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 阅读设置
    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96节
      解家是个好婆家,她自是希望自己的亲女儿能嫁进来,故而哪怕年纪不那么合适,她也还是将小女儿一同带来了。
      可惜没成……
      不过解家能看中四丫头也是好事,于夫人瞥了一眼于四姑娘,笑着应下。
      事情就这么默契地定了下来,汤婵帮着于氏将大房的客院收拾出来,接待于四姑娘。
      于氏同汤婵道谢,“劳烦婶婶了。”
      “跟我客气什么。”汤婵接过丫鬟送过来的茶,余光不经意间一扫,却忽然顿住。
      给她上茶的丫鬟她认得,是于氏身边的画眉。然而此时此刻,画眉竟然梳起了妇人头。
      于氏注意到汤婵的目光,顿了一下,主动笑着解释,“这是院里新抬的姨娘。”
      画眉给汤婵见礼,“见过二夫人。”
      猜想落实,汤婵心中登时五味杂陈。
      在这个时候给解桢纳妾,于氏这是在留后手吧。
      汤婵想着于氏,想着于四姑娘,想着画眉,最后只能叹一口气。
      命运弄人,这可真是一笔算不清的帐……
      于氏没能撑到垚哥儿百天,第一场秋雨落下的时候,于氏渐渐开始卧床不起,生命的更漏走到了尽头。
      到了最后,她已经没了起身的力气,连话都说不太出来。
      床前围着许多人,解桢紧紧握着于氏的手,“慎娘……”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解桢的眼泪止不住地掉。
      视线模糊间,于氏看着丈夫的脸,心里钝钝地疼。
      她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可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她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坦然。
      她的丈夫,还有她的儿子……垚哥儿还那样小……
      于氏用尽全力看向自己的丈夫,“夫君,你要照,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垚哥儿……”
      解桢眼含热泪,连连点头,“我都知道,你放心……”
      于氏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最后,她也只能说出一句,“妾身……妾身,这辈子最高兴的事……就是能嫁给夫君为妻……”
      解桢紧紧握着于氏的手,“我下辈子还娶你……咱们下辈子、下下辈子继续做夫妻……”
      于氏忍不住笑了,她带着无限的眷恋,慢慢闭上了眼睛。
      他再次抓紧那只手抵在额头上,再也忍不住痛哭出声。
      丫鬟婆子也都在哭,太夫人伤感不已。
      “我这把老骨头都还活着,她却还这样年轻……”
      谁说不是呢,汤婵过了好一会儿叹气道:“以后这个月份,对桢哥儿更不好过了。”
      解大哥夫妻也是八月时去世,爹娘妻子都没在初秋,日后这个季节对解桢来说怕是更难过了些。
      太夫人眼神一黯,也不说话了。
      于氏去世,解府开始治丧。想着往日与于氏相处间的种种,汤婵主动挑起了大梁。
      报丧、大殓、设灵位、布灵堂、接待来客、请和尚道士念经……
      时人极其看重丧葬礼仪,整个程序郑重又繁琐,汤婵第一次主理丧事,忙得脚不沾地,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何妈妈来报,太夫人晚间失眠多梦,身子有些不舒服。
      汤婵一怔,随即便开始暗自后悔在太夫人面前提起解大爷夫妻的往事——太夫人应该是因为想到了儿子儿媳和丈夫,还有当年同样是难产去世的女儿。
      她立马请了太医来瞧。太医诊过脉后,果真是郁结于心,他开了方子,叮嘱道:“太夫人岁数已经不小,还是要好好保养才是。”
      太夫人也是六十多快七十岁的人,确实不年轻了,还好没有什么大事,解瑨和汤婵都松了一口气。
      忙碌了近半个月,于氏的丧事总算告一段落,她的棺椁暂时停灵寺庙,日后再葬入祖坟。
      最近事多,汤婵每天睡不够以往的九个小时,脸上多了一对黑眼圈,时不时打个哈欠。
      解瑨看着有些心疼,不由把人捞过来抱在怀里。
      “不成,今天做不动了。”汤婵还以为他是想做运动,“我得睡了,明天皇后千秋,还需早起进宫朝拜呢。”
      解瑨:“……我不是为了这个。”
      认识汤婵之后,解瑨无奈的次数比以往许多年加起来还要多,好在相处越久,他也愈发习惯起来。
      “明日的千秋节,应该不会太久。”解瑨想到什么,“皇后如今有孕在身,不能劳累。”
      嗯?
      “皇后怀孕了?”汤婵来了精神,“你说真的?”
      解瑨点了点头。
      皇上太过高兴,今日话赶话,就没忍住跟他显摆起来。
      “皇后都三十六七了吧?”汤婵佩服道,“太厉害了,这个年纪的产妇,还是头胎,要吃很多苦头的。”
      解瑨不置可否,想来皇后是极愿意吃这苦头的。
      若是诞下皇子,朝局怕是会有大变化……
      两人聊了会儿天,在解瑨怀里磨磨蹭蹭,汤婵来了点感觉,手逐渐不老实起来。
      解瑨把她的手扒下来,严肃拒绝道:“不可,你需要好好休息。”
      昏暗的烛光里,汤婵没能看到他红了的耳朵尖。解瑨顿了顿,郑重道:“……等明天。”
      汤婵有点无语,又有点想笑,“行吧,这可是你说的。”
      知道他这些莫名其妙的原则,汤婵也不再逗他,在他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睡了过去。
      第81章
      “夫人,咱们到了。”
      马车在杜府二门前停下,汤婵从小憩中睁开眼睛,打理好自己后下了马车。
      今儿是杜府大喜的日子,刚刚过去的秋闱上,杜家老二得中举人,而且名列前茅,杜府于今日宴请亲朋,以作庆祝。
      天公作美,秋高气爽,杜府上下张灯结彩,门口大红灯笼高挂,面带喜气的下人们来去匆匆,都在忙着为宴席做准备。
      听闻汤婵到了,杜夫人亲自前来迎接。
      “亲家妹妹来了!”人逢喜事精神爽,杜夫人满脸是笑,很是热情地问候。
      汤婵笑着道贺:“恭喜贵府二少爷金榜题名。”
      杜夫人谦虚道:“哪里,还有最后一关最难的没过呢。”
      汤婵笑,“听闻二少爷乡试拿了第六,名次这样靠前,会试取中该是早晚的事。”
      杜夫人笑道:“那便借您吉言了。”
      汤婵来得早,宴席还有许久才会开始,其他宾客都还没到,杜夫人知道汤婵是为了什么,与她寒暄过后,便主动笑道:“德音正在后院休息,”她叫来丫鬟,“红梅,带解二夫人去五少夫人那儿。”
      汤婵笑道:“多谢您了,回头您忙完了我再来寻您说话。”
      跟着叫红梅的丫鬟来到德音的小院,一进门,便见得了通传的德音快步上前,满心欢喜地迎接,“小婶婶!”
      “哎。”汤婵赶紧伸手扶住了行礼的德音,扶着她坐下。
      二人一入座,德音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小婶,哥哥他最近还好吗?”
      提起
      解桢,汤婵不自觉叹了口气。
      “还是老样子,”汤婵摇头,“他跟慎娘感情很好,应该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来罢。”
      于氏去世,收到打击最大的当属解桢,短短几日,他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大圈,到现在都没缓过来。
      于氏的葬礼上,德音见过颓废不已的兄长,心中一直担忧不已。
      已经快一个月过去,解桢还沉浸在哀痛之中,德音面色不由一黯,“哥哥他……唉,嫂嫂怎么就……”
      她心里难受,再说不下去了。
      “千万不可哀毁过度,”汤婵见状安慰道,“要知道你如今可是双身子的人,伤了身体就不好了。”
      有逝去便有新生,德音有孕的好消息,为解府冲淡了于氏去世带来的惨淡愁云。
      正好杜府有喜事办宴,来吃席的汤婵受太夫人嘱托,顺带来看望一下德音。
      德音缓了缓,轻轻点了点头,“嗯,小婶您放心,我晓得的。”
      当初跟杜怀岳说开之后,德音跟他的感情逐渐升温,再看杜怀岳高大的身材,也不再觉得害怕,笃定对方不会伤害自己后,反而多了不少安全感,甚至隐约明白了,小婶为什么说武夫某些地方上要比文弱书生要好……
      日子过得舒心,德音面色愈发红润,下巴都圆了一点,直到后来得知嫂子的事,伤心难过之下,才又瘦了回去。
      虽然相处时间还不到三年,但于氏对德音很好,姑嫂之间十分亲近,于氏去世,对德音打击不小。
      杜怀岳想了很多办法逗德音开心,还时常带她出去散心——虽然很多时候,德音的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无奈,但她能感觉到丈夫的心意,有他的关心,德音渐渐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只是经了这一遭,德音似乎落下了吃不下饭的毛病,杜怀岳焦急不已,赶紧请了大夫来看,却得到了一个让他脑袋空白的惊喜——德音有了身孕,他们要有孩子,他要做爹爹了!
      德音的喜悦豪不吝于杜怀岳,她伸出手,抚摸着自己的小腹,忽然就懂了许多。
      “小婶,自从知道我肚子里有了一条小生命,我突然就理解了嫂嫂。”德音认真地对汤婵说,“只要他/她能好好的,让我付出什么都可以。”
      她眼里的温柔和坚定,跟当初于氏谈起垚哥儿时一模一样。
      汤婵不禁恍惚了一瞬,回过神后,轻轻瞪了德音一眼,“说什么呢,你肯定也能好好的。”
      “只要好好养着,该注意的注意到,不会有事的。”
      德音抿嘴一笑。
      无论是不是事实,这是长辈对她的美好祈愿,她自然不会反驳。
      汤婵问起了德音现在身边伺候的人,德音道:“除了我的陪嫁妈妈,婆婆知道我不经事,也指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妈妈,小婶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