温机库映入眼帘。
      附近还停着一排白棕两色相间的中巴车。
      显然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又往前开了百十米后,常浩南已经可以看到,位于最中央的一座机库里面,正停着四辆数码迷彩涂装的导弹发射车。
      从外形上看,跟稍早前通过军事新闻间接公开的东风16完全一致。
      但他却很清楚,平平无奇的顶盖之下,却隐藏着完全不同的本质。
      第二次下车之后,二人反倒没有遇到更多的岗哨和检查,而是在出示过通行证之后就一路畅通无阻。
      看起来,整个基地的保卫算是外紧内松。
      还没等真正进入到机库内部,常浩南就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正在大声做着汇报。
      “……我部第二炮兵810旅导弹一营,于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间,顺利完成总计六次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验证测试,并携所装备8辆发射车转场至此……”
      “……”
      正是全程负责了“玄鸟”验证发射任务的810旅旅长梁彦刚。
      只不过看现在这个架势,恐怕他也很快就要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了……
      好在随着东风17的临近定型,东风4/4a已经彻底退出了解放军战斗序列,否则第二炮兵恐怕再找不出一个精通于伺候那些老式液体弹的指挥员了……
      一直等到整个汇报结束,几名首长才终于注意到旁边不远处的常浩南二人。
      站在最中间的那位大领导面色古井不波,但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眼神却在一瞬间从严肃转为柔和。
      但只持续了一瞬间,旋即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浩南同志。”
      现如今还会这么称呼常浩南的人已经着实不多了。
      其中当然就包括面前这几位。
      “首长好!”
      常浩南不是军人不能敬礼,但也赶紧立正站好。
      但对方很快摆了摆手,示意他放松:
      “总装备部和工建委递交上来的报告我都已经看过了,稳定达到10倍音速以上的矛,和能够预警10倍音速目标的盾……”
      首长用两只手在半空中比划了一下:
      “不难想象,等到半年后我们把这个东西公开出来的时候,整个西太平洋的战略态势都会为之发生改变。”
      仿佛是在给二人之间的交谈提供背景音一般。
      恰好这个时候,伴随着驱动电机的嗡嗡声,四台导弹发射车的顶盖同时弹开。
      紧接着,液压杆将整个弹体托起到大约30°夹角,成为最容易被看清楚全貌、同时也是分列式过程中最常见的那种形态。
      平滑而修长的乘波体弹头昂扬向上,如同一只刚刚苏醒,正欲振翅高飞的凤凰。
      正好映衬了它在测试过程中的代号:
      “玄鸟”。
      一时间,现场只剩下一片沉寂。
      看着面前几人眼中射出的灼热视线,常浩南当然明白,这是把首长们给看舒服了。
      只是身份地位摆着,不能表现得太明显而已。
      心里指不定多美呢。
      而考虑到此行前来的目的,他也赶紧抓准机会,低声说道:
      “首长,您有没有想过……人也能在空中飞到这么快的速度?”
      第1419章 更大的还在后面
      在一般情况下,这样跟领导讲话肯定是不太合适的。
      但眼前的场合显然比较特殊,所以倒也没人顾得上深究这些细节。
      “让人也飞到这么快”,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再明显不过。
      总不可能是把人本身加速到高超音速吧?
      肯定是要整个载具出来。
      只不过,当这个提议被常浩南以如此严肃的方式说出来的时候,还是很难被大家在第一时间接受——
      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大气层内载人飞行器应该是1959年定型的x15a验证机,曾经达到过7272km/h的最高速度。
      但这东西的绝大部分推力都是由火箭发动机提供的,总共只能维持大约一分钟的有动力飞行,本质上相当于人操导弹,属于非常符合美式刻板印象的力大砖飞。
      可问题是,50年代那会儿还没有任何其他办法进行高超音速飞行试验,铁幕两边为了搞竞争已经完全红了眼,剑走偏锋整个狠活出来可以理解。
      现在都已经21世纪了,“玄鸟”验证平台又处在几乎想飞就飞的状态,显然没必要让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去驾驶一枚火箭。
      所以,常浩南的意思肯定是要整个正儿八经的飞机。
      更何况,他刚才可是指着那几枚东风17说的话。
      说明还要让这架飞机达到比x15a快40%的速度。
      不过,这个级别的首长们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就算内心再怎么震惊也不可能表现在脸上。
      只是动作停顿了一瞬间而已。
      “你是说,要造一架飞机。”
      甚至都没用疑问的语气。
      常浩南点点头,接着又专门强调:
      “而且是一架有足够货舱容积的运输机。”
      这时候,已经有人绷不太住了。
      常浩南眼角余光注意到,在自己话音落下的同时,有一名陪同参观的空军领导身体动了动,看上去想要上前一步说话。
      毕竟大家其实都清楚,在技术上,运输机和客机其实没有显著差别。
      而这也正是他本来的计划,之所以先说载货运输只是为了铺垫一下而已。
      于是紧接着补充道:
      “当然,在安全性能经过时间考验,并且市场需求和政策都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载客。”
      尽管众人刚才就已经猜到了这个部分,但当常浩南亲口确认的时候,附近十几米范围内的气氛都瞬间变了。
      不止一个人想到了赫鲁晓夫乘坐人类第一种喷气式客机图104出国访问的事情。
      国家之间的关系虽然是以利益为本,但也绝非没有面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