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穿书之家生子

  • 阅读设置
    第88章
      他的结义兄弟们一样升官发财。
      只赵济世是领头羊,他在自己这一伙子人里,自然是最冒尖的一人。
      “恭贺大哥。”
      一众兄弟吃酒,众人皆向赵济世这一位结义大哥敬酒。
      赵济世吃得开心。他笑道:“同喜,我与众兄弟一样高兴,今日不醉不归。”
      赵济世是吃一场开心酒。
      只吃酒后,再醒来,却又是宿醉一回。
      在书房里,赵济世跟自己的结义兄弟们不吃酒了,醒酒后,还要议事。
      “诸位兄弟,大家伙对前程有什么想法?自家兄
      弟,不讲二话。但有想法,尽说无妨。我做大哥的有能使上力的地方,就一定要替兄弟们周旋。“赵济世开门见山的讲道。
      说白了,赵济世不止自己想奔前程。
      如果可以的话,赵济世是想拉拔了兄弟们一起奔好光景。
      一众兄弟里,有人自然是一心一意跟随大哥。
      也有人想着未雨绸缪。
      众人一议,赵济世也讲了一件事情。他道:“我被陛下封爵。我这一辈子就是厮杀汉。除了建功立业,不做他想。”
      赵济世先表明立场。尔后,也说了自己的为难处。
      原来被天子李明弘塞关系,把赵济世与小兄弟们全塞进禁军。
      等着南边有功劳,天子李明弘又把亲信塞过去。让大家伙建功立业。
      如此,应该筹功时,明面上的说法就不止是从龙之功。还有立下来的战功。
      这战功封爵,好听,对上对下全有交待。
      天子李明弘办事,自然是让自己名正言顺。
      到底杀弟逼父,那不是什么好名声。让太上皇子退位的事情,李明弘这一位新天子要脸。
      能够遮掩一二,李明弘还是想遮掩一二。
      如此,赵济世等从龙功臣也要识趣。
      赵济世是识趣人。或者说南边的功劳捞了。
      也不能一直碍人眼。
      对于天子的舅舅与姨丈,这二位都在南边掌事。
      这二位在天子李明弘没上位前,也是一心一意奔了前程。
      一旦新君登基,时移世易,有些事情不同了。
      赵济世长了眼睛,他瞧出一些风波将来。
      镐京都是好地方,可赵济世就想换一换新地方。
      自己的食邑就很好,新唐县。
      赵济世很想把食邑建设好。那么,在镐京都里一直待着真不成。
      赵济世不想如此,因为何国舅和常国公,这二位全是大人物。
      二位一旦顶牛,赵济世觉得自己小身板的,他不想选边站。
      赵济世更想回了北镇,他想再立功劳。更想把爵位再升一升。
      北镇与北边的胡人有来往,同时,还有战事纠葛。
      南边的大吴朝安稳了,西边的大晋朝稳住了。
      那么,北边呢?
      胡人若是不安份,会不会有机会再立功业?
      赵济世有想法。
      只赵济世自己乐意回北镇去扎实自己的根基。
      对于自己的兄弟们,赵济世想法又不同。
      镐京都多重要的地方,自己兄弟立足不容易。
      如果可以,还是留些兄弟们占坑。好处拿着。
      甭管边地,又或中枢。赵济世一样重视。
      赵济世想去边地,不过是想着再抬一抬自己的爵位与官帽子。
      一旦有机会,从边镇再回燕京都,那时候的赵济世就是一朝飞龙在天。
      势大,底气才足。
      赵济世喜爱自己的家乡,那儿虽是边地。常有纷争战乱。
      到底是世家世族太少。
      或者说压根儿就没有世家世族,有的,也不过一些地方豪强。
      地方豪强与世家世族,那差距大着。
      凭赵济世如今新唐县伯的身份。回了北镇,赵济世才是站在顶端的大人物。
      这一日,赵济世跟自己的兄弟们商议一番。
      彼此心中有了默契。
      正事商议好。
      众兄弟又提旧话,不外乎,请大哥早早迎娶大嫂。
      “大哥,您如今建功立业了。伯府还缺着一位主母。”马义劝话道。
      不止马义劝,诸兄弟也劝。
      “我自然听众兄弟们的美意,当迎新妇过门。”这一回赵济世真不拒绝。
      在回北镇前,先把婚成了。这事情赵济世是乐意的。
      只赵济世乐意还不成,他得备了聘礼。同时,还得去大晋求婚。
      大赵大晋,一来一回。这距离远着。
      对于赵济世的婚事,众兄弟们嘀咕归嘀咕。
      可瞧着大龄青年的大哥一直不成婚。
      原来还介意一番,这大嫂是谁?
      众兄弟盼着大哥迎娶一位贵女。如今嘛,大哥乐意娶嫂嫂就是好事,早早生了大侄子,那就是乐事。
      旁的,众兄弟们也不敢蛐蛐大哥了。
      燕京都,崔府。
      关于新唐伯置了聘礼,还是光明正大的去求娶大晋女子。
      这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或者说,有人在传小话。
      崔氏一族在这一场风波里,也成了惹人注意的人物。
      谁让当初的崔氏一族拒婚了呢。拒了新唐伯这一位东床快婿。
      这事情原本崔氏一族压下去。
      可不知道怎的,如今这事情还闹腾出来。哪儿传出来的风声?
      众说纷纭,倒没一个出处。
      至于太上皇跟前的嫔妃,那一位崔婕妤,如今嘛,也卷入了风暴里。
      不过,崔婕妤还好,只被人暗地里蛐蛐。可没人敢光明正大的腹诽。
      毕竟崔婕妤是太上皇的嫔妃,皇家的脸面挺重要。
      “倒瞧不出来,这一位新唐伯是一位人物。”崔婕妤的父亲念叨一回。
      在心里,崔婕妤的父亲未尝不是后悔的。
      当初成为天子的嫔妃,对于旁枝而言,自然是喜事。
      可太上皇的龙椅,那坐的时间太短了。
      崔婕妤膝下又无子嗣,这就要命了。
      对于崔氏一族而言,无子的婕妤跟天子宠臣有干系。
      这闹来闹去,闹出来风波。崔氏一族的名声还要不要?
      这背后没人谋算什么,说出去,崔氏一族都不信。
      可事情闹出来,又如何?新唐伯是战功封爵。
      又是天子心腹,一点谣言对于新唐伯没有大的影响。对于崔氏一族嘛,就很有影响。
      大赵朝,镐京都,皇宫。
      天子李明弘关注着臣子们的动向。至于赵济世差人去大晋求婚一事。
      李明弘听着下面人的禀话,只轻轻说一句,道:“知道了。”
      知道了之后呢?天子不再示意。似乎真是小事一桩。
      秋日,好时节。
      万珍珠想与亲娘去礼佛。亲爹已经进宫廷当差。
      万珍珠就想着与亲娘一道走一走,也让亲娘散散心。
      镐京都的近日,也是不太平。朝堂上的风波,闹得女眷的圈子里一样惹了事事非非。
      中宫皇后,诺大的名头。
      这地位惹眼,让太多人在巴巴的望着。
      浑江郡主府上,有太多人想送礼。这些人求什么。
      万珍珠知道。不外乎她亲爹在宫廷里当差,又回了天子跟前。众人求万内相在天子跟前美言一二。
      可万珍珠不想掺合。浑江郡主府有自己的事要干。
      “不急着去上香祈福。”牛二囡对于亲闺女的提议。她是拒绝一回。
      “我近日还是答应过几场聚会,总不能爽约了。”牛二囡觉得她要做诚信之人。
      答应之事,不可反复。
      万珍珠瞧着亲娘的态度,只能应了。
      “娘,您若是想挑了女婿,可不着急。”万珍珠说道。
      “……”听着亲闺女的话,牛二囡好笑一回。
      “知了,你爹提过,娘不会让你为难的。”牛二囡知道自己的闺女在意了三年之约。
      那赵济世都做了伯爷。牛二囡更在意了。
      当然,大赵的伯爷,哪怕是爵爷又如何。太远了,大赵朝离着大晋朝太远了。
      可夫君与亲闺女在背地商量的那些事情。牛二囡听夫君嘀咕一番。
      对于太监风光短暂一事。牛二囡一直忌讳着。
      如今自家人思退路。
      那新唐伯又是北镇地界的主,北镇跟浑江太近。
      有些事情不深思,那是没多少份量。
      一旦深思了,这里面水深着。
      牛二囡自然是准备等一等,她也想瞧一瞧夫君与亲闺女口中的人物。
      那可能的未来女婿赵济世,他会不会真来提亲?
      “闺女,娘就问问,你真是要应了三年之约,不后悔了?”牛二囡瞧着闺女主意定了。
      夫君还没反驳的意思。
      牛二囡拿捏不定主意。她心里忐忑不安的。
      “娘,做人的一辈子,总要言而有信。您也不想女儿失信于人吧。”万珍珠嗔怪的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