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鉴昭行

  • 阅读设置
    鉴昭行 第199节
      察觉到这一点,林知清直接问了出来。
      木婶纠结良久,终于艰难地开口了:
      “小姐,老爷的事一直是府中的禁忌。”
      “你可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林从戎怎么死的?
      按照林知清所了解的,他通敌叛国的事情闹了出来以后,是林从礼杀了他,救了其他林家人。
      这也是木婶原本的说法。
      但要说再具体一些,林知清便不太清楚了。
      木婶胸口起伏:“当年此事来得太过突然,我甚至没来得及见老爷一面。”
      “但我心中一直很清楚,老爷绝不会通敌叛国,他是被冤枉的!”
      林知清听到这里,眯了眯眼睛。
      自江流昀的真面目暴露以来,这件事她也想过很多遍。
      毕竟镇远侯府得势的时机刚好卡在了林从戎死的时候,这太巧合了。
      结合种种因素,镇远侯同林从戎,并不像是其他人口中的知己。
      有没有一种可能,林从戎的通敌叛国,其实另有隐情,同镇远侯府有关呢?
      第250章 黄土地下埋忠骨
      林知清的脑海当中刚出现这个问题,木婶便提出了相同的问题。
      林知清微微吸了一口气:“万事皆有可能,此事我会放在心里。”
      “木婶,你放心,待处理完林家现在的事,我会着手查探父亲的事。”
      这本就是林知清先前的想法。
      无非是现在御赐之物的事更加紧急,她才将重点放到了御赐之物上而已。
      木婶明白了她的意思,并没有再开口。
      种种出乎意料的事让她的情绪有些低落。
      林知清却并没有时间思考太多,休息了一夜以后,她同林泱泱又去寻找了那些林从砚一直接济的伤兵老将。
      既然那些买卖御赐之物的人不愿意将东西还回来,林知清便打算尽量收集一些对林家有利的东西,然后再做打算。
      而且,那些被接济的兵士其实吃的是皇粮,林家接济他们,也有为朝廷分忧的意思。
      收集这些人的供词,至少能在必要的时候,扭转林家的风评,从而减轻御赐之物之事对林家的影响。
      同时,林知清对自己的父亲林从戎并无太多的了解。
      这也是一个了解林从戎的机会。
      整个大盛的伤兵残将十分之多,林家所接济的是从前在林青山以及林从戎麾下的人。
      再往前数十年,数量可达千人。
      但如今,大部分人已经化作了黄土。
      那份接济名单上,多半都是兵士的家人。
      真正的伤兵老兵,也不过只剩下五十余人了。
      这五十余人当中,在盛京城以及盛京城附近的,只有十八人。
      林知清的目标,便是这十八人。
      怀着种种心思,一大早,林知清去到西市,敲响了第一户人家的房门。
      只不过,他们迟迟未得到应答。
      等了许久,旁边的一户妇人倒是不耐烦地探出了头:“敲什么敲,一大早的,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林知清眼疾手快地递上了一小块碎银子,打听起来这第一户人家的去向。
      那妇人见了银子,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啧啧,你来得太晚了,这家的男人前几年喝酒喝死了,只剩个耳聋的老娘,前不久也死了。”
      这不算是个好消息。
      林知清将那人的名字从名单上划去。
      随后,马不停蹄去了城郊的一户农家,寻找第二个眼睛瞎了的伤兵。
      这一次,她们甚至还没进那个小村子,便退了回来。
      因为名单上写着的地址,已经烧成了灰烬,里面的人自然也烧死了。
      据周围的人说,火之所以烧起来,是因为瞎子看不到火星子落到了柴房的一角。
      而后,林知清又去了第二户,第三户人家,可直到跑完了数十户人家,她始终没有同任何一个伤兵打过照面。
      林泱泱累得躺倒在马车里:“清妹妹,这些人确实太惨了。”
      “打了胜仗又如何,他们有的失了眼睛,有的丢了手臂,连基本的生活都保持不下去,这般待遇,以后谁还敢往军营跑呢?”
      林泱泱平日里从不曾接触过百姓疾苦,如今心里那是又气又无力。
      林知清翻了翻手中的册子,心里头同样不好受。
      她发现了一个问题。
      随着时间流逝,这几年陆陆续续都有兵士死亡或举家搬迁。
      搬迁的也就算了,但死亡的理由却千奇百怪。
      酒喝多了栽进了水缸当中。
      眼睛瞎了活活被烧死。
      腿脚不便掉入了河中。
      ……
      这般看来,能寿终正寝的甚少。
      “堂姐,他们死得太过悲凉,朝廷竟然没有人替他们操办后事吗?”林知清捏了捏下巴。
      林泱泱叹了一口气:“最末等的士兵哪有这种待遇,至少也得当个百夫长,朝廷才有专门的人治丧。”
      “这些人至少还能魂归故里,但死在战场上的将士们,可是连尸体都找不到的。”
      林泱泱直起身子,似乎颇为不忿:
      “不瞒你说,这名单上的有几个人,我还有些印象。”
      “三叔知我喜欢打打杀杀,偶尔回林家的时候,会让他们指点于我。”
      “我同他们混熟了以后,才知军营根本不是好待的地方。”
      林泱泱拿了一块糕点:“这东西他们视作珍宝,平日行军的时候,他们只能吃些野菜充饥。”
      “户部粮草不丰,苦的都是下头的人。”
      听到这话,林知清略微有些意外。
      虽然平日里林泱泱看上去大大咧咧的,但心中似乎还是通透的。
      “你怎么会知道这些?”林知清不由得好奇。
      “祖父、三叔都同我说过,我这一身武艺便是他们教我的。”林泱泱面上十分自豪:
      “父亲始终反对我习武,我便偷偷溜进祖父的院子,听他同三叔谈论兵法,颇为有趣。”
      她口中的三叔,便是林知清的父亲林从戎。
      怪不得去汴梁之时,林泱泱同林青山十分熟稔。
      而且,根据林从砚先前的说法,林家会从下一代当中挑选适合习武的人,倾斜资源培养的。
      从前她并没有发觉,但如今一看,林泱泱确实比大部分男子还要优秀。
      要知道,就连江流昀想对林知清下手,也是选择提前支开林泱泱,而不是同她正面交手。
      若非没有人从中指点,想要练就这般武艺,恐怕十分困难。
      至少从前,林青山对林泱泱应当是寄予厚望的。
      林泱泱并不知林知清的想法,她的心情有些沉重:
      “清妹妹,你说那些死了的人,若是没有上战场,结果会不会比现在更好?”
      当然会。
      每一位士兵踏上战场,为的都是自己的小家以及对大盛的赤忱之心。
      归根结底,他们都是为了保卫家园而战。
      只不过,他们为之而战的大盛,到底是辜负了许多人。
      林知清捏了捏手中的小册子,若这些人当真是死于意外,那未免太惨烈了一些。
      至少林知清,从中嗅出了一丝不寻常。
      身有残缺之人,在其他方面往往更加敏锐一些。
      比如说眼盲之人,嗅觉或听觉会更加出众。
      如若着火,听不到声音便罢了,火烟味应当是闻得到的。
      伤兵残将,只是外界给予他们的称号。
      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更加坚韧,更加敏锐。
      这些人的生命,绝不会如此脆弱。
      一个两个便罢了,但这么多的人陆陆续续以各种理由死亡,实在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