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 阅读设置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906节
      宁浩贴心使用英语发表演讲。
      获奖有演讲!
      拒绝也应该有!
      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在巴洛克风格的穹顶下显得格外清冽。
      骚动的人群又安静了下来。
      恢复了体面。
      大家都觉得刚才听错了。
      “但这座金熊不该属于我们,请允许我以创作者的身份婉拒。”
      观众席开始涌动细碎的声浪。
      人群又炸开了。
      这次可以确定以及肯定,眼前这个来自于中国的导演,拒绝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震惊!
      骇然!
      此刻没人笑话宁浩的口音,因为这并不好笑!
      墨镜王回过神,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又问了一句:“宁浩你在做咩?”
      “王导,有些话我必须说。”宁浩逐渐上头,越紧张越冷静。
      “该死的!”
      艺术总监迪特·考斯里克终于反应过来了,脸色煞白:“快阻止他!切镜头,恰信号!快快!”
      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甚至都没想过发生过的事,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
      宁浩英语磕磕巴巴格外粗糙,但还在输出。
      “对柏林电影节这样重要大奖,我始终抱有尊重。但事实一次次破灭了我的美好想象,有位先生告诉我只要我抨击沈三通,这位在我国在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导演,他可以给我大奖。”
      会场之内猛然皆惊!
      严重指控!
      不管观众席的涟漪,宁浩觉得重新掌握了身体,表演欲望驱动情绪,肆无忌惮挥洒着激情。
      戏瘾上来了。
      宁浩高高举起奖杯,艺术总监迪特·考斯里克从侧幕冲出来,领结歪到锁骨位置,急匆匆往台上跑。
      迪特·考斯里克此刻回想起来,有所明悟,宁浩早有预谋!
      得知自己获奖,不是激动,而是要闹事的紧张!
      又暗骂了狗屎詹姆斯专员,黑人靠不住啊!
      以往宁浩这样没法完全控制的,是不可能给大奖的,都是慢慢培养忠诚度。
      都是狗屎美国人。
      迪特·考斯里克绞尽脑汁如何收场,却见宁浩猛地一指,大声道:“就是这位,电影节的艺术总监,用金熊奖和我做幕后交易!”
      “我一开始不信,但事实如此!所以我必须拒绝!”
      会场再次一度哗然!
      迪特·考斯里克只觉得灯光无比刺眼,面色苍白,仿佛看到了自己职业生涯走到尽头。
      宁浩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扩散。
      他还在杀。
      “二十多年前《红高粱》在这里捧回金熊时,我的前辈张艺谋以为打开了新世界。”
      “可事实告诉我,西方只愿意给留着辫子的中国颁奖。《秋菊打官司》里的陕北棉袄,《三峡好人》中的拆迁废墟,这些当然真实,但就像莫言老师的高密乡,不该成为整个华夏文明的标本切片。”
      “三大电影节总爱给中国两种电影颁奖:要么是前现代的民俗奇观,要么是伤痕叙事。”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只认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却无视王安忆笔下沸腾的都市。这不是艺术评判,是后殖民主义的审美霸权,你们在逼着我们扮演想象中的中国。”
      “后殖民主义文化霸权”这个词出现,观众反应不大。
      但电影、文化相关从业者之中宛若炸弹。
      像一柄利剑刺穿穹顶。
      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碰翻了手边酒杯,琥珀色酒液顺着白色桌布蔓延。
      后排的法国影评人玛格丽特·拉康不由顿笔,停止在记事本上的写写画画,笔尖几乎戳破纸页。
      意大利导演南尼·莫莱蒂摘下眼镜反复擦拭。
      也有导演交换了彼此复杂的眼神。
      转播控制室里,五台监视器同时亮起红灯。 全球二十七家电视台的直播信号出现剧烈波动,紧急掐断。
      “《无人区》这部电影充满黑色犯罪片风格,但我们拍电影不是为了满足西方对神秘东方的窥视欲,不是为了迎合愚昧的乡村、政治隐喻,带着所谓真实状态,描摹关于我们的刻板印象。”
      “我的摄影师在戈壁滩中暑,灯光师女儿出生都没离开片场。如果我们用血汗浇灌的作品,最终变成印证西方偏见的标本,那一切苦难就失去了尊严。”
      “这是我拒绝领奖的第二个原因。”
      某个角落突然响起掌声,旋即被更多嘘声淹没。
      声浪撞在镶金廊柱上碎成尖锐的耳鸣。
      会场乱了!
      台上,台下,全部乱了!
      记者的快门声响个不停抓拍宁浩离开瞬间。
      英国女演员手里的香槟杯突然倾斜,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吓的眼镜掉了下来,评审团里的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张着嘴,一时说不出话。
      说完几句话。
      宁浩不等人轰,他自己麻溜的走人。
      戏剧性时刻发生。
      在宁浩转身离场时,顺手把奖杯塞了迪特·考斯里克,冰凉的金属底座一把戳在对方怀里。
      有记者拍下了这个瞬间,宁浩虽是下台,但仰首挺胸,踏步往前。
      迪特·考斯里克往台上走,却低垂着头,眼中失神。
      年迈的颁奖嘉宾试图阻拦宁浩,却被对方轻轻拂开。
      画面里的三人对比鲜明,而金熊奖杯无关轻重!
      《无人区》剧组。
      黄渤不语。
      李明神色复杂,明白了为何宁浩急着卖版权。
      余男手指攥着披肩,关节发白……
      “你在摧毁自己的职业生涯!”
      贾樟柯猛地站起来,膝盖撞翻座椅发出巨响,眼中满是愤怒,恨不得吃了宁浩。
      “宁浩,你在做什么?”
      王全安也是质问。
      记者区也有国内记者冲过来,疯狂的呵斥谩骂。
      宁浩皱眉。
      大部分人更多是震惊,外国人没见如此激烈反应。
      看着贾樟柯等人激动的样子,宁浩突然释然的笑了笑。
      沈三通又赢了,赢麻了!
      达利特领班为了维护日耳蛮种姓的神圣性,比日耳蛮更为激进。
      有些话,正常人不会有感觉,达利特领班会立刻歇斯底里。
      宁浩没理会他们,自顾自坐下。
      “耗子你这是要上天啊,颁奖礼先撤吧。”
      李明心里还有疑惑,但是都这样了,只能先跑。
      宁浩这是把柏林电影节的脸踩在了地上,以后恐怕会被国外电影节拉黑,甚至影响国内艺术导演。
      但,也就是这样。
      当下国内影视公司把电影拿到国外电影节参展,主要是为了国内票房服务,有拒绝金熊的名头,《无人区》热度肯定有了,甚至有些超。
      李明已经在思考如何炒作这件事了,把拖延多年的《无人区》炒热。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得主,国内有。
      拒奖的,宁浩却是第一个!
      迪特·考斯里克不得不亲自控场,宁浩递还的奖杯金属表面似乎还留着体温的余热。
      艺术总监一般不会走上台前,要给人评审团才是掌管一切的印象,才能维持电影节的逼格和公正、公开形象。
      比如主竞赛单元大奖让评审团颁发,一般人不了解的人,会误以为是评审团决定一切,不知道奖项真正的运作逻辑。
      哪怕出现问题,评审团和电影节也能切割。
      迪特·考斯里克抢过麦克风的动作太急,啸叫声让前排观众集体皱眉。
      然而他毫不在意,宁浩拒奖,在这样的场合,和外交场合拉泡大不遑多让。
      他勉强定了定心神,丝毫不提台面下的交易,抢占道德高地:“柏林电影节向来尊重、始终尊重艺术自由……”
      他的英语带着黏稠的柏林口音,额头在射灯下泛着油光。
      德语也不用了,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