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神陨后他后悔了[快穿]

  • 阅读设置
    第153章
      他反应太大,礼肃动作一顿,很快就像察觉到什么,轻声笑了起来。
      郁安无地自容,将脸埋到他颈窝。
      颈侧滚烫,礼肃将他放上了小榻,“这里会舒服些。”
      一落地,郁安就默不作声往里面挪。
      礼肃牵住他的手腕将他拉了回来,“阿郁。”
      郁安摇头,“不亲了。”
      面颊带粉,分明唇瓣还湿着,呼吸也是乱的,但郁安还是很肯定地重复一遍:“不亲了。”
      礼肃打开他蜷着的腿,很耐心地吻了吻他的面颊,“阿郁,对相爱的人来说,这是正常的。”
      郁安知道这是正常的,但是亲自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觉得难堪。
      礼肃安抚般吻过郁安的颈侧,而后抬起眼睛看他。
      郁安被这人看得没办法,主动去亲他。
      这次亲了很长时间。
      郁安被放开的时候,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坐到了礼肃的腿上。
      他想下来,稍微一动就被礼肃按住了大腿。
      “别动。”清润的声音已经完全哑了。
      郁安视线下落,立即就不动了。
      稳稳按着郁安的腿不让他离开分毫,这人的语气却很温柔:“阿郁,我心悦你。”
      此刻,言明与否已经无关紧要了,郁安亲身体会了礼肃的心意。
      第138章
      礼肃的心意无可质疑,郁安彻底放了心。
      两人依旧聚少离多,郁安在这段时间里继续忙自己的事。
      入春之后,梁嗣在国君的授意下,有意识地接触更多国事。
      他资质平平,即使有人帮着出谋划策,做出的政绩也令老臣们难以入眼。
      国君倒是沉着脸没说什么,只是听说理政殿的侍奉内监因为办事不力被换了好几个。
      至于真正办事不力的人到底是谁,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大抵是看出了国君的态度,梁嗣捏着鼻子上进了几天,无奈做不出成效,也就慢慢荒废了下来。
      且不知李氏如何将儿子劝好,梁嗣在人前又恢复成那副励精图治的储君模样,雷声大雨点小,背地里却沉迷享乐,养了一院子的歌姬舞姬。
      真正让几个老臣心寒的是春夏时北部的一次地动,事发突然,传入朝中的时候已是入夜之后了。
      恰逢国君远巡,只剩身为太子的梁嗣在朝中与诸位重臣理事。
      当夜,梁嗣听了消息一时竟拿不出主意,被一个心直口快的朝臣追问计策无果,脸上是风雨欲来的阴沉。
      但天灾事急,章程还需尽快拟好,几个大臣商量着定好赈灾救援的措施,终于看向站在一边的梁嗣,烦请他取出储君印章,将章程层层批复下去。
      梁嗣没在袖中取出要找的东西,对上诸臣的眼睛时,笑都笑不出来。
      最后印章在一个舞姬榻上找到,在周围人沉痛的目光里,梁嗣险些将东西甩在地上。
      事情是解决了,太子乖张昏庸的名声也传遍了。
      早前很多人都看不惯梁嗣高调的做风,这一两年好戏更是层出不穷,这远梁的储君像个笑话。
      重朝臣失望至极,连带着对郁安问政都没有好脸色。
      郁安表现得谦逊温和,并不在意他们的臭脸。
      御史大夫为主的中立派对梁嗣也不甚喜欢,对郁安的态度倒还好。
      自从知道这位殿下是男儿身,几个老臣恭敬了许多,但始终游离不定,并不直接表态。
      寒门官员那边则对郁安更是信服,唯这位殿下马首是瞻。
      至于其他世族,郁安挑挑拣拣了一些清白可靠的,并不遮掩拉拢之意。
      大方直白得令人心惊。
      世族们以为是公主想下嫁,想起曾经喧嚣尘上克夫的谣言不由心忧,但听闻送礼结交的人是位郁姓男子,以亲近文人游走京都。
      这位郁公子与世族一直是信件来往,从不显露真身。世族们虽然好奇,但收了好处一旦见面就意味着对方有事相求,那还不如不见。
      直到梁嗣因为地动章程一事闹得难看,世族们忽然收到消息,那位郁姓公子要与他们见面。
      世族们犹豫着答应了,罢了,既然获益这么久,见一面也罢!
      然后他们就见到了与玉安公主如出一辙的出色容颜,这位郁公子怎会和公主如此神似!
      在众人瞪眼茫然之际,郁安轻轻一笑,向众人拱手,“初次见面,承蒙诸位照拂家妹了。”
      近日远梁国非常热闹,前有太子找印章找到了家姬榻上的丑闻,后有玉安公主有双生哥哥的奇事。
      一桩又一桩,叫人津津乐道。
      有人疑惑远梁国君膝下儿女仅有一双,便是王后所出的梁嗣,以及无名宫妃所出的玉安公主,那这双生哥哥又是从何而来?
      解释的说法是,那郁姓宫妃当日生产,所出的是一对双生子,次女孱弱便娇养着留在身边,而长子却因缘巧合流落民间。
      若问缘由,便是接生宫人们苛待宫妃,凋零皇嗣,将双生胎一分为二,富贵不得尽享,储位不得妄争。
      有人总结,那归根到底,这位近几年广为人称道的郁安公子,也该称和公主一样称作殿下了?都和公主住进一个府邸了,自是家人团聚,将话都说开了。
      众人皆叹这是好事一桩。
      而心思活络善于钻营的人就开始暗自计较,远梁多了个极得民心的皇子,朝野局势恐会有变。
      王后和梁嗣那边没传出大消息。
      但王后私下去过郁氏宫中,被郁氏柔柔弱弱地一怼,正欲扬掌,就郁安神色淡淡地挡了过来。
      李氏美目圆睁,气得连王后礼仪都懒得维持,“你……你好得很啊,玉安,是我小瞧了你,你竟有这种魄力!”
      民间传言太过牵强,宫中的聪明人倒是能猜中一点事情真相。
      他们皆叹皇子分明是七尺男儿,却扮了这么多年美娇娘,魄力却非常人能及。
      “娘娘客气,”郁安对王后态度平淡,言语时眼神沉静,“多谢娘娘多年高抬贵手,放了我们母子二人一条生路。”
      震怒的李氏最终被女官们劝了回去,郁氏问到了国君,郁安说国君早已知情,要她不必忧心。
      向国君坦白的时机正巧,彼时对方召郁安去理政殿,想来是要问问他私下结交朝臣的事。
      清寒臣子也便罢了,如今竟不加遮掩去接触重臣,该提醒他注意分寸了。
      可郁安将兜帽一摘,国君徒然皱眉,看着眼前男子打扮的人,“这是何意?”
      郁安长跪于地,将无云宫中的数年账目开支一一呈上。
      这用度数目远不够宫妃规格。
      郁安终于找到机会,将这些年来王后的刁难苛待直白地呈现在国君面前。
      铁证如山,国君面色很不好看。
      郁安说出自己掩饰身份的原因,是畏惧主母,怕惹来猜忌,不愿让国君和已立的太子为难。
      国君合上账目,“如今为何又拉拢朝臣频频参政,不怕你兄长为难?”
      郁安眼帘一抬,“遮遮掩掩终非良策,何况兄长平庸,我也想为父皇分忧。”
      秀雅的眉眼洗去华妆,显出原本的锋芒。
      其中野心勃勃,恣意无限。
      机敏沉稳,言笑坦然,确实是储君应有的模样。
      最后国君没怪罪郁氏母子的欺瞒,但对郁安的“分忧”言论也不予回复。
      郁安并不急,只看在国君心底,身份和资质孰轻孰重。
      梁嗣那边就更不必担心了,那人即使在心底骂死了郁安,也只敢耍阴招,当面只会笑里藏刀地嘲讽。
      郁安和梁嗣撞上的频率不高,若不是范泉收拾了几个潜入的黑衣刺客,真要以为对方真不在意了。
      其中还有一桩趣事。
      自坦言真身后,郁安便终日以皇子身份与诸臣来往,某次酒楼茶馆议事结束,恰好与几位年轻将军遇上了。
      为首的是赵远之,其余人匆匆行礼,唯他呆愣不动。
      久违蒙面的赵小将军一见着郁安,眼睛都要瞪出来,一时盯着郁安看个不放,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郁安随他看,甚至还微微笑了一下。
      赵远之眼睛瞪得更大了。
      直愣愣的注视显得这人太傻,有人正欲道声“不可对皇子殿下无礼”,就听这人艰难开口:“殿下——”
      只此一声,也不知是在叫记忆中的公主,还是眼前眉目如故的皇子。
      出门在外还是要秉承那套双生子的说辞,于是郁安道:“赵小将军,久仰大名。”
      赵远之一愣,将郁安看了又看。
      他是听过双生子的事的,可如今一见,只觉得眼前的人与玉安妹妹长相分明如出一辙,怎么就是皇子了呢?真的不是玉安公主本人么?
      可是玉安妹妹是个柔弱女子,这人却实打实是个男人!
      美娇娘和大男人又怎能相提并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越想越混乱,赵远之的脸色苍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