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重生侍寝当日,说好的太子不近女色呢

  • 阅读设置
    第274章
      
      察觉到槛儿的呼吸微微变得急促起来,他停了动作,安静地拥着她。
      过了会儿。
      他哑声道:“不会再有意外,睡吧。”
      他就不信了。
      两个还能破!
      .
      宋良娣怀的是双胎,消息传开之后事情本身倒没让人觉得有多稀奇。
      毕竟早年信王妃生的韶安、韶宁两位郡主就是双胎,宣王府也有一对。
      还是龙凤胎。
      皇家有双胎的血脉,宋良娣怀了双胎这事本身便也不值得多大惊小怪。
      可同样的事放在东宫,性质顿时不一样了。
      要知道太子如今已经二十有五,膝下却一直只有大公子一个子嗣。
      尽管早先太子说了想以为君分忧,为百姓谋福为重,想让大公子平安长大。
      所以拒绝了选秀。
      加上有元隆帝支持,朝臣们便闭了嘴。
      而这两年,眼见大公子越发聪明,朝臣们也庆幸当初没有继续催太子纳妾。
      可真要说起来,一国储君只这么一个子嗣,到底还是过于单薄了。
      时下就是讲究多子多福,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哪能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也因此,这两年并非没有操心东宫子嗣的。
      只操心归操心。
      太子不接茬,元隆帝持放任态度。
      他们没办法。
      于是就指着明年选秀看能不能催一催。
      也所以虽宋良娣怀了双胎这事在皇家不见稀奇,可在太子一系及真心为江山社稷考虑的朝臣看来。
      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为此,前朝后宫委实热闹了一阵,消息在京城传来开也引起了不小的热议。
      宫里帝后给槛儿赐了赏,后宫妃嫔不论真心假意都往东宫送了贺礼。
      宫外几个亲王府及宗亲府、公主府,也都相继送来了不少东西。
      当然,外人的礼不过槛儿的手。
      有典玺局看着处理。
      沈老太和宋芳禾得知此事立马在家收拾上了,尽她们所能拾掇了一堆补身子和生产要用到的东西。
      之后往宫里递了帖子。
      得了允许,母女俩就进宫来看槛儿了。
      宋家没有双胎的经历。
      宋老爷子倒给怀双胎的妇人看过诊,家里人也跟着见过她们怀双胎的模样。
      可到底不是自家人,除了当时感叹一句对方肚子大,怀得辛苦什么的。
      便没多少其他想法了。
      如今轮到自己家,沈老太母女才真正明白这种感觉,两人又紧张又担心。
      只差恨不得把槛儿给供起来。
      不过即便紧张她们也都只在心里想想,没当着槛儿的面表现出来。
      就怕槛儿自己本身没觉得什么,被她们一影响反倒跟着担惊受怕。
      姜存简如今在翰林院,宋家也算是改换门庭了,加之早两年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们是太子侧妃的娘家人。
      所以宋家人如今在京城也认识不少人,沈老太母女从宫里回去便有人上门来向她们道喜,还要送礼。
      都被宋芳禾打发了。
      他们本就是老实本分之人,如今自然更不想给槛儿和姜存简惹麻烦。
      宣王妃也进宫探望槛儿了。
      宣王妃与宣王前年年底也生了第二胎,是个胖小子,现在快两岁了。
      叫晁哥儿。
      近一年逢上进宫就爱同曜哥儿玩,曜哥儿也愿意带着这个小堂弟玩。
      孩子们亲近,槛儿与宣王妃来往也早不像刚认识那会儿那样拘礼了。
      瞧着槛儿双胎的肚子这么大,宣王妃打心底里替其捏了把汗,为此甚至专门跑了趟寺庙替槛儿祈福。
      就在这种关切与热闹的气氛中,十月十三这日用了早膳没多久。
      槛儿发动了。
      虽说良娣主子已经生过一个,跳珠等人也算熟悉流程了,不至于像当初大公子出生时那般慌张。
      可双胎生产风险更大,大伙儿自然也更紧张,所幸这回还是韩稳婆接生。
      中途也没出什么岔子。
      骆峋得知消息从京营赶回来时槛儿已经生下一个了,是个小郡主。
      没进院便能听见她震天的哭声。
      郑明芷、曹良媛、秦昭训在院里陪产。
      一见太子回来,三人齐齐起身见礼,然刚有动作便被太子抬手打断了。
      近些日子一直留意着宋良娣的海顺上来,禀了良娣主子目前的情况。
      又说了说生产前的情况。
      骆峋颔颔首,垂眸看着面前红着眼睛的儿子,“曜哥儿怎生在此?”
      海顺:“奴才没叫人去学宫告知小主子这事的,但许是母子连心,小主子上着课心发慌,便同先生告了假。”
      这话是陪曜哥儿去学宫的小喜子回来说的。
      “奴才方才也劝了,想让乳母带小主子去别处,可小主子担心良娣主子。”
      “爹爹……”
      曜哥儿走过来,抓住太子的手。
      两包泪在眼眶里要掉不掉。
      骆峋抱起儿子。
      曜哥儿抱住爹爹的脖子,啜泣着,“娘不会有事对不对?我不要娘有事……”
      骆峋看着产房紧闭的门,眸光沉凝。
      “嗯,不会有事。”
      曹良媛与秦昭训在一旁看着,心思各异,郑明芷眼底闪过一抹晦暗。
      骆峋带儿子去沐浴更衣,出来时才过了不到一刻钟,父子俩便坐在院里等。
      槛儿生得还算顺。
      父子俩坐了没半刻钟,产房响起了第二道婴孩啼哭,接着是稳婆的声音。
      “恭喜良娣主子,是位小皇孙!”
      曜哥儿两眼圆睁,“腾”地从小椅子上站起来,“娘没事了?!”
      槛儿没什么大碍。
      但连着生两个着实耗费了她不少体力,也疼得慌,她甚至连俩孩子都没看便因着脱力晕了过去。
      瑛姑姑小心将其嘴里的参片拿出来,又紧着喂了小半碗补气血的药。
      槛儿恢复了意识,可终究太累了。
      等宫人将产房收拾好,骆峋领着儿子进来时槛儿已经在暖榻上睡了过去。
      父子俩在榻前站定,曜哥儿轻轻握了握槛儿的手,“娘,您辛苦了。”
      他的声音很小。
      没有惊醒熟睡中的娘亲。
      过了会儿,父子俩到暖阁看新生的两个孩子。
      跳珠报了两位小主子的体重,说小郡主有五斤二两,小公子四斤八两。
      曜哥儿瞅瞅妹妹,再瞅瞅弟弟。
      “弟弟好小。”
      骆峋想到的却是槛儿怀着两个孩子时,临近生产那大得异常的肚子。
      “长长就大了。”
      他软了眉梢,摸着儿子的头顶低声道。
      “嗯。”
      曜哥儿点头。
      “弟弟妹妹这样刚刚好,出来了慢慢养大,娘也就不用那么辛苦啦。”
      说完,他趴到摇车边上小声说:“你们要乖乖的哦,不可以打扰娘坐月子。”
      骆峋:“……你还知道坐月子。”
      曜哥儿仰头。
      “……我听瑛姑姑她们说的。”
      其实是娘生了他坐月子时他就知道坐月子了,也知道娘坐月子要休息好。
      骆峋睨眼儿子心虚乱转的黑眼珠,没拆穿他,“走吧,让他们先睡。”
      曜哥儿跟着爹爹出了暖阁,临走前不忘擦擦额头上不存在的冷汗。
      宋良娣诞下了龙凤胎,消息先后报到乾元殿与坤和宫,随着帝后的赏赐下来,前朝后宫也陆续知道了。
      虽说双胎在现今的皇家不算稀奇,宣王府也已经有一对龙凤胎了。
      可龙凤双胎毕竟是吉兆啊。
      尤其出自东宫。
      如此一来太子便有了两儿一女。
      长子天资聪颖,二子、小女龙凤呈祥,于国本社稷而言可谓再吉利不过!
      因着这份寓意,除了个别人的小心思,阖宫上下一片喜气洋洋。
      直到龙凤胎的洗三、满月宴结束,宫里宫外的热闹气氛才渐渐褪去。
      槛儿之前不确定俩孩子是不是晞哥儿、瑭姐儿,于是她跟当初确定曜哥儿一样,等着太子给孩子起名。
      殊不知太子早知晓前世两个小的的名字,他也不确定这俩是不是那俩。
      于是他又把起名的事甩给皇帝老子了。
      这回先帝爷没托梦,但冲着龙凤胎的吉兆元隆帝也乐得给孙子起名。
      就是多少有些纳罕。
      太子又不是没主见、阿谀逢迎之辈,他一个当爹的,就没想过自己给孩子起名?
      元隆帝这么想,也这么问了。
      骆峋:“儿子不善此道,有劳父皇。”
      好吧。
      元隆帝见多识广,知晓有些学问好的人在某些领域确有不善之道。
      儿子不擅长给孩子起名,倒也说得通。
      于是元隆帝大笔一挥。
      朝濯发于汤谷,晞余发兮九阳,曜为九阳光源之本,晞为光之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