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我在古代搞文娱

  • 阅读设置
    第122章
      
      没用多久,就查出了蛛丝马迹,对那掌柜的稍加试探,就让对方露出了马脚。
      最后自然是将掌柜的全家都送进了牢里。
      那掌柜的当硕鼠十几年,东捞一点,西偷一点,狗狗祟祟地,攒了八九百两银子。
      这些银子,再加上掌柜的房子和地,最后就都赔了贝老爷的损失。
      掌柜的全家老小,打板子的打板子,流放的流放……剩下的老妻儿女,也无颜在本地长住,只得灰溜溜地去了外乡。
      段英娘挽回了许多损失,又将铺子开了起来。
      不过几个月的工夫,这铺子的生意就比原来还要红火……
      而就在这几个月里,段英娘想法子去请了外地的名医,给自家的相公治好了腿。
      又把自己这段时间查出来的结果告诉了公公。
      原来贝家独子之所以会跟人动手打架,其实是有心人推波助澜。
      这位有心人,既是贝大郎的狐朋狗友,又是段家继母的表侄。
      所以幕后主使,呼之欲出。
      江太太正看到紧张处,忽然就被沐太太打断。
      江太太赶紧护住手里的话本子,生怕被沐太太抢去。
      要过了十来息的工夫,这才省过来。
      沐太太身为话本痴,能给她看这话本子,自然是手里还有抄本了。
      不至于给了她还要抢的。
      沐太太又重复了一遍问话。
      “江太太,这话本子怎么样?”
      这还用问吗?
      江太太自然是赞不绝口,之前想的那些全都忘干净了。
      瞬间化身为书迷,与沐太太讨论起剧情来。
      什么文笔,什么声口,哪里还记得半点?
      “沐太太,这话本是从哪里来的?这采莲客又是哪位名家先生?”
      “我还是头一回看到这般的话本子啊!”
      以往的话本,都是以男子作主角,女子不过在里头做个点缀罢了。
      而男子主角的话本,都是写他们建功立业,断案主政,写诗作词之类。
      这些事儿,跟她们这些内宅里的妇人,实在是离得太远了。
      当然了,实在是无聊的时候,那也是会拿来看的。
      就是总觉得少点什么。
      也就是后头出了个东华小生,为奇女子立传。
      但东华小生写的故事过于简略,虽然也好看但可惜太少太短。
      且市面上,也就只有东华小生这一位写话本的女先生。
      也就是后来的青萍客,又多写了一种侠女为主角的话本。
      好看归好看,笼共才两本。
      侠女那般高来高去,武力超群的,又不是她们普通后宅女子能效仿的……
      但这本易嫁,却是让她耳目一新!
      这才是完完全全地,写给后宅女子的话本故事啊!
      第160章 表姑计划虽好,也要能顺利实行。……
      有沐太太出面,又有江太太的喜爱,采莲客的第一本话本,拿到了一百两银子的高价。
      这个价钱,自然是相当高了。
      当初艮岳散人的第一本话本,是给老龚先生的,那都是不要钱白送。
      后头来了栖云城,楼欣月借着艮岳散人的名气,卖出去的第一本,也只得了二十两。
      至于贺秀贞,她当初卖给青溪书坊的第一本,也不过是区区十几两而已。
      这是她写话本挣的最多的一次!
      贺秀贞看着面前的这十个银锭子,泪都下来了。
      早若是有这些,她也不至于被任家人苛待,放着要自生自灭。
      可也幸亏她被任家人放弃,不然这辈子又哪里能有这般的自由呢?
      她挣到了银子,自然也就不会在楼家白吃白住,便要把这一百两都交给楼欣月。
      楼欣月想了想,收下了八十两。
      “贺前辈,这七十两是您之前的花销,就算是抵了,另外十两是您后半年的伙食费,如何?”
      贺秀贞写出这本易嫁之前,就跟楼欣月深谈过一番。
      贺秀贞原本的构思跟如今的内容,还略有些不同。
      原本的构思,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长女次女易嫁之后,长女名声被败坏,在夫家日子过得举步维艰,好几回都差点撑不下来,铺子被烧,相公腿残这些,也都并没有反转。
      是长女在夫家忍辱负重,伺候相公,孝敬公婆了五六年之后,处境才有些好转的。
      甚至相公腿残这件事,也就是个意外,并没有发现什么幕后主使。
      这种故事如果写出来,看肯定是有人看的。
      这个时代写故事的人,实在太少。
      如贺秀贞这样文笔好,又没有酸腐气的作者,越发的少之又少。
      所以读者们的容忍度也就格外的高。
      但容忍度高,不代表打从心底里喜欢看呀!
      本来看话本,就是图个消磨时光,潜意识里,没人想不断地受虐,却一次舒爽都没有。
      虽然不至于像现代的写法那样,开篇就要打脸,稍迟一点读者就弃文吧,也总得在不动声色间,满足大伙求爽快圆满的隐秘心理吧?
      楼欣月当时就给了贺秀贞修改剧情的好几个建议。
      当时贺秀贞就听得目瞪口呆。
      甚至还面色微变,两眼晶莹,泛起了泪花 !
      就在楼欣月以为是自己指手划脚,有些越界了,要说些找补的话时,贺秀贞却是起身向着楼欣月一拜,说是多谢楼欣月指点,解开了她多年的迷津……
      这怎么听,都不像是在说剧情呀!
      有一瞬间,楼欣月都怀疑,这个易嫁的故事,定然跟贺秀贞本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兴许就是贺秀贞的一位亲近长辈!
      而贺秀贞从善如流,当真修改了剧情。
      不光修改了剧情,也按着她建议的那样,在故事里加上一些细节琐事的描写,让故事更有画面感和真实感。
      果然写出来的这个新话本,就已经很有现代古言的精髓了。
      贺秀贞本身传统文字功底强,又有生活阅历,细节上头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再加上数十首风格清丽的诗词压篇……让这整个话本,完整度高,又很有收藏和欣赏的价值。
      而这不过才是第一篇。
      后头各式各样内容的古言写出来,那可不就要给大魏朝的通俗文学,再增添一绮丽缠绵的门类?
      楼欣月倒也没有那么黑心,想着贺秀贞住在自家,那挣到的收入就要给自己分成或者天然的其它版权什么的,就能拿来随意用了。
      她这不是未雨绸缪么?
      虽然不能拿来随意用,但她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比如,她如果想用易嫁来排一出新戏,那就可以跟贺秀贞谈分成或者买断啊。
      跟熟人谈合作,肯定要比陌生人要容易得多嘛!
      贺秀贞见楼欣月肯收她的银子,倒是松了口气。
      对于楼欣月的提议,自然没有不应的。
      反而嗔怪道,“叫什么前辈?我也就比你多会了几句诗词罢了,可你会的,却是比我多!”
      之前写易嫁,按着楼欣月的意见修改着写出来以后,别说是印出来给那些看官们瞧了,就是她自己瞧着,都觉得以往的郁积,似乎消解了不少。
      她一个写书的都觉得好,更不用说看书的了!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你和赛郎去接我时,说是我娘家的表侄女,不若,我就厚着脸皮,得你叫一声表姑,可行?”
      楼欣月笑着点头,“那倒是好,就听贺表姑的。”
      延乐坊,王记书坊。
      王管事的面前,就摆着两本话本。
      一本是《有福之子》的下册,另一本则是江记书坊的《易嫁》。
      王管事板着脸拿起易嫁。
      这本话本,以女子为主角。讲述两姐妹阴差阳错互换了夫家的故事。
      两姐妹错嫁之后,起先是大姐的名声差,处境不佳。
      但大姐靠着自己的聪慧过人和好运道,不但收服了夫婿的心,还得了公婆的信重,放手交出大半的管家权,大姐不但将夫家管得井井有条,还把几个铺子都管得兴意兴隆,大大振兴了家业……
      而二姐呢,虽然一开始有个旺夫的好名头,又有娘家银钱贴补,可夫家人口复杂,家境实在普通,可夫君又要继续读书花费不菲。
      只好将自己的嫁妆拿出来用。
      但能花银子给夫君交束修,做行头,出去交际应酬,总不能自己苛苦自己吧?
      吃的穿的,虽不能跟在娘家比,总也得过得去呀!
      可儿媳吃肉,不能让公婆看着吧?
      还得给公婆奉上一份。
      可公婆下头还有小叔小姑,只有一份也不够啊?
      二姐只好咬着牙,再多供一份。
      婆家人见了,就知道这二姐手里有银子,自然是想方设法从她那里抠出来。
      二姐若是略有推托,就转去寻柯秀才,大道理一通砸下来,二姐少不得忍痛割肉。
       https:///yanqing/28_b/bjZmX.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