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我助始皇统一全球

  • 阅读设置
    第119章
      吃完饭,石老六又带着儿子们进了田,他摸着这一株株挂了穗的稻子,心里头想留一些的念头更深了,但他的举棋不定,在督工的鞭子下只能是妄想。
      项氏的佃户,七日后就要交粮,现在不收割,七天后哪来足够量的粮食能交上去呢。要不然被赶出去,他们就只能去做流民了。
      ……
      收回来的粮食太多,塞满了每一个仓库,等后来运回的粮食就只能随意腾出几个房间存放。
      “这眼看着秋雨将至,放在房中只怕会存不住。”
      当底下人来汇报这件事的时候,项梁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他眼睛不离手中兵书,随意地摆摆手,“不过放几天罢了,等秋收之后就能出库,不碍事。”
      “到那时,所有粮食都会被一场雨淋死在田里,没了新粮,这些陈粮便是略微发霉,也多的是人争抢。”
      时间一日一日过去,已经过了往年秋收的日子。
      又过了往年晒谷子的那几日……
      “赶紧收吧,你看那些贵人家里都收了粮,你能比他们更懂?”
      “秋雨快来了,再不收割,粮食就要烂在地里头了,连项氏的大老爷都让佃户抓紧收粮哩。”
      “……”
      一声声的催促,盖过了此前沸腾的流言,引得无数犹豫的农人披星戴月地把庄稼收了上来。
      然后他们又劝依旧坚持等待神迹的农人,“快收粮吧,你瞧瞧除了你们几个,谁还放着稻子不收,这么贪心,别到时候鸡飞蛋打!”
      “他们竟然相信那没头没脑的流言,真以为有什么神迹啊?我等着看,有他们在地里哭的时候。”
      当多数成了少数,这些人就成了异数。
      许多没收粮的农人直接守在田边,一天到晚什么也不干,就盯着天色看,只要有一点点变色的迹象,就慌慌张张地招呼人去割稻子,等天色放晴又放下镰刀。
      如此反反复复,往年秋雨落地的时候到了。
      雨,没下。
      项梁站在屋檐下,看着和煦阳光落下,隔着院墙传进来的欢呼声显得如此刺耳。
      秋雨只是迟了,定是少不了的!
      等秋雨下来,那些庄稼连一成都留不住!
      ……
      咸阳宫,长生殿。
      微生雪走出了殿门。
      “时间差不多了。”
      于是嬴政带着所有重臣都聚在了存放九鼎的宫殿门口。
      几乎每个人的怀里都抱着一个花盆,里头种着一株或大或小的挂果植物。
      “仙师莫怪,我等无缘得见千亩麦田一夕成熟之景,便寻了些小玩意儿暂且代替,以饱眼福。”
      说话很客气,态度也很好,微生雪自然不会介意他们的一点小心思。
      “无妨。”
      说完转向嬴政,“方法与之前并无区别,道友请就位。”
      ‘系统,兑换。’
      【滴!是否购买购物车中物品[国运初级运用*全范围植物生长加成]?】
      ‘确定。’
      【滴!国运小产品生效中,请宿主耐心等待。】
      【滴!已生效。】
      九鼎微微震动,站在殿外的李斯揉揉眼睛,他好像看到一道黑色的雾气在往外飘。再眨眨眼,又消失了,仿佛刚才的一幕只是他的幻觉。
      糟糕,他不会是年纪大了,老眼昏花了吧!
      “长了!长了!”
      “我的变粗壮了!”
      “我的好大一颗果!”
      耳边突然传来同僚惊喜的呼喊声,李斯下意识抬头,就见原本细细小小的盆栽竟然在这一瞬间长成了小拇指粗细,有个抱了小果树来的武将甚至都抱不住花盆,脱力砸在地上。
      这是……神迹成了?!
      这道无形的波动,自咸阳宫开始,如水面涟漪,迅速向外扩散。
      一圈,一圈,一层,一层……
      从咸阳向汉中郡,从汉中郡蔓延至南阳郡,又掠过衡山郡、九江郡,一路向最远的会稽郡延伸。
      ……
      会稽郡,项氏府邸中。
      成然和乐意有些坐不住了,今日前来拜访,想从项梁这里讨颗定心丸。
      “项公,这连秋雨都不下,等那神迹下来,咱们仓库的粮可全都砸手里了。”
      项梁捧着一杯茶盏,轻轻吹了口热气,心中鄙夷:贱民出身,果然难登大雅之堂。
      连这点定力都没有,还不如他家的寻常家仆。
      刚一想完,就有往日礼数周全的家仆扑进厅中,脸上还残留着惊骇之色,
      “主人,外面……外面……您快出去看看吧!”
      项梁把茶盏一撂,还想摆摆谱,但乐意二人心中的不详预感已经达到顶峰,一分一秒也不干耽搁,刷地站起身,三步并作两步往会客厅外迈步。
      刚走到门口,院中所见之景就让他们脚下一软,一屁股坐到地上。
      完了。
      全完了。
      第99章
      还未收割的农田里,日日夜夜都有人守着,所以当变化发生的时候,被第一时间发现了。
      已经成熟的稻秆再次拔高,稀稀拉拉的稻穗上长出新的稻粒,原本干瘪的稻子飞快鼓起变得圆润饱满,只是短短几个呼吸,像老人牙齿般稀疏残缺的稻穗竟长成了密密的一串,如金色的宝石沉沉地坠在稻上,将拔高的稻秆都压弯了腰。
      惊飞的鸟盘旋着,发出阵阵鸣叫,似是在为眼前的变化惊奇。
      石头村外,正在看守稻田的石老三被这鸟叫声惊醒,也跟着发出一阵尖叫,如梦初醒般连滚带爬地扑进稻田里,他伸手比划几乎与人齐高的稻子,然后从稻穗上捻下一粒饱满的金色稻谷放入口中,没有去壳的稻子带着粗糙的口感,但只要用牙齿破开表层包裹的壳,就能尝到里面带着清香的米,脆生生的夹了植物的清新,只十几粒就能填满口腔。
      这产量,何止是翻倍啊,家中剩下的这两亩稻田,就顶得上之前收割的十几亩!
      “快,快去通知家里人,让他们过来!”过度兴奋的石老三大声喊叫,连声音都劈叉了,“快去!”他一脚踹在儿子的屁股上,不断催促他快跑。
      “把全家都喊过来!”
      “还有你二舅家!快去!”
      这稻子看着就让人眼热,可不能让人偷了抢了,他得守着,守着。
      ‘六弟,以后你是我哥!’石老三脑子里乱七八糟地想着,感谢石老六给他的信心,要不然他也像其他人那样早早收了粮,哪还有今日的福气。
      石老三家的小子飞一样冲进村子,一路大喊着,嘴上疯狂摇人,他们村子大部分人家都留了那么一两亩的地,这时候像他一样往村子里跑的小子不少,都不需要多看,就能猜到等会儿村子里是什么场景。
      快点,再快点!
      不然村中储存的镰刀就要被借光了!
      “大父!大伯!叔叔!快!抄家伙!咱爹在那儿守着!晚了就赶不上了!”
      农人家一天两顿,此时正是要用餐的时候,女人们在灶上忙碌,男人们各自在家中干起体力活,担水、劈柴、修篱笆、敲敲打打修补屋顶,听到家中小子的叫喊立刻就停了手。
      “地里的粮真的多了?!”
      “对,肯定是多了!你们看这院子里的草,刚才还是刚到脚跟的小杂草,现在都要长到我大腿了,哎哟,要日日这样,连喂羊喂猪的草都够用了。”
      赶紧的,石老爹刚领着几个儿子到村长那里领了镰刀出来,就看到迎面而来的一大帮人,神色匆匆,明显也是来租借镰刀割稻子的。
      ……
      “可惜这里没有秤,不然非得当场称称这一亩有多少不可!”
      石老爹捶捶长时间弯腰抢收带着的酸疼,招呼家中小孩把地里落下的稻穗都捡起来。
      往常只能稀稀拉拉捡个小箩筐的落穗,这次一亩地里就装了一大袋,让身量不高的小孙子拖都拖不动,只能叫喊着让大人赶过来帮忙搬运。
      给地里留了粮的人整体而言不算多,但几个村子中只要有那么一户,那这宛如神迹般的一幕就瞒不住了,全村人都围在沉甸甸坠着稻穗的稻田外,嫉妒得眼睛都快红了。
      要不是有小吏亲自盯着,要不是对方也是一大帮子人,只怕他们真的要忍不住去偷、去抢。
      这么饱满的稻子,留作了来年的种子,这得收多少粮啊。
      只要种两亩地,不仅全家的口粮有了,交税的粮也有了,剩下的就能寻摸些麻、葛,什么值钱种什么,不管是卖出去,还是自个儿留着做衣服,都是极好的。
      “我本来留了几亩地,都是有人说项氏也收了地,我才把那几亩给收割了!”有人悔得捶胸顿足,拍着大腿直哭。
      “我也是啊,我都留了四日了!只要再留几天,我就有了!”
      “项氏误我!”
      旁边爆发出一声近乎凄厉的哭叫,几个男男女女匆忙赶过来,扑在田边哀嚎出声,一个个宛如死了亲爹亲娘的天塌地陷,让原本懊悔叫喊的人都停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