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北派盗墓笔记(1-4卷)

  • 阅读设置
    北派盗墓笔记(1-4卷) 第384节
      铁棺是战国早期,墙洞里的棺材,年代大概在战国中晚期。
      现在墓室里积水已经淹到了膝盖,水位上涨缓慢,是因为从墓门那里流出去了很多,保持了一种平衡。
      我把裤腿卷高,淌水走了过去,鱼哥已经在那儿看了好几分钟了。
      “怎么样?”我停下问。
      鱼哥摸了摸自己光头:“啧….不行啊云峰,我看过了。”
      “你看,这墙上光的,连个坑都没有,这可不止三米,这起码得有四米多。”
      我抬头,看着露出来的棺材说:“能不能用绳镖?扎到墙里,然后我们抓着绳子爬上去。”
      鱼哥摇头,他比划着说:“云峰你没学过物理?往上扔绳子,和平行扔绳子受到的力度不一样,往上扔,绳镖扎不进这种石灰岩。”
      豆芽仔说:“对,这叫万有引力。”
      “你们文化真高,那怎么办,把头要不你说说。”我转头问。
      把头咳嗽了声,正准备说话,豆芽仔大声说:“我有办法!”
      “我们用棺材板把门那里堵住,水流不出去了,水位就会越来越高,然后咱们就浮起来了,这叫浮萍引力。”
      “不用,那样太耗时间。”
      阿春抬头看着说:“我觉得我应该可以上去,不过我需要帮忙。”
      “鱼文斌,我要踩下你脑袋。”
      鱼哥目测了下高度,可能是心里有谱了,他点头说:“可以,我帮你。”
      “嗯。”
      只见阿春后退了十几米,她抬头看了看,深吸一口气,瞬间跑动!淌着水快速跑来。
      鱼哥摆了个弓步姿势。
      阿春一口气冲到眼前,她左脚踩住鱼哥大腿往起一跳,右脚猛踏鱼哥脑袋,又往起跳。
      二连跳,借着向下一踏这股劲儿,阿春双手张开,像猫一样滞空,猛的扒住了墙洞边缘,随后脚蹬墙,爬着翻上去了。
      “嘿,怎么样?我说我能上来吧。”
      阿春从墙洞里探出头来说。
      我喊道:“春姐!我把绳子扔上去!你接住,固定好!”
      阿春稳稳接住了我扔上去的绳子,回头开始找地方固定。
      十多分钟后,我抓着绳子爬上来了。
      举着手电打量。
      这个墙洞是以前人为掏出来的,纵向深度四五米,挑高两米,上来离近了才看清,这具棺材不是木棺,是石棺。
      石棺盖着盖子,表皮风化的坑坑洼洼,棺材盖儿上灰很厚,用手指轻轻一划,能写出来字。
      这种年代久远的石棺,不是现在我们这种滑槽式的木棺,它是一块长条石板盖上去的,没有滑槽,非常重,只能用撬棍撬开。
      在石棺材那头的地上,摆放了一些陪葬品,等级不低,这说明棺材里还有货。
      这就对了,厚葬成风的战国年代,这么大的墓没陪葬品就不正常。又不是北魏和两晋时期,那时候的墓才寒酸,盗墓的最不喜欢的就是清代墓和魏晋墓,没有金器玉器,全都是砖雕石雕,发不了大财。
      其他人陆续爬上来。
      豆芽仔蹲下问:“我知道那个,那是个青铜酒具,那这是个什么东西。”
      我说这是战国晚期的五联陶罐,西周的原始陶鸡头瓶不算,这种罐子,就是汉代魂瓶最早的雏形。
      “你看雕了这么多小人啊,”他伸手往起拿了拿,“怎么这么沉,这里头有东西吧,快弄开看看。”
      我说:“弄什么弄,弄不开,这是一体烧出来的,这种瓶子有两种,一种是能拿下来盖儿的,还有一种死人定烧的,拉胚的时候就装了东西,然后在封口入窑烧,当时就没想过打开。”
      “那怎么知道里头装了什么?”
      “你管它装的什么,可能是粮食种子,也可能是死人的头发指甲,一件衣服。”
      “先别管这个,铲子呢?撬石棺用。”
      “铲子在我手里。”鱼哥说。
      我走到洞口边缘,冲下喊:“小萱你就在下边儿!照顾好把头!”
      “我知道了!”小萱喊道。
      从鱼哥手里拿过来,我把旋风铲反过来,找缝隙插到石板下。
      然后我伸手往下压了压,没按动,太重。
      “照着点儿。”
      阿春帮忙打着手电。
      鱼哥,我,豆芽仔,我们三个一起发力。
      盖着的石板动了。
      石头与石头间传出刺耳摩擦声,沉重的石板一点点被我们撬动了。
      摆了下头灯,我探头朝棺内看去。
      这里地势高没进水,棺内干燥,首先看到了一些烂成渣渣的条状物,这些堆积的条状物很厚一层,可能是以前的丝织品。
      风化了,手一碰就碎,根本拿不起来。
      扒拉开这些东西,我看到了一些巴掌大小的玉璧,玉璜,手指玉环,玉片子。
      玉质上等,尤其是两片子鼓钉纹玉璧,因为石棺没沾土没进水,所以玉璧上一点儿沁色也没有。
      我用袖子擦了擦,看着跟前两天新做出来的一样,水汪汪油润润,自然的氧化包浆,让人看了不敢相信这是两千多年的东西。
      “那儿!”
      “那里还有一个!”
      豆芽仔神情激动。
      他拿着铲子翻来翻去,几乎几秒钟就能捡到一件。
      要知道,入土的高古玉,没有沁色的很少。
      有沁色的,在以前都认为是二等品,现在有闲钱玩收藏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就把那种满身土沁水沁的高古玉炒作起来了。全民收藏,我们不盗他们收藏什么,相信我,这类东西没有传世品,不要听人吹牛比,全是从死人棺材里摸出来的。
      我把东西装进兜里,打着手电仔细翻找,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铜印章或者玉印章。
      在棺材出现的印章都是随身印,战国时期还没有墓志铭出现,墓志铭最早出现在汉代早期,流行在宋代,那是墓主人的身份证。
      这时候,要想确认墓主人叫什么,一般只有三个途径,如果这三个途径都不行,基本上就无法断定墓主是谁。
      这三样分别是。
      棺椁内,死人贴身放的随身印。一般都摆放在棺材的中间位置,这种随身印都有眼儿,能系绳子挂在腰上。
      还有青铜器上刻的铭文。
      最后就是能保存下来的竹简记录。
      只有南方泡在水里的那种墓,竹简才有千分之几的概率能保存下来,长沙的马王堆竹简,湖北的云梦睡虎竹简,全都是在南方。
      我带着头灯翻了半天,楞是没看到随身印,墓主人的骨头也没翻到。只要看到随身印,就能确定,到底是历史上哪个牛比人物葬在了这里。
      有一些木器陪葬品,烂成了渣渣,鱼哥在那儿摸来摸去,他突然让我看,问我这是什么。
      我拿手电照去,他拿的东西,像现在的千眼菩提,不过是白玉做的。
      我告诉他:“鱼哥,你手里拿的是gang塞,也叫窍珠。”
      “奇怪啊….有这东西,说明这棺材里躺过尸体才对,难道,真就烂的一点儿没剩下?”
      鱼哥还没反应过来,他拿在手里来回搓了搓说:“缸塞?我觉得这是个好东西,光溜溜的,我回去钻个眼儿挂脖子上怎么样。”他还对阿春比了比。
      “怎么了?”
      “都这么看我?”
      鱼哥看阿春脸色,他突然明白了过来,大骂一声,直接把窍珠扔出去了。
      “哎?”
      “这啥啊这是?”
      豆芽仔似乎看到了什么东西,他上手抓住,往上一提。
      那是一缕缕白头发。
      豆芽仔不知道,他抓着头发就提起来了。
      没想到,这些白头发下,还连着一颗死人头骨。
      第112章 捡古董
      豆芽仔没看清,他一提起来,结果发现底下连着个死人头骨。
      “卧槽!”猛的看见吓了一跳,豆芽仔骂骂咧咧扔了,不停往身上擦手。
      阿春低头看着,皱眉说:“这怎么回事,这些白颜色….是头发?”
      棺材里有人骨头没什么,本来就是盗墓的,不怕看见那个,可豆芽仔找到的这不一样,是啊,正如阿春所说,怎么会有头发….
      上千年时间,棺材里的头发能保存下来吗,而且看这些白头发的长度,已经过了肩膀,算长发。
      难道是个女的?白发魔女?
      我暂时停止找随身印,带了双层手套,我把这东西提起来,又仔细看了看。
      薅着头发转过来。
      骷髅头的两个眼眶就像是黑洞,和我看着对视了几秒。
      我喃喃道:“这….这些白色的长毛,好像不是头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