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鉴昭行

  • 阅读设置
    鉴昭行 第426节
      女子上?
      城楼之下尽哗然。
      “我愿请战,马革裹尸!”
      “战战战!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我一息尚存,哪轮到女儿挡我身前!”
      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的男性将士们,一个个要么听得义愤填膺,满脸怒气,要么羞愧地低下了头,但都不约而同发出自己的声音。
      百姓们的哭声和高呼呐喊之声更是融为一体,愤怒、悲哀、决绝等不一而足。
      整个场面沸反盈天,如山崩海啸般宏大澎湃。
      在这之中,大梁使臣犹如雨中浮萍,缩在马车上不敢动弹,神色惊惧,显然是被吓得肝胆俱裂。
      一些靠得近的人还能听到“两朝不能打”、“大盛太恐怖了”、“不可能打赢大盛”这样的话语。
      不过这些话语淹没在了民怨沸腾之下,无人在意,也翻不起风浪。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打与不打,不是大梁说了算。
      而在对面,,沛国公胸口不断起伏,第一时间看向太子:
      “反了,反了天了!”
      “太子殿下,林知清居心不良。”
      “绑架大梁使臣,破坏两国邦交,乃是第一罪。”
      “煽动民心,当堂问责,乃是第二罪。”
      “抗旨不遵,目无王法,乃是第三罪!”
      “还请殿下命人将其拿下,以绝后患!”
      “沛国公,你欺人太甚!”陆淮上前一步,开口道:
      “你口口声声说林知清居心不良,可她说的话有哪一句不对!?”
      “反倒是你,我且问问,边境频频异动,镇远侯先前的部下都对你马首是瞻。”
      “沛国公,这是为何?”
      此言一出,周围的大臣脸上尽是震惊。
      沛国公皱眉:“你一无知小儿,何故攀污与我?”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陆淮看向太子:
      “太子殿下,沛国公居心不良,他的话万不可信。”
      “另,和亲之事,万万不可!”
      随着陆淮话音落下,林十安同样上前一步,重复了一遍陆淮的话。
      城楼之上,城楼之下,乌泱泱跪倒一片。
      “让一女子挡在我们前面,我们男儿的脊梁如何能挺直?!”
      “大盛男儿还没死绝!我亦宁死不屈!”
      “若林知清要前去受辱,小女子也愿同往!”
      百姓们的声音虽然嘈杂,但一个个声嘶力竭。
      这时,王渊深吸一口气,看向人群中的王淑仪,以及面色惶恐的沛国公,脚步一动,跪在了陆淮身后。
      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人跪倒在地。
      很快,只剩零星几个人站在城楼上。
      王公公咽了咽口水,他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情形,甚至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咚,咚!”
      太子轻轻敲击着椅子把手,看了一圈周围的大臣,随后起身到了城楼旁。
      他一眼就注意到了林知清,那个聪慧、勇敢的女子。
      林知清身旁还有许多女子,容貌各不相同,但面上的表情同样坚毅。
      一旁的沛国公见情况不对,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太子殿下,你……”
      太子漫不经心地伸了伸手,根本没有要听沛国公讲话的意思。
      他看向被五花大绑的大梁使臣,见其眼神中满是惶恐,正在朝自己求救,嘴角微微一勾。
      而后,他张了张嘴,说了一句话,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大梁使臣看清楚了太子的嘴形,第一时间是愤怒,随后便是无尽的绝望。
      林知清皱眉,她方才一直紧紧盯着太子,看到了太子的嘴型。
      他说得好像是:我们败了。
      谁败了?
      第507章 狸猫换太子
      还没等林知清搞清楚这个问题,城楼之上的太子突然动了。
      “允。”他的声音依旧平静,说完这话以后,居然独自转身,朝着城楼后方走了过去。
      那是皇宫的方向。
      林知清起身,同城楼之上的陆淮遥遥相望。
      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就搞定了?
      太子实在是太镇定了。
      为了这短短一个“允”字,林知清求了多久?
      随着太子一锤定音,和亲的事土崩瓦解,再也不存在了。
      那道圣旨无声无息撤了回去,一切都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可林知清不能当没发生过。
      尤其是她在宫中的那惊魂一夜,始终困扰着她。
      为何荣嫔会死?
      为何皇后娘娘被人说有癔症?
      为何有人想杀她?
      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林知清便不会安心。
      和亲之事的余韵尚未散去。
      那日林知清的所作所为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陆淮整理好手头上的事,再度拜访林家之时,已经从百姓口中听到了很多次林知清的名字。
      再次见到林知清时,恍如隔世。
      “陆淮,你终于来了。”林知清开口道:
      “我等你许久了。”
      陆淮脸上不自觉挂上了笑容:“你上次同我所说之事,我查到了。”
      林知清立刻来了兴趣:“淑妃之事,都查完了?”
      陆淮点头:“倒是有些有意思的地方?”
      “什么有意思的地方?”林知清开口问。
      “她昨夜悄悄给人烧纸,被发现之后关了禁闭。”陆淮回答道。
      “烧纸。”林知清轻轻重复了一遍这二字,只觉得自己先前的猜测似乎是对的。
      这纸,或许是为了荣嫔而烧的。
      如今沛国公自身难保,淑妃在宫中的地位肯定是有变化的。
      按下淑妃之事不提,林知清想到了另一件事:“陆淮,和亲之事闹得如此之大,为何皇上迟迟未露面?”
      “皇上这种时候多半不会露面,太子会命人给皇上转述事情的完整经过。”陆淮开口回答:
      “和亲之事,想必也是如此。”
      “那大梁使臣如今还在皇宫里头,恐怕就是等着皇上来做决定的。”
      刹那间,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
      林知清忍不住开口道:“陆淮,先前我观察过太子殿下。”
      “他很多时候都已习惯了下决定,此次的事亦是如此。”
      “倘若所有的决定都是太子殿下一人之见呢?”
      林知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那日她一直待在凤仪宫之内,并未听说和亲之事要提前。
      此事不像是皇上下的决定。
      另外,时机也太巧合了一些。
      为何偏偏是卡在那样一个时间点提前和亲一事?
      林知清那日皇宫遇伏,总是会多想一些。
      可这种想法刚刚出现,她忍不住退后一步,摇了摇头。
      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