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穿越做纨绔[科举]

  • 阅读设置
    第13章
      被选拔上的学生,参加二十八日的宜孟县私塾大比,到时候县城官吏,以及他们家眷都会过去。
      落败的学生,也要参加,可他们只能做观众,只能看着自己扬名立万!
      四书堂原本就紧张的气氛,现在更加不同。
      还好四书夫子进来,打断学生们的对话。
      冯长庆压低声音道:“别理郑家这五人,他们家一直把私塾大比的名额,当作郑家所有物。”
      “但凡有人想抢,便会被他们的针对。”
      而他们五个人,确实学得废寝忘食,把能读的书都读了。
      但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
      好好学习,也算一份本事。
      偏偏他们这些人还有阴招。
      去年那会,有个冯家旁支子弟天赋异禀,学得不错。
      可私塾大比考核前,连夜退学,之后说什么都不来博学馆。
      有人说,就是郑家在背后搞的鬼。
      那旁支子弟是冯长庆的远房堂弟,一直记挂这件事。
      可他们冯家惹不起郑家,只能吞下哑巴亏。
      纪家三兄弟面露惊讶。
      纪霆之前在京城读书,另外两人都在家学,谁遇到过这种事啊。
      只是个私塾大比的名额,竟然暗中使绊子。
      想来,是那私塾大比,比想象中还要重要。
      那里应该就是薛馆长所说,能给家里增光添彩的地方?
      不等纪霆再想,四书夫子已经下来,眼神扫视一圈。
      不准交头接耳!
      哎,读书而已,怎么搞得跟大逃杀一样。
      这么想着的,纪霆手一顿。
      方才冯长庆说,私塾大比那三日,县里官吏,以及官吏家眷都会过来。
      原来是这样。
      这确实是个露脸的好机会。
      纪霆余光看到小五的表情,小五显然也想到了,他攥紧手里的《孟子》。
      纪小五纪风想参加。
      他想给家里增光,也想给生母添彩。
      纪小四还跟冯长庆嘀嘀咕咕,两个人意外能玩到一起,明明早上还打架呢。
      纪霆的目光,最后落在前排那郑家五个学生身上。
      不就是读书吗。
      那就读。
      等博学馆放学,纪霆对小四小五道:“今日去我的则修院读书吧。”
      哎?
      小四立刻道:“好啊!咱们现在学习进度一样了。”
      小五则委婉道:“嗯,咱们三个互相学习。”其实是帮三哥哥补习啦。
      不过三哥那样厉害,肯定能学得极好极快。
      纪霆笑了下。
      不是他学得极好极快。
      是他要请母亲大人,去翻翻父亲大人的书房。
      蒙学笔记都有。
      四书笔记,肯定更多吧。
      这个为家族露脸的机会,不仅他要。
      他还要带着弟弟们一起拿到手!
      第12章 第12章我学
      纪霆他们回到家中,心里还有点忐忑。
      毕竟今日,又是打架,又是考试,还从童蒙堂去了四书堂。
      更是跟薛馆长约定好,若不能在私塾大比里拿到名次,纪霆直接要被退学。
      可家里极为安静,没有一个人问起此事。
      等小四问了妹妹纪小六,说是家里知道博学馆发生了什么,薛馆长还特意找人来通了气。
      不过听说三哥哥考上四书堂,大家也就没再多说。
      家长们倒是谈了片刻,时间不算长,出来之后,更是不提此事。
      没人提吗?
      纪霆震惊。
      有句话叫,孩子静悄悄,必然在作妖。
      可还有种情况,是你犯了大错,家长也静悄悄的,这种情况也很可怕啊。
      算了,不想了,还是好好学吧。
      纪霆他们回来第一时间,肯定是跟母亲打招呼,之后再回各个院子读书。
      不过这回,小四小五从长辈那回来后,直接来了则修院。
      这让各房欲言又止。
      二房二夫人,还有三房纪风的生母,皆有些担心。
      好在卓夫人那边有所动作,直接从她相公书房里,翻出纪伯章小时候读的四书,以及专门做的笔记,然后统统送到则修院。
      这下让各房都闭嘴了。
      纪榜眼的笔记啊,外边求都求不来。
      可该担心还是担心。
      主要是,纪霆那孩子,这能安心读书吗?
      别说二房三房的担忧,即便是卓夫人自己也有些惆怅。
      孩子更说,以后晚饭不用太麻烦,他跟弟弟们一起随便吃点即可。
      这孩子,不会是要带着弟弟们玩吧?
      这么想着,卓夫人下意识走到则修院外,正好碰到四弟妹,还有五弟跟五弟的妾室,那妾室正是纪小五纪风的生母。
      担心孩子们读书的,不止卓夫人啊。
      此时的则修院内,纪霆确实没有看书,而是听弟弟们讲他们的学习方法。
      三四月的天气已经有些炎热,书房窗户大开,里面的孩子们正在说话。
      小四小五,包括家中两个妹妹,以前都在家学读书。
      带他们启蒙学习的,自然是之前的贾夫子。
      那贾夫子人品堪忧,不过学问是有的,都是最正统的读书法子。
      主要小五纪风跟哥哥讲解。
      “三哥哥必然知道四书分为大学,论语
      ,孟子,中庸四本。”
      秀才考试,基本只考这四本。
      所以这也是博学馆四书堂的学习内容,更是此次私塾大比的必考科目。
      毕竟参加私塾大比的学生,都是没有功名的童生。
      其中大学,中庸两本,都出自五经之一《礼记》的篇章。
      由前人韩愈单独从礼记里引用,作为精读科目,之后又有大家编纂,成为如今的四书。
      巧的是,这两本所读的顺序,正好一前一末。
      “四书必先学大学,依次为论语,孟子,中庸。”
      简单来说,《大学》学的是根基,《论语》为根本,《孟子》养浩然气,《中庸》总结道德哲学。
      小四小五一边说一边补充。
      但说起这些,他们其实也一知半解,只是把夫子说的话,照葫芦画瓢而已。
      毕竟他们五岁启蒙,先读蒙学,后学音韵训诂。
      到了十岁开始读四书,今年十三,也只是通读四本而已。
      通读的意思就是,现在只能把四本书读顺了,至于其中的意思,大多都懵懵懂懂。
      这也是,若都读明白了,那就该考秀才了。
      要说水平高低,小五应在小四之上。
      纪霆肯定垫底。
      现在弄清楚四书是什么,就要开始读了。
      小四小五准备去写夫子今日布置的课业。
      纪霆则翻开崭新的《大学》,至少通读一遍。
      可他直接把书合上,又问道:“那学到什么程度呢。”
      此话一出,小四小五没什么反应,则修院外面的几位家长着急了。
      两个弟弟教哥哥读书,本就有些离谱。
      现在倒好,还在打扰弟弟做课业。
      卓夫人下意识拉住五叔跟妯娌们,只听则修院内小四小五一脸茫然。
      什么叫学到什么程度?
      纪霆道:“总要有个目标。”
      “比如我们如今只是童生,目标是考秀才。”
      “那考秀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呢。”
      “就不说考秀才,只讲此次私塾大比,考的是什么科目,又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博学馆内部的选拔跟私塾大比类似,所以两者并在一起练习即可。
      这说得大家更茫然了。
      则修院外,纪五叔倒是拦住大家,比了个嘘的手势,听听霆哥儿怎么讲。
      小四小五挠头。
      不知道啊。
      夫子们只教书,从未讲过这些。
      “不管贾夫子,还是博学馆的夫子,都说读通四书,明白其道理,再会解意即可。”
      这也太笼统了。
      就跟现代考试一样。
      总要知道考试重点在哪里,要点是哪里。
      难道要把一本书,全都背得滚瓜烂熟吗。
      想来既然是考试,肯定有偏向,有倚重吧。
      他们这是突击学习,肯定不能用传统的方法。
      倘若慢慢学,慢慢啃。
      别说私塾大比拿名次了,就连大比参赛名额都拿不到。
      纪霆抽出一张上好的画纸,这画纸极大,铺在书桌上,开口道:“私塾大比都比什么。”
      “参赛多少人,晋级多少人。”
      这个小四小五知道。
      他们在博学馆四书堂已经好几天了,总是听大家提起。
      “宜孟县私塾家学有十二个,共计六十个学生参加大比。”
      “私塾大比共计三日。”
      “第一日先比背默。”纪小四道,“会淘汰后三十名。”
      “说是能默多少是多少,比谁默写的多,谁默写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