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 阅读设置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383节
      女主冲浪的过程中,她意外发现了一头鲸鱼尸体。
      这个不祥的预兆很快变成了现实,鲸鱼尸体的气味吸引了鲨鱼。
      女主遭到了鲨鱼的攻击,大腿受伤。
      挣扎中,她爬上了一块露出海面的礁石。
      女主被困在了礁石上,在她和海岸之间虽然没有太远的距离,但一条大白鲨阻挡了她的求生之路。
      随着潮水的上涨,这块礁石很快将被淹没。
      这意味着女主将无处可逃,完全陷入鲨鱼的攻击范围。
      女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对抗大白鲨,寻找求生之路,寻找返回岸上的希望。
      《鲨滩》是纯女主戏。
      没有男女感情戏,只有一条亲情线。
      身份设定上,沈三通认为,医学生设定,对于美国观众,应该是个爽点。
      人上人。
      《鲨滩》女主是医学生,《生快》的原版《忌日快乐》女主也是医学生。
      两部片子的票房成绩都挺不错,以小博大成功,可见美国吃这套。
      想想也理解。
      前世的润人,去医院看病,什么药没开,谈了几句话,开了几千美元的账单。
      苦医药集团久矣。
      又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历史,再加上传媒集团的宣传。
      想的不是反抗,而是也成为医药集团的一员。
      沈三通给范冰冰说戏:“不要急,重点在于把身材展现出来。”
      这段剧情,是女主找到了妈妈怀孕的沙滩,开始准备冲浪。
      女主拖鞋换装备,把笔记本电脑收回包里。
      擦防晒用的护肤品,再整理冲浪板。
      重点是脱短裤,展示比基尼。
      原版很魔幻。
      一个漂亮妹子独身出国,找个僻静的地方。
      不是找轮吗?
      好比一些润人走线通过南美去美国,是真的把全世界都当中国了?
      轮大米走出去算是幸运的。
      至少还活着,也没有被帮派控制,沦为工具。
      放在国内环境,就合理多了。
      成年女孩自己旅游,说的过去。
      范冰冰脱上衣和短裤这个镜头,反反复复拍了九次。
      《鲨滩》这部戏,女主的身材是重中之重,但是又不能拍的露骨。
      半遮半掩,隐隐约约才最为吸引人。
      沈三通并不着急,《鲨滩》这部戏也急不来。
      有些冲浪动作是有危险的,需要做好保障。
      东澳岛场景,大概要拍半个月,后续要在一个巨大的水池里拍摄。
      真正辛苦的是范冰冰。
      东澳岛戏份比较简单,到搭建的水池拍摄,每天要花十二三个小时在水中拍摄。
      剧情主线,还是和原版一样。
      只是在一些设定和背景方面不同。
      比如女主的设定,沈三通设定成了东北人。
      爸妈刚结婚的时候,去东澳岛旅游。
      东北人对于温暖的南方,有一种浪漫的想象。
      从小到大,女主从妈妈那里听了很多关于东澳岛的故事。
      所以当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来到这里散心。
      玩了个梗。
      当地司机听到女主的东北口音,下意识问,为什么不去海南岛。
      正如耶稣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东北人也不能失去海南岛。
      沈三通这版,和原版最大的不同,是在女主动机的处理。
      原版在爸爸和妹妹关心之中,女主来到了另一个国家的偏远海岛。
      这里面实际上,蕴含着自毁倾向。
      倒不是沈三通对于墨西哥有什么刻板印象,而是一个独身女子,来到陌生国家的偏远地方。
      怎么看,都有点自找死路的味道。
      原版15拍摄,再过一年,一只耳就要上来。
      在美国叙事之中,一只耳导致了所有问题,是罪魁祸首。
      是美国问题的根源。
      但其实,一只耳只是结果。
      15年的时候,美国已经是有了大问题。
      四年前,11年占领华尔街。
      展示了美国老百姓,希望惩罚无序的金融投机利益集团。
      包括米歇尔老公能够上来,口号是“我们可以相信变革。”
      可笑就在于这一点。
      作为一个老黑走到那个位置,心态必然比大部分白人要更白。
      然而就是有普通人信他。
      结果,不仅没有改变,甚至没有刹车。
      高盛的前任老大,做了财政部头头。
      自己管自己。
      11年占领华尔街只是民众失望透顶的结果。
      到了15年这种情绪必然更为严重。
      如红脖子经过媒体的引导,开始仇视全球化。
      明明依然从全世界掠夺无数资源,是内部不行,没有一个好机制导致的问题,反而开始指责外面。
      转移矛盾是必然的,不树立外敌,那就要“天街踏遍公卿骨”。
      肯定不行。
      好莱坞白左主创,没有红脖子那么魔怔,但也多了很多反思,开始思考。
      本质上是美国根源性问题。
      就算不考虑本质,现状也是让人绝望。
      互联网信息技术,电脑、智能手机,确实带来了新东西。
      但这些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生产力的飞跃。
      无法带来大量廉价的商品,这些要靠中国。
      为了回收滥发的美元,必然推高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股价。
      在这些高光企业的背后,去除它们,美国整体在衰退。
      不想美元成为废纸,就必须不断抛出新的概念,支撑股价。
      后世的超导、ai、元宇宙,甚至数字货币,皆是如此。
      想要真正的解决问题,需要生产力飞跃,要将技术落地。
      然而。
      15年,美国已经没有工业了。
      技术落地,要么是中国,要么是德国。
      无论是哪一个,都不是美国能接受的。
      对它而言都没有好下场。
      进退两难。
      为了美元能够维持,要不断抛出新概念。
      又因为工业没有,新概念不能落地。
      不能退。
      退了,股价没有支撑,美元完蛋。
      也不能进,进了也完蛋。
      不考虑根源性问题,仅仅是经济层面,就已经足够绝望。
      问题出现了,却无法解决,只能眼睁睁看着走入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