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 阅读设置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493节
      沈三通让郭帆、文牧野、路阳自我介绍。
      《赤壁》还在上映,直接官宣两个大项目立项消息已经足够让人吃惊。
      郭帆三人,又让记者傻眼。
      不认识!
      见沈三通有意推广三人,记者问了几个问题。
      更傻眼!
      简历一个比一个单薄,而且都不是正经科班出身。
      三个人中两个和北电有关。
      记者能理解,毕竟沈三通是北电科班出身。
      但没有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导演系学生,路阳是学习工作之后重新考的,郭帆更是没入学。
      三人连一部长片电影都没有,更不用说院线电影。
      不少记者想到了宁浩。
      没有成功经历,也没有院线电影,沈三通钦点了他拍《石头》。
      难道沈三通要挑战极限?
      证明就算宁浩跑了,他随便能捧出三个。
      记者质疑道:“这样的大项目,和他们联合执导行吗?”
      摆明了沈三通就是捧人,很可能只是做监制,第一导演也只是挂名。
      沈三通道:“我会作为监制和第一导演把控全局,没有比他们更好的选择。”
      记者提醒道:“我们有很多经验更丰富的导演。”
      沈三通解释了一下:“他们在好莱坞公司学习交流过,也有过《赤壁》经验。”
      “我们和好莱坞差了三十年。”
      “《赤壁》这部戏的筹备和后期,在好莱坞只是很平常的流水线作业,一家三流公司就能做。”
      “而在国内,我们用了18个月,才完成电影拍摄所需的设计、绘制、规划和搭建工作。”
      “使用了8座摄影棚,置景车间共加工制作了1万多件道具,置景延展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足球场。”
      “其中大型楼船,三艘斗舰,三艘蒙冲等都是实景搭建。”
      “特效方面,一千三百多个特效镜头,接近一半在好莱坞制作,国内完成的不到四分之一。”
      “光筹备就需要一年半,第二部后期还没做完。”
      “历史类型如此,要是换成科幻类型我们要准备三四年。”
      “他们相对了解电影工业流程,国内导演,有这种经历的太少,相比较而言,他们三个是比较好的选择。”
      六代导演。
      沈三通不可能把历史大片交给他们。
      不只是互相对不上脑电波,还有个主次问题。
      沈三通别看票房很牛,生意很大,不一定能管得了六代这些导演。
      喊着艺术第一,什么花样都敢玩。
      再往上,辈分更大。
      万一遇到反客为主的,沈三通要沾上一裤子屎。
      不是沈三通多想,没有自信,这就是事实。
      拍电影,炸死军犬,破坏生态环境。
      寻常人要进去,导演推给艺术追求就能糊弄过去。
      有些甚至连糊弄都不糊弄,反而以此为荣。
      就说是追求艺术,追求最佳效果,再有个好出身。
      罪?
      没有!
      像郭帆他们,就好打发。
      前面吊个科幻片的胡萝卜,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记者对郭帆三人没什么兴趣,问了几句就不想再问。
      三联周刊记者,把话题转回沈三通:“你不喜欢曹操,还反对易中天教授的观点?”
      “会影响《曹操》这部戏吗,你会不会拍成一个恶搞喜剧?”
      沈三通道:“我先说对于易中天的态度,没变过。”
      “以前是什么样,现在也是什么样。”
      “作为一个历史小说作家,易中天做的非常好。”
      “作为一个老师,讲课水平也很高,很有趣味性。”
      “而历史科普、讲课水平,和历史研究不是一个领域。”
      “他讲三国,作为评书来说很严谨,作为历史研究,不能当真,没有一个标准。”
      “历史记载曹操屠城,那是手下做的曹操不知道。”
      “历史没记载刘备屠城,那是刘备做了历史没记载。”
      “郭嘉和诸葛亮并列,能是历史吗?”
      “讲历史最起码的客观公正,有不同的见解,独特的视角都正常,但不能断章取义和胡编乱造。”
      易中天后来写的中华史让人生理不适。
      沈三通倒没有对易中天人身攻击,只是从客观事实否定。
      08年,易中天确实如日中天。
      与《百家讲坛》再度合作,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重点在于一些媒体吹他,造神。
      记者反驳道:“易中天教授讲课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的,不是胡说,也不是瞎说。”
      沈三通道:“肯定不是历史事实,一个人物,一个政治人物,寿命是很重要的。”
      “人亡政息,是常态。”
      “活的长久才有未来,我不举例子了,这是常识。”
      “郭嘉在诸葛亮出山那年死了,作为政治人物就是结束。此后所有,都是臆想,都是创作。”
      “不能说他在的时候,曹操一直赢,他不在,怎么怎么样。”
      “讲课可以,科普可以,但你要说这个是历史事实,这能是历史事实吗?”
      “就好比研究历史上的人物,给人物设计很多心理活动,能是事实吗?”
      “只有就事论事,通过行为推论结果,才叫研究。”
      “展开联想那叫做创作,不叫做历史研究。”
      沈三通给工作人员使眼色,收走了提问的三联周刊记者的话筒。
      捂嘴。
      以高打低,他又不是辩论。
      沈三通道:“易中天没有什么问题,他只是在做历史科普。至于宣称自己从历史事实出发,也是讲课需要,有助于他自己的利益。”
      “有问题的其实是有些媒体,造出什么‘学术超人’名号。”
      “创作是带有观点的,观点比事实更重要。”
      “我们一些媒体,喜欢易中天的观点。”
      “颠倒黑白,解构、抹黑正面历史人物,去道德化,鼓吹投机,制造焦虑,增加社会运转成本。”
      “利用我们国人对老师和教授的尊重,一些媒体把易中天塑造成了历史方面的权威。”
      “这是不对的,易中天作为一个科普小说作家、历史知识科普老师,不仅合格,而且优秀。”
      “但是他不是在做历史学术。”
      “做媒体,要有基本的责任心,把事情说清楚。”
      “为了销量,故意制造争议,连基本道德都没有。”
      “肯定不能这样。”
      《赤壁》之后沈三通迈向大导之路,该骂的骂,随便开炮。
      无所畏惧。
      新京、东方早报(澎湃前身)、三联、红星、凤凰、新周刊,这些单位的记者,一个个感觉沈三通不装了。
      好啊好啊!
      不就是平时黑你两句吗,你竟然敢还嘴!
      趁机打击报复,放在四十年前,这就是一个红卫兵。
      第58章 干沉默了!太无耻!
      沈三通干脆掀开盖子。
      打开天窗说亮话。
      06年开机仪式的时候,沈三通就否定了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