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重生侍寝当日,说好的太子不近女色呢

  • 阅读设置
    第288章
      
      总之就是,皇帝对太子特别满意。
      骆峋:“……”
      众人:“……”
      有人正暗道陛下没事儿夸太子作甚,便听念圣旨的全仕财话锋一转。
      圣旨内容变成了夸太子教子有方,于是紧跟着就是夸完了老子夸儿子。
      说太子之长子骆曜克肖其父,自幼岐嶷,慧敏夙成等等,先是夸曜哥儿自幼多么多么得聪慧孝顺。
      具体又表现在何处。
      接着道出西苑避暑曜哥儿救驾之事,之后圣旨内容再一转,变成了皇帝曾在骆曜降生之夜做了个神梦。
      梦到了先帝爷如何如何。
      随后道:朕恪循先帝圣训,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骆曜为皇太孙。
      以重万年之统。
      系四海之心!
      圣旨的最后是说太子峋既为国之柱石,又为家之慈父,元隆帝希望太子继续教导骆曜,使父子继美。
      三代同辉,开创大靖盛世。
      此圣旨一出,除内阁首辅沈仲山与章怀逐几位内阁要臣,其余满座哗然。
      本朝确有册立皇太孙的先例。
      但那要么是太子体弱,皇帝又年迈,于是不得不定下皇太孙以防万一。
      要么,则是太子早逝,但老皇帝又看不中其他儿子,所以才从已故太子的子嗣中选一个孙子封为皇太孙。
      而像现在这般。
      太子身子康健且既得帝心又得民心,储君之位稳如泰山的情况下册立皇太孙。
      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然东宫大公子的聪慧朝中大伙儿有目共睹,救驾有功也众所周知,关键还有先帝爷给陛下托的梦!
      且不提梦的真假。
      就说前头两条,他们似乎便反驳不了。
      且立皇太孙乃国之重事。
      陛下能下这道旨便说明此前已经同内阁商议过了,内阁是持赞同态度的。
      如此,其余人便是有不同意见也很难改变什么,更别说他们找不出理由反驳。
      于是,随着全仕财的话音落下。
      首辅沈仲山带头站出来高呼圣上英明万岁,其余内阁大臣紧跟其后。
      紧接着荣王、宣王、简王等亲王也站了出来。
      慎王不想说话,无奈形势所迫,信王最后也心不甘情不愿地附和了。
      他们都无异议,其他人能说什么?
      只能高呼圣上英明。
      而曜哥儿。
      今日元隆帝特意将他叫来了男宾这边,此时小家伙正跪在爹爹的侧后方。
      全仕财将圣旨呈至他面前。
      曜哥儿踌躇地看向自家老子。
      父王是太子,他是皇太孙。
      他们之间存着最直接的利益冲突,父王今后不会对他就有了猜忌心吧?
      看懂儿子眼神的骆峋:“……”
      小崽子年纪小小懂得倒是挺多。
      骆峋暗哂。
      示意儿子接旨。
      被这么多人盯着,尤其被皇祖父盯着。
      曜哥儿也不敢怠慢。
      当即领旨叩首谢恩。
      殿中又是洪亮的恭贺声,元隆帝满意地抚着胡子,又递给全仕财一个眼神。
      全仕财拿出第二道圣旨。
      第280章 尾声(1)“骆峋心悦吾妻槛儿。”
      “圣旨到!”
      “太子良娣宋氏接旨——”
      女眷席这边同样午宴过半,上首处的裴皇后正与下面某个老王妃说着话。
      槛儿则想着曜哥儿在奉天殿的情况,旁边的信王妃也正和荣王妃说话。
      殿中间有伶人正在弹奏。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道高喊。
      扭头一看。
      竟是御前的郝副总管。
      除了裴皇后,包括槛儿在内的众人皆一怔,旋即跟着裴皇后齐齐站起身。
      槛儿则疾步行至门口跪下。
      除了裴皇后,其余人也一律跪听圣旨。
      郝太监向裴皇后见了礼,随即从小太监捧着的托盘里双手拿起圣旨。
      展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正位乎内,所以成天地之道,兹有太子良娣宋氏,自入储闱,虔恭中馈,恪勤妇道。
      屡有令誉,朕实深嘉之。”
      “其明孝知礼,侍奉皇后,朝夕问安,寒暑不辍,其诚孝之心婉顺之态,深慰中宫,宫闱之内堪称典范。
      其二贤明辅弼,昔年荐医愈朕体,功于社稷,又随太子巡漕运河工,亲抚百姓,此诚佐君恤民之实迹。”
      “其三延嗣有功,诞育皇太孙及龙凤祥瑞双胎,胤嗣繁昌,丕昭瑞应。
      今储妃之位空虚,中馈不可无主,朕稔知宋氏淑德,皇后亦屡称其贤。
      兹特颁明诏,册封太子良娣宋氏为太子正妃,赐金印宝册,掌东宫之事。”
      “钦此——”
      殿中一片鸦雀无声。
      郝太监扬起笑,“太子妃,请接旨。”
      旁人是何心思且不提,槛儿强忍着内心的不平静郑重恭敬地叩了一首。
      “儿臣妾宋氏接旨,叩谢主隆恩!”
      按说太子与她漏了口风,又过了这么两个月,槛儿早该做好心理准备了。
      然真到了这个时候。
      她发现自己根本冷静不了,甚至于接圣旨的双手也在控制不住地轻颤。
      以信王妃为首的一众王妃、公主们,以及以德妃为首的一众后宫妃嫔看着那明晃晃的圣旨到了槛儿手里。
      又听郝太监说大公子已被立为皇太孙。
      众人心里的那个复杂啊。
      压根儿控制不住不从眼睛里渗出来。
      咱就是说这人的命啊。
      谁能想到呢。
      第一次见面时跟她们话都说不上的人,居然就这么一路成了太子妃!
      等将来太子坐上那个位置,在场的除了裴皇后,都要对其行三跪九叩大礼。
      这还真是……
      宣王妃带头笑着朝槛儿行礼道喜,荣王妃、慎王妃、简王妃跟着一起。
      其他人再是唏嘘、感慨、羡慕、嫉妒或是不甘,也不得不先把礼做足了。
      槛儿叫了起也道了谢。
      转身看向裴皇后,“娘娘……”
      说着,她将圣旨放回由跳珠捧着的托盘里,很认真地向裴皇后行了一礼。
      裴皇后受了。
      而后在槛儿起身后握住她的手拍了拍,笑道:“好孩子,这是你应得的。”
      槛儿看着眼前年近花甲的裴皇后,脑海里浮现出了上辈子为其哭灵时所看到的,刻着其名字的牌位与棺木。
      前世她们不曾有过交集。
      这辈子此前她们虽称不上婆媳关系,可她们却也有了前世没有的情分。
      真好。
      槛儿笑着,眼里隐隐有泪光浮现。
      对于陛下立宋良娣为太子妃一事,朝臣们似乎并不意外,也没几个反驳的声音。
      反驳什么呢?
      圣旨上不都把宋良娣的品行和功绩什么的,写得一清二楚了吗?
      再说皇太孙都封了。
      皇太孙的生母在品行端正,又有功于社稷的情况下,还能不往上正一正?
      要说宋良娣以前可能还有个出身方面的短板,可人家那不是找到家人了?
      童养媳的事也澄清了。
      甚至有个十八岁就成了探花郎,如今在翰林院混得风生水起的表哥。
      陛下与皇后娘娘对其赞赏有加,太子对其宠爱有加,皇太孙对其敬爱有加。
      所以还有啥可说的呢。
      就这样吧。
      册立太子妃属国之重事,皇帝昭告天下后相关的典礼与仪式也必不可少。
      槛儿的册封典礼全权交由礼部负责,钦天监看了几个吉日请太子挑。
      骆峋挑了最近的一个。
      四个月后,十一月十五。
      在此前一个月是曜哥儿的册封典礼。
      两位主子的日子一定下来,阖宫上下及礼部、户部等衙署便忙碌了起来。
      废太子妃用过的金册宝印已经废了,新立的太子妃必须制备新的金册宝印,如此方能彰显其正统地位。
      也是有万象更新的寓意在。
      翟衣、礼冠、礼鞋什么的,也都要新制。
      永煦院这四个月常有宫人进出,比过年还忙,其中又以瑛姑姑他们最甚。
      不过他们要做的事倒是没那么多,主要是她们心忙,激动的,兴奋的!
      早先事情没定下来,他们不得不稳住。
      如今事儿定了,他们到底忍不住了,做什么都是一副红光满面的笑模样。
      主子成了太子妃,小主子成了皇太孙。
      忍不住,根本忍不住!
      知道他们有分寸,槛儿也就任由他们去了。
      对了。
      曜哥儿搬出永煦院了。
      尽管他想和娘多住一年,眼下小家伙也还没满五岁,可如今他是皇太孙了。
      在礼法上也该另居了。
      曜哥儿为此伤心了好一阵,一向没怎么哭过的他,硬是抱着槛儿哭了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