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我在古代搞文娱

  • 阅读设置
    第140章
      
      至于教规矩和识字什么的,倒不用楼欣月再多操心,自然有晓文彩枝和杨大娘负责。
      第二期的半月报,虽然还没过五天,就已经卖出去了一万五千份。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头一期的一万份。
      相当于最少纯盈利六十两了。
      这六十两银子,若是他们街面上的其它铺子,一个月能挣六十两,一年七百二,已经是让这些小东家们,做梦都要笑出声来。
      但对于一家报社来说,还是远远不够。
      第181章 人才越发的惊愕心凉啊。
      现代的那些纸媒,哪一个是光靠订阅收入的呢?
      收入大头自然都是广告费了。
      现在的半月报,倒是也有付费广告,可惜都是蚊子腿。
      什么新店开业啦,特产运达啦这种,加起来都没到一百字。
      这种付费广告,目前不过一两银子的广告费。
      第一期是试运行,全部免费,第二期就开始收费了。
      不到一百字,收太贵也不合适,因此目前暂定为一两银子。
      第二期倒是接了十来个广告,有十来两银子。
      十来两银子,对于现在的楼欣月来说,可不正是蚊子腿么?
      她需要……哦,不,报社需要的是那种五千字以上的长软广啊!
      这种长软广,现在才刚起步,收费肯定少一些,就五十两吧。
      如果一个月有两个长软广,那不就是一百两?
      第一期是曹九爷去找了他的朋友,免费操刀写的。
      第二期虽有见了卢家铺子红火找上门来的,可惜一听五十两银子,就都打了退堂鼓。
      而愿意出五十两银子的,又不是报社乐意给写软广的。
      如医馆和花楼这些地方,显然为它们打广告,有违楼欣月自身的底线。
      贺秀贞出主意说,要不再免费写一期?
      楼欣月认真想了想,犹豫了下,最后还是没再搞免费的软广,而是放上了一篇类似“我的举人父亲”的传记。
      这种传记的收费,自然就比软广要低一些,目前只需要十两银子。
      这第二期就没挣到软广银子。
      第三期虽然还没印出来,但其它版面的文章都已经选定了,唯独软广的位置还空着。
      实在是有些发愁啊!
      楼欣月回想自己在现代待的文娱公司。
      她虽然是网文部的,但她们的办公区就跟市场部紧挨着,市场部的那些个拉广告牛人的风采,也是稍稍能见识一些。
      难怪自己这小小的初创事业,扩大商业渠道会遇阻呢。
      主要是她本身就没这方面的才华呀!
      她要是有搞市场的本事,她也不至于干小编好多年还被优化了呀!
      再看目前报社这个草台班子。
      能正经干活的,只有三个人。
      她和贺秀贞都不是营销人才,也就是曹九爷稍强一些。
      但曹九爷的长处也不在这儿啊。
      王管事倒是有这个本事,但王管事姓王,人家管着王记书坊一摊事呢。
      他只是在报社里占了些股份,顺带管起了报纸印刷这重要的一环。
      要是有个靠谱的市场部管事,可不就不用她来操这个闲心了么?
      可营销人才,又上哪儿去找呢?
      楼欣月叹了口气。
      感觉操心太多,灵感都有些匮乏了呢……
      平春坊,清溪书铺。
      段掌柜走进铺子,就看到自家的伙计,手里正拿着一份报纸看,满脸傻笑,仿佛突然在地上捡了钱似的。
      “你在看半月报?”
      听到自家掌柜的声音,年轻小伙计手忙脚乱地收起了报纸,讪讪地垂手站直,“段掌柜来啦?”
      虽然说现下铺子里并没有客人,但是他在上工的时间看报纸,是有些摸鱼的嫌疑。
      毕竟,不招呼客人,也可以扫扫地,擦擦桌子的呀!
      段掌柜点了点头,“倒也不必跟作贼似的,这半月报挺好看的,我也买了两期了。”
      年轻小伙计这才暗暗地松了口气,陪上了笑脸,“段掌柜您觉得这第二期可能比得上第一期?”
      段掌柜叹了口气。
      “唉!”
      小伙计不由得一愣。
      “段掌柜您这是?”
      “听说这半月报,还有王记的股子呢!也不知道这想出办半月报的人,那头脑是怎么长的,真真是个人才!”
      “王记都掺和进报纸了,咱们清溪书坊,还是跟从前一样,没多少变化啊……”
      这报纸一出世,可是真真的不得了。
      虽不过才出了两期,可满栖云城的人,见了面聊的话题,三句话就离不了这个报纸啊!
      小伙计点头附和,一只手忍不住摸摸栓在腰带上的荷包。
      他这旧荷包里,可装了半两稿酬银子呢!
      “是啊,要是咱们书坊,也办报纸就好了。”
      那他岂不是就能往自家书坊投稿了?
      哪里用得着跟作贼似的,趁着不上工时,躲躲闪闪地去领稿酬呢?
      等到第三期报纸出了以后,他可得多买上几份,好生收藏起来!
      长安坊,药神庙内。
      刘秀才笑眯眯地,将报纸递到了张庙祝手上。
      “这一期的报纸,我买的有多的,这一份便送与张庙祝吧。”
      张庙祝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
      “多谢……这就是有你文章的那一期?那我可得好好看看。”
      他接过报纸,就坐在了院内的石凳上细细地看。
      “刘秀才,这个北山刘生可是你的化名?”
      刘秀才,就是离栖云城不太远的北山县人。
      刘秀才以拳抵唇,灰黄的脸上,难得地泛起了一丝红晕。
      “正是。”
      他已经过稿三次,拿到了一两半的稿酬。
      这一两半,对于有钱人来说微不足道,对于他,却是雪中送炭。
      有了这一两多,他感觉腰杆子都挺直了不少。
      北山刘生写的神话传说并不长,不过几千字而已。
      但写得很有趣,让人想起小时候,躺在阿婆怀里,听阿婆讲过的那些神奇的小故事。只是不是没个阿婆都能把故事讲得前后连贯,言词达意,又能一下子全部讲完的。
      张庙祝看到结尾,喃喃出声。
      “真好……”
      刘秀才这会儿已经抱着大扫帚在扫院子,耳朵其实悄悄竖着呢。
      听到这一声,嘴角便微微勾起。
      张庙祝却是又从头看了一遍,眼中若有所思。
      忽然就起了身,笑嘻嘻地拉住刘秀才的扫帚。
      “刘秀才,快,快来歇歇!”
      “前日有位善信送了一包好茶,来来,咱们一道尝尝这茶的滋味!”
      “其实吧,咱们这药神庙,也是有好些祖师传下来的好故事的……”
      透过窗子,就看到那势利的张庙祝,正殷勤地为刘秀才倒茶。
      在自己房里的郑玉郎,看得十分刺眼,不由得冷哼一声。
      这些日子以来,他是格外的不顺。
      尤其是那日他去报社,不但稿件被退了回来,还遇上了楼家那个野蛮小子!
      当时他看见楼家小子心里犯怵,也没细想就跑了。
      待回来细细一想,便觉得不大对头。
      这楼家姐弟,怎么就跑到栖云城来了?
      这偌大的栖云城,她们靠什么过活?
      楼家小子为什么穿着女装?不男不女的成何体统?
      看样子,楼家小子在城里的生活,似乎比他滋润多了!
      他既然满腹疑问,可不就要想方设法地去打听么?
      这一打听,他是越发的惊愕心凉啊。
      楼家小子,竟然是个女子?
      这两姐妹在城里还买了院子开了铺子!
      还跟王记和原家往来密切!
      第182章 来了可不正是她朝思暮想的人才?……
      石盆村的村民,除了朱大户一家外,大部分是连县城都没去过的。
      郑玉郎自诩是见过世面的读书人,石盆村里除了朱家,他是一个也瞧不上的。
      他将来是要飞黄腾达,为官作宰的,这些乡野泥腿子,哪里配同他比呢?
      可是如今,老家已经近一年都没回去,他身上还没有半分功名,囊中只剩下写话本挣来的几两银子。
      别看他衣着还算体面,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可就这么一身体面衣裳。
      只要回到药神庙的屋里,他都得赶紧脱下来换上旧衣,生怕这衣裳给破了刮了。
      而这姐妹俩呢?
      居然能买得起带铺子的院子?
      他来了大半年了,自然知道,长明坊虽然不是多繁华的地段,可能在平民聚集之地,也算是不错了,少不了五六百两!
      楼家姐妹俩,就因为楼赛郎那不男不女的家伙,无意中走了运道,救下了原家太太小姐,就能手上有这许多银钱?
      郑玉郎琢磨着打听来的消息,再加上自己的脑补,可不是越想越是心里不平。
       https:///yanqing/28_b/bjZmX.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