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腰软知青在年代和忠犬糙汉贴贴

  • 阅读设置
    第174章
      “我想过了,能吃的开的销路,就是国营饭店,要不就是工厂单位的食堂……”
      第240章 新政策
      “你问问胡志远能不能搭上国营饭店的路子,或者县办事处?”
      傅璟佑应声道:
      “好,明天顺路去买自行车……这事儿我来安排,保管处理的妥妥当当,你别操心了。”
      陆淼点点头,又絮絮叨叨说:
      “我是不着急,可是叔心里指定着急,他现在就
      是看我肚子大了,急也没好意思过来说什么。”
      “嗯。”
      “反正这事儿赶紧敲定下来吧!大家都心安。”
      傅璟佑冷峻面容柔和下来,凌唇微微嘟起亲她的脸:
      “好。”
      “啧……跟你说这话呢,你这个嘴怎么又凑过来了??”
      “我就亲一下,不耽误你说,也不耽误我听。”
      陆淼不说便罢了。
      她一说这个事儿,傅璟佑立即化身啄木鸟。
      “啵啵啵”的,一连串在她脸上亲了好几口。
      下面某个物件明显硬邦邦的。
      陆淼一阵脸热,生怕他又要折腾,赶忙从他怀里溜出来,慢腾腾的睡到凉椅上去了。
      傅璟佑跟着把枕头挪到床尾,侧躺单手撑着脑袋,好笑的看着她熏红的脸颊。
      “又不弄你,跑那么快做什么?”
      “你自己说的话,你自己信吗?”
      陆淼白了他一眼。
      傅璟佑哑然。
      小傅硬邦邦的确实有点憋屈。
      但是他还是知道点分寸的。
      陆淼好看的眸子睨向傅璟佑。
      傅璟佑立马会意,下床给她拿了把椅子垫腿。
      免得她腿老悬空着,不舒服。
      小夫妻两个灭了煤油灯,黑暗里絮絮叨叨小声唠着磕沉沉睡去。
      夜里陆淼小腿又开始抽筋,傅璟佑起来给她按了好久,问她什么情况,她也不知道。
      第二天傅璟佑去县里买自行车,去百货大楼之前,事先歪去了一趟医院。
      他见了医生还没开口说话,医生反过来问他,陆淼现在什么情况。
      傅璟佑如实回答,反过来又问:
      “人气色好了一点,看着肚子也大了一些,就是胖不起来,时不时的总是喊腿疼。”
      “医生,腿疼是什么原因?”
      医生想了一会儿,说:
      “是抽筋了吧?孕妇怀胎是这样的,平时多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家里有条件的,就多炖骨头汤,给孕妇补补钙。”
      傅璟佑连连点头:
      “还有什么能补?”
      “有这个就够了,其他的饭菜正常吃,确保孕妇吃好吃饱,比什么都强。”
      傅璟佑再次点头:
      “谢谢医生。”
      从县医院离开,傅璟佑算着时间,估量胡志远指定在上班,就又跑了一趟县办事处。
      因着县里要搞器械承包组的事儿,办事处甭管大院守门的,还是坐办公室的领导,不少人都对傅璟佑脸熟。
      他进大院也没人拦他。
      傅璟佑也是知礼的,还没正式在县里排上工作,他来县办事处也不到处乱走,在一楼传达室的窗口问了问。
      立马就有小同志推门出来接话:
      “胡同志今天应该是在大院的,这位同志,你先等一下,我正好上楼送文件,正好帮你看看去。”
      傅璟佑立马谦逊点头:
      “谢谢,谢谢。”
      傅璟佑在门口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不多时就听见一连串“哒哒哒”脚步从身后楼梯处传来。
      他一回头,正对上胡志远咧开嘴的脸。
      “哎哟,傅同志,早几天就听说你回来了,上次你过来我正好没在……”
      两个人寒暄着走去院里桂树影子下站定,胡志远率先道:
      “上回你给我的钱,我中间给小宝同志送过几次东西,钱还剩一半,这次我没带在身上,回头再拿给你。”
      傅璟佑微微颔首,这些都是小事。
      傅璟佑搭上胡志远的中山装衣袖:
      “这次过来有个别的事,想问问你能不能帮忙。”
      “什么事?”
      傅璟佑就如实说了稻花鱼的事。
      胡志远听了连连点头,差不多的都是自己人,他也是有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存在有什么隐瞒:
      “县里国营饭店我目前是插不了手,但是县办事处的食堂采购那边,倒是可以问问。”
      “而且我跟你说傅同志。”
      胡志远扫了一眼身旁,招招手和傅璟佑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道:
      “小宝同志之前提到的四个方针政策,最近县里已经在讨论了。”
      “京市那边传来的消息,全国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整顿。”
      “邓同志说了,工业、农业、商业、财贸这几个宏伟目标渐渐地都要开放搞起来,不仅以前炼钢欠的账要还,国民经济也要回升起来!”
      “你们生产队搞的这个副业,我看就很好,很符合马上推行的方针。”
      四个现代化方针,前阵子在津门的时候,傅璟佑也在报纸上看过类似的字眼。
      不过报纸上说的很含糊,只笼统提了方针几个字,傅璟佑没太搞明白。
      现在胡志远一说,傅璟佑心里瞬间清明了一些。
      如果真的推行政策,他们生产队搞农副经济产业,就是站在风口上……
      到时候什么出路,也不用陆淼出来操心卖面子。
      傅璟佑拍拍胡志远肩膀:
      “好兄弟,这次消息多亏了你。”
      胡志远连忙摆手:
      “不能,还得是小宝同志。”
      胡志远说的不是假话。
      他以往就是给领导跑跑腿。
      有时候开会也站在一边听,但是因为和他的工作内容不挂钩。
      他也不怎么认真听,也不怎么往心里去。
      这次还是因为陆淼之前提过一嘴,他才打起精神听了听。
      “那按照你的经验,像这种政策一般什么时候才能推行。”
      “我估摸快了,县里器械承包组不就属于工农产业的范围了吗?”
      胡志远思忖了一下,又说:
      “咱们这种小地方,正统经济方面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安排,但是农业方面,应该很快就会迎来改革。”
      傅璟佑点点头,又拍了拍胡志远:
      “政策的事,还有那个稻花鱼,劳你多留意一点,有了消息常联系,得空上家里吃饭。”
      这是在请辞的意思了。
      胡志远笑着点点下巴,“好说。”
      “走了。”
      “行咧,慢点的。”
      “嗯。”
      傅璟佑摆摆手,从办事处离开后,去了县百货大楼买自行车。
      第241章 人要有目标
      工业券是用十多斤山货在黑市跟人换的,买车的一百二十多块钱是在家来的。
      县里有好几辆自行车的供货,这类物件贵,买得起的人很少。
      乡里有个说法,结婚三转一响,里面就有自行车。
      说法归说法,但是真正能买得起的人,真心不多,县里一个月能卖出去一辆就很了不得。
      傅璟佑带着现成的钱和票券来,几辆自行车他挨个看、挨个摸。
      选了其中看起来“最好”又“最合眼缘”的一辆给了钱。
      傅璟佑自行车的收据条收好,把着自行车车头,拨弄一下铃铛旁边挂着的红色小红花。
      眼神又飘去了一旁的带着板板正正小平台的缝纫机上面。
      他伸手指着问:
      “那个怎么卖?”
      “那个啊,飞人牌的缝纫机,是沪市那边来的牌子,要一张工业券,售价186块呢。”
      傅璟佑刚买了自行车就问缝纫机,售货员对他很热情:
      “同志,你是买回去结婚的吧?可以凑近点看看没事的。”
      三转一响,包含的就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
      傅璟佑笑了下,坦然摇头:
      “我现在不买,就先问问,以后有机会了再来买。”
      虽然不买,傅璟佑也没错过这个近距离打量的机会。
      他凑近了仔细看,许是在津门那边学了器械修理本事的缘故,有些零件活动关节原理,他也能看的懂。
      看着看着,傅璟佑心里不禁有些感慨。
      国人怎么就那么聪明呢?
      就凭着这些众多零碎的小零件组装组织,就能组装起这么精巧的玩意儿出来?
      “这个好用吧?”
      “好用着呢,我给你踩一段儿看看!”
      售货员是个女同志,负责卖这些精贵的大器件儿,自然也懂得一些。
      当着傅璟佑的面儿,拿过一旁走过许多针脚的小布头就开始“笃笃笃”踩起了缝纫机。
      还别说,那线走的又快又稳。
      傅璟佑看了连连点头。
      连着问了几个啥问题。
      比如这个供货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