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第一太子妃

  • 阅读设置
    第一太子妃 第409节
      举国哗然。
      皇帝自然不相信,朝廷也不相信。
      但是,大周太子拿出了大周玉玺的印书。
      还有江南巡抚承认大周太子的身份。
      以及一整套大周太子被秘密养在江南的缘由和说词。
      大周太子,正式出现在世人眼前。
      第275章 双重生番外十二:阴谋
      皇帝接受了朝臣的建议,想要摆大周太子一道,让他去边境。
      无论如何,国难当前,先把蛮夷问题解决了才好,既然不得不承认大周太子的身份,那就压榨他的价值。
      皇帝在逼迫大周太子上战场。
      也笃定,只要他上了战场,就一定回不来,
      所以,也不介意先给他一些甜头,光明正大的承认了大周太子的身份。
      甚至赐威武大将军,可调动一部分边境大军。
      甚至表示,只要大周太子能灭了蛮夷,解了边境之危,那皇帝便退位让贤,把皇位还给大周太子。
      此言一出,整个大周都震惊了。
      最震惊的,是李元齐。
      皇帝什么想法他知道,但是令他震惊的,是大周太子这个人。
      以前说不通,想不明白的一些问题,在大周太子这个人一出现的时候,便有了答案。
      那些没有人得好处的事,并非真的没有人,而是那个人就是大周太子。
      从前他藏在暗处,没有人知道。
      却如鱼得水的拿到了所有好处。
      真真正正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而自己,也成也了其中的一枚棋子,而不自知。
      李元齐后背冒出一阵冷汗。
      他有预感,这个大周太子,要比李元漼李元晋难对付得多。
      那么大的事,整个朝廷居然毫不知情,对方都出手过,他也没有半点消息,被人活生生的钻了那么大的空子,一无所知,这大周太子,不可小觑。
      李元齐当即入宫,把事情告知皇帝,在大周太子的事情上,皇帝也没有懈怠,一番商讨过后,加派了人,务必要把大周太子架在边境,也要他死在边境。
      和他们设想的一样,在民族大义面前,大周太子根本没有拒绝的可能,接了皇帝的请求,从江南直奔边境而去。
      这一场战役,万众瞩目。
      老百姓们却不知道:
      此时,边境的将军,官员,全部都得到了皇帝的密令:
      杀了大周太子。
      皇帝向来就不是什么光明磊落之人,这个时候出了这么大的事,他自然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大周太子扼杀在摇篮中。
      他也确实安排得很细致,从将军小官,虾兵蟹将,侍卫暗卫,还有地痞流氓,山贼女子,只要有一方得手就好。
      到这个时候,他也依然没有把大周太子放在眼里。
      直到边境传来一封一封的捷报,却始终没有他的人刺杀成功的消息传来,他才开始有些急了。
      又下了一道道密令,出动自己的可用之人去除了大周太子。
      而此时,大周太子已经彻底平定了蛮夷之患,打了蛮夷落花流水,直接歼灭了蛮夷的精锐部队,蛮夷四下逃窜。
      想要再次卷土重来,怎么也得几十年以后了。
      这个消息在全国散开去,百姓们举国欢,庆,恭迎大周太子回京。
      对于老百姓来说,皇帝是谁太子是谁根本不重要,他们只认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的人。
      虽然说大魏的天下,出现大周太子怎么都不合时宜,但是眼下,却是十分和谐。
      既然大魏皇帝承认了大周太子,那么对于国家的英雄,没有人吝啬称赞。
      宋弗也得到了陆凉川平安的消息,心中喜不自胜。
      去香堂给菩萨上了两炷香,才回了院子。
      如今,她梳着闺阁女子发髻,看起来就和普通闺阁女子一般无二。
      一开始流苏这般梳的时候,她还有些不自在,流苏说,现在她不出门,在家里随意些也不碍事,慢慢也就习惯了。
      此时,她坐在小轩窗,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只要在战场上无碍,接下来便是坦途。
      皇帝的人,根本伤不到陆凉川。
      很快,陆凉川就该进京了。
      流苏从门外进来,拿了一个盒子过来,打开盒子,里面是熟悉的药丸。
      宋弗看着药丸,微微皱眉,轻叹一气:
      “还得喝多久?”
      流苏笑道:“公子说了,等娘娘身体好了,便不用再喝。”
      宋弗还想说,但是一听到公子两个字,到底歇了气,乖乖的把药吃了。
      朝堂上,死气沉沉。
      虽然边境的捷报一封封传来,但是大家脸上,都不敢有喜意。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总感觉自己这个位置已经坐不安稳。
      大周太子出世也便罢了,重点是大周太子出世,他却没有办法阻止,而且对方还立了那么大一功。
      一想到这功劳还是自己送的,他就堵心得很。
      除了皇帝,李元齐也很不舒服。
      到这个时候,他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们还是轻敌了。
      大周太子比他们以为的,还要厉害。
      就连大周太子的出现,都不是突然,而是早有预谋。
      甚至对方早就做好了准备,就等着他们往套里钻。
      让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北境,得到军功。
      而且,说不好当初北境那些不好的消息,其实都是大周太子故意传回来的。
      当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李元齐倒吸一口凉气。
      大周太子的实力,比他以为的,要远远多得多得多。
      他们所有人,对大周太子想当然的以为,都太过浅薄。
      他们轻敌了。
      可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哪怕他们后知后觉的想起,也于事无补。
      眼下最紧要的,只能是杀了大周太子。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只是,杀太子这种事情,皇帝比他更积极,却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他们派出去的人,全部石沉大海。
      李元齐面色很难看。
      底下的大臣也都低着头,一言不发不敢说话。
      虽然皇帝没有明说要杀大周太子,但是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
      私底下的动作,都要通过许多大臣去交代,也不是秘密。
      只是,现在失败了。
      那么多人,那么多手段都没有成功,除了大周太子的厉害,也或许:他们所有的动作其实都在大周太子的视线当中。
      当想到这里的时候,许多大臣都不约而同的冒出一身冷汗。
      若真是如此,那这场战役,戴维朝廷必败无疑。
      大周太子名正言顺,且现在又有军功在身,而大魏朝廷却拿大周太子没有任何办法,那么,大周太子回归朝廷,势不可挡。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做的再多,其实都是无谓的挣扎,已经没有必要。
      一些大臣想到这里,已经开始在琢磨着,如何对大周太子示好,如何跟大周太子牵上线,如何能保住自己一府的性命。
      大周太子势不可挡,大魏,命数已尽。
      皇帝抚着心口,询问大家解决的办法。
      但底下却无一人发言。
      大家都看得出来,现在是什么情况,做再多,怕也只是无用功。
      而且,这个时候出头,若是被大周太子知道,定然吃不了兜着走,谁也不愿意去当这个出头鸟。
      皇帝什么心思,大家心知肚明,皇帝和大周太子是你死我活的局,但是他们作为朝臣,没必要赔上自己的性命。
      皇帝看大家都沉默着不说话,气得喉头一口老血上不来也下不去:
      “很好,都不说是吧?既然都不说,那便全部拖出去砍了。”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