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文物修复,从入门到入土

  • 阅读设置
    第85章
      里面的药材都普通,但组合在一起却对鳞有莫名的安抚作用,类似于他身上那块玉佩带来的感受。
      这些肯定是不能跟村民说的:
      “我有个医生朋友发现的,你们好好养着身体,现在科技发达了,这病说不定哪天就能治好了。”
      他现在已经知道鳞来源于长家村的风土,到时候等他们取完样带回去检验,很可能就能找出鳞的诱因。
      这也是他一定要回来的原因之一。
      长青直接将香囊发到大家手里。
      阿婶低头,把那小东西翻来覆去地看:“小青,莫哄我们了,这个咒哪是那么好解的咯。”
      她摆着手,却还是将香囊收好了。
      闲聊了好些,长青隐晦地问过村子里确实没来人后终于放下心。
      说明张行还没真正朝长家村下手,总不算太糟糕。
      终于日头升高,透过枝丫落下,有些晒人。
      鳞这种病不抗晒,渐渐地树底下的村民走得差不多了,就剩下阿婶还在陪他等。
      长青身后就是种树的土,他回头,百无聊赖地盯着那地一会儿。伸手捏起一指结土,发觉这土湿润,仿佛浸润在水里一般。
      怪不得他总觉得脚底板窜上阴凉,敢情制冷剂是土。
      这会儿也突然来了兴致,想挖挖地下会不会真的有水,就被阿婶制止:“多大人了,莫玩土。”
      然后拉着长青,将他摆正。
      不知等了多久,远处背着日光终于出现一个蹒跚的身影悠悠朝这里走来——村长终于回来了。
      只是那个方向……
      是村里唯一一条上山的路,长青很难不多想。
      “得,小青你去吧,我走了。”阿婶拍拍长青的手背,柔和地摸了摸他的头:“记得常回来看看我,阿婶现在除了你也没什么念想了。”
      长青鼻子蓦地一酸,阿婶的丈夫和孩子老早就没了,后来活着的念想就是瞧着村里剩下的孩子长大。
      可惜至今,那群孩子只剩长青一个了。
      目送着阿婶离开,才转身唤住正在开院门的村长。
      “阿叔!”
      “我们想和你说些事。”
      屋里昏暗无灯,拉开帘子仅有日光照明。
      村长没有说话,只是从里屋给长青和屈黎各搬了张板凳来。
      三人坐下,长青开门见山:“我们昨夜进山了。”
      村长的眼珠一动不动落在他们身上,好似对此早已知晓。
      长青观察着反馈,斟酌着继续道:“阿叔,其实我们这次回来是为了寻找一个石窟。那里面有极其珍贵的国宝,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怀疑鳞的解药也在其中。只要找到石窟,村子就有救了。”
      长青:“我不想再看到村民死去了,阿叔。”
      “那石窟就在我们村子下面,您知道哪里有进去的办法吗?”
      语罢,无人言语,气氛陷入沉默。
      良久,村长在长青的注视下终于动了。他黝黑的面容透出一股森凉,语气平静:“你们有没有在子时回来?”
      ……
      冥冥中,架在脖子上的那柄斧头直线下坠,被薄丝吊着,悬于气口。
      长青好似被攥住了嗓子,胃中翻滚灼烧。
      “这……”不是重点。
      长青张口欲言,却终究无力地攥紧了手心。
      因为对于村长,村民而言,就是重点,是他们不可触犯的禁忌。
      他早该明白的。
      所谓信仰,便是如此。
      眼下说什么都显得没有意义,因为“国宝”“治病”这些都不是长家村村民所在乎的。
      他们只在乎——
      “你有没有在子时前回来?”
      一遍接一遍的重复,无息的压迫,长青指甲几乎要按进手心,他却仍旧装作自然:“回了。”
      又是良久的沉默。
      “长青,切不可触戒,牢记。”
      村长的声音好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一层套一层,犹如千层的塔,直直将长青套在其中。
      他耳中只余磅礴的回响,与那如同念咒一般含糊的字句。
      “所以到底为什么?”
      牢记牢记牢记。
      人难道就只能光记,然后一辈子困在这几句车轱辘话里吗?
      长青猛地吼出声。
      旋即手止不住地颤抖。
      他不是不可以听,但他需要知道理由。
      这番规矩禁忌,到底都是谁定的。
      *
      屈黎出去了,屋内仅剩长青和村长,再无外人:“小青,你实话跟叔说,外头那人是谁?”
      “我朋友。”长青直接道。
      村长深吸口气,摇着头,便是不信。
      长青:“我们做个交换如何,您告诉我石窟的入口,我说出他的身份。”
      “你就确定我一定清楚?”村长阿叔皱眉反问。
      “那您为何要揪着人家的身份不放?”长青:“他是谁其实不重要。”
      除非心里有鬼。
      长青默不作声,实际上早已注意到地面上那一串若有若无的泥脚印,指向村长。
      新鲜的泥土黏在地面上,反出晶莹的,几乎有些不像是土的光泽。
      长青见过的,小时候村里送完葬,回来的村民身上总是会有这样新鲜且湿润的泥土。
      “规矩都是祖宗定下的,存在,便有它存在的道理。你上过学,是大学生,觉得我们愚昧无知。”僵持着,村长还是先松了口:“但小青,我们都是守着规矩才能活到现在。你要知道,是你外婆给你的玉佩护着你,你才出得去山。”
      “我不多说了,明早就带上你朋友走吧。”村长眼底似乎闪烁水光:“可别步了你母亲的后尘,否则我也无颜下去见她们了。”
      “什么意思?”
      阿叔这段话里的信息量大到长青顾不上任何事,好似溺水者看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尽管脑中一瞬间完全空白,也得拼命抓住。
      他一把拉住村长,吐字如吐弹:“我妈妈怎么了?什么叫步了她的后尘?”
      “我答应你阿婆了,不能说。”村长阿叔意识到说了不该说的话,步步后退。
      长青却步步紧逼:“有什么不能说?玉佩是钥匙、老祭坛在树下还有那本画册,这些我都知道了,都是外婆告诉我的。”
      “她!?”村长瞪目相视,难以置信:“不可能……”
      “阿叔,我求你别和我打哑谜,我迟早会知道的。”长青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在说时,手劲大的让村长倒吸凉气。
      两人纠缠着,直到村长背抵到墙,退无可退。
      他仰头看着这个身材抽条的青年,早已不是记忆里可以哄着玩的孩童了。
      只是那眉头皱起的弧度,眼间掩不住的青涩和倔强,仍与记忆中的一人相合。
      这对母子,着实长得像。
      不止长得像,脾气也像。
      “叔,我要出山,我考上大学了!”
      “叔,我要出去学医,到时候回来一定能把这病治好。”
      “叔,你要照顾好身体,也多替我管管我妈,她最近老是不开心……”
      碎片卷起风暴,继续拽着他向前。
      “叔。”再度回来的长苑俨然憔悴了几岁,她的面容也被鳞病侵蚀了大半,但眼神蜕变得无比坚定:“我找到治这病的办法了,就在祭坛底下,里面有东西,我要下去一趟。”
      “叔,我偏不信这些规矩,我要试试,你们等我回来。”
      可终究……
      长苑最后一次回来,留下了一个孩子,她给这孩子取名为:“长青。”
      “小青,好好长大。就像门外头那棵常青树一样,替妈妈陪着阿婆,好不?”
      其实那会儿起,他站在外头听见这话,就有预感长苑不会再回来了。
      “阿叔!”
      长青唤回了他的神,他瞧见眼前人受惊的目光,才反应过来自己失了态,不自觉流了泪。
      那分明就是一条死路啊,他不懂,为何这外婆为何还要将这些事都告诉长青。
      明明长苑都已经有去无回了。
      可是,他又说不出来的痛心。
      这些苦与罪,为何他们几代人一直赎,也赎不清呢?
      山祖是没有心的。
      他们也早该明白的。
      第72章
      “在那树底下。”
      树底下是村里的老祭坛,长家村人生于此,葬于此。
      每天村民还会守在树外,仿佛这般能够汲取到一些树的灵气,延缓寿命。
      这些,都是长青从外婆那里知道的。
      但祭坛
      而从前,外婆似乎和村长有过约定——要将这些秘密都瞒着他。
      因为那树底下,有的不只是祭坛,更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
      “虽然我不懂你外婆为何会同你说这些……但小青,你母亲已经有去无回了,我不希望你再去冒险。”
      村长的眼泪已经干在眼角,苍老的皱纹藏了太多无奈和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