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我助始皇统一全球

  • 阅读设置
    第126章
      他们有多少人要读书识字?
      之前仙人拿出来极其简易的识字拼音,就是为了这些人开蒙准备的吗?
      他不知道,也不敢再深想,两手一揣,又恢复了往常那样不起眼的沉默姿态。
      嬴政的声音遥遥传来,“道友似乎不看好这‘高考’制。”
      仙人一如既往地直白,“你们连一年培养两千人都艰难,哪来的师资支撑高考制度。”
      “更何况,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要十六年,从七岁到二十一岁都在读书,你们能接受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吗?”
      不可能。
      所有人心中跳出这个答案。
      大秦要服兵役徭役,不可能让这么多人一直待在学校中。
      他们没有说话,但仙人似乎听到了他们心中的答案。
      “所以啊,”她缥缈又悠远地声音自上飘下,“自己培养,哪有捡现成的香。”
      六国这么多人呢,还不快去捡漏!
      仙人的语气依旧,落在众人的耳中,却平白多出了几分居高临下的透彻与疏冷,
      “六国之人复国,复的是故国,还是他们旧日的高人一等?”
      当又一个居于人上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
      第104章
      章台宫中又商讨了许久,确定下科举制的几个考试科目。
      “臣以为每一级考试当隔开几个月,尤其是会试,天下三十六郡远近相差极大,若是不给予足够的时间,只怕考生连咸阳城都赶不到。”
      现在虽然已经开始铺设各郡的道路,但交通工具就在这里,最快的也就是快马加鞭。而且也不是人人都养得起马,更不是人人都会骑马。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赶路的主要方式还是有两条腿。
      现在在咸阳城的周边,已经有了驴车组成的公共交通工具,但目前只局限于咸阳城附近,最远也不过两天的路程。
      所以必须为考生赶到咸阳参加会试,留出足够的时间。
      这一个要求理由非常充分,廷议的讨论重点也只在于要间隔多久。
      讨论的重中之重,除了考试的内容,就是各级考生的待遇。
      通过了院试能给予什么待遇,又有什么权力,能不能当官,能当官上限又在哪里?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需要提前确定好,并做出明文规定,否则等出了事再来补救就非常麻烦。
      微生雪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她坐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实则已经把神识放出去,游荡在咸阳城中。
      几个月不见,咸阳城越发的热闹了。
      道路两旁摆摊的摊贩,脸上笑容多了,顾客付钱也比之前大方。
      各摊位上还多了一些独属于秋天的商品。
      微生雪的神识绕过一个个小摊位,往闹市中最高的那栋建筑而去。
      与其他木质建筑截然不同的画风,那是一栋水泥红砖浇筑的两层高楼。
      对,高楼。
      仅仅是两层高,再加上一个屋顶,总体高度不超过十二米的建筑,在这里已经是鹤立鸡群般醒目而独特的高楼了。
      神识继续往前走,很快就进入了高楼中,楼中靠墙搭建起一层层的货架,每层货架都被摆得满满当当的,上面基本是一些常用的物品,来这里采购的人们,几乎在门口挤的水泄不通。
      这里正是微生雪,在去年年底要求开建的百货大楼。
      经过半年的发展,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客户群体。
      一楼是针对的是普通人家,卖的主要是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针线布料、盐油酱醋等。
      二楼算是贵宾区,与一楼区别开来,连通道都是另外一侧上去,卖的东西更杂了,首饰宝石这里有,刀枪皮毛这里也有,主打一个不一定好用,但一定中看。
      微生雪的神识在这里绕了一圈,她对百货大楼目前的经营基本满意。
      只除了一点。
      这里真的太黑啦。
      虽然隔一段距离就有她凝集出来的照明珠子,保证了基本的照明需求,但这珠子只有绿色。在绿色灯光的照耀下,许多东西都有一定程度的失真。
      她看向墙壁上的窗户,轻薄的绢丝覆在上面,又透气又透光,但与她习惯的落地玻璃窗差距还是很大。
      不知道现在玻璃厂的进度如何了?能当窗户用的玻璃造出来了没有?
      等她收回神识的时候,章台宫中讨论的话题已经换了一个。
      庆祝秋收?
      她听到关于这件事的讨论时,还想了想去年这时候在做什么?
      去年貌似没有秋收庆祝这种东西。
      “今年变化颇多,值得一个庆典让所有人一起欢呼。”
      这个解释完全说得过去,但这种事情听起来就很不大秦。
      你们不都是人狠话不多,埋头苦干不张嘴的风格嘛。
      根据她的观察,大秦似乎还很排斥民间的娱乐活动,这回竟然是要放开了吗?
      不过在她看来也是好事,长期的压抑对大秦的发展不利。
      现在已经是战后和平时期,一直维持着战乱时的紧急状态,迟早有一天会像弓弦一样崩坏。
      所以在他们寻求她的意见时,她说:“办,最好让黔首也一起参与,办成定例,与民同庆。”
      ----------
      秋收之事完毕,时间就缓缓进入八月底。
      又到了冬小麦种植的时间,那些储备了大半年的良种,终于要正式开始种植了。
      ……
      乡里要抽调擅长伺候麦子的农人去种地。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各村的震动。
      终于要来了!
      从去年开始就传出了秋收后还能再种一茬麦子的消息,当时还抽了咸阳周边郡县最厉害的农人去皇庄,一去就是一个秋冬,直到开春了才回来。
      “那个麦子有这么高!一株上就挂了五六个麦穗,几乎没有空壳,一亩地就能产几百斤!”
      “还有人想来抢种子,被我们拼死保下了。为了这一遭,咱们这里还多份了一石的种子!一石哦~”
      “听农官说,我们这些有功劳的人,到时候分粮种的时候能先挑好的。”
      几个月前那些从华林苑回来的人所说的话还在耳边回荡,之前给陛下种植仙种,他们有人偷偷躲了,等消息一传回来就悔的肠子都青了。这回可说什么都不能错过了。
      栓子是咸阳城附近一个村子的人,他自小就一把子好力气,种田时又快又好,但上一次来选人时,他和家里头都以为是挑人去做苦力,怕一不小心人就回不来,不敢让他去,就偷偷上山装作摔了一跤,摔伤了手躲过去了。
      但这次他说什么也要去了,“那些不如我的人一个个都在炫耀,等他们拿到仙种,种出来的粮食肯定比咱们多,到时候日子红红火火,我们只能跟在后头吃屁。”
      又说:“前不久仙人施展仙法,把地里的粮食变多了,现在一亩地产出的粮食顶得上原来两三亩的,咱们交了赋税,剩下的也还有多,咱们卖一部分给官仓,得来的铜钱能进城去一趟了。”
      进城啊。
      他们的眼中露出期待之色。
      一年到头都没什么机会走出村子,最远的地方也只到过镇上,这是这时候绝大部分黔首的常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有那什么……公共交通,一个铜板就能从这里坐驴车到城里头,两天就能赶个来回呢。
      卖了粮的钱摆在桌上,一大家子都聚在院中,等待大家长的分配。
      老爷子点出六个铜板,这意思很明显,这次能有六个进城的名额。
      “四个男人,两个女人,去城里多买点东西。老婆子,这次就你带着三丫头去城里,快出门子了,给她扯块布做身新衣裳。”他看向即将成年的小女儿,“你织布的功夫是村子里最好的,我听说咸阳城有个厉害的织布厂,你让你二兄带你瞅瞅,要是能进去,以后的日子就舒服了。”
      二兄大斗挠挠头,质疑道:“阿父,我听来村子的走脚商说,那厂子是仙人的。那可是仙人啊,那些贵族老爷都得把自己的女儿往里头送吧,能轮得到咱们这泥腿子?”
      老爷子一拐杖抽过去,啐了一口,骂道:“没见识的东西,那些贵族家的小姐早就给仙人当学徒去了,在跟前端茶倒水刷脸面,那种连面儿都见不到的地方,她们铁定不乐意去,你就带你妹子去瞧瞧,又不是非得让她进去!”
      万一真捡漏了,那他们就赚大了。
      “还有,”老爷子敲敲桌面,脸上每一条纹路都浸染上郑重,“你去城里打听打听,哪里有仙人庙,你们都去拜一拜,家里这次收上来的粮食带一把去,给仙人供上。”
      他示意老妻把锁在柜子里的蜂蜜挑出一眯眯,在所有人骤然亮起的目光中,往每口碗里都沾了一抹蜂蜜,倒上水,甜丝丝的蜂蜜水就化在了碗中。
      “甜不甜?”他敲着桌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