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帝师攻略

  • 阅读设置
    第204章
      
      “你生病了?”
      “嗯。”
      苏珏一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他四下看了看,之前相熟的几个居然不在。
      “其他人呢?去乞讨了吗?”
      乞丐们摇了摇头,目光里浮现出惊恐的神色,“或是死了,或是被抓了。”
      “发生了什么?”
      苏珏心中大震,不过五六日的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雍州的王爷在抓壮丁,说是要送去长安盖什么登仙楼,咱们兄弟有些被抓去了,有些反抗不从,当场就被杀了。”
      乞丐们连连叹气,这几年天灾不断,收成不少,他们度日越发艰难,现在竟是一点活路都不给他们。
      抓了壮丁哪有什么活路,不是被打死,就是被累死,甚至直接被当做人牲,哪还有命在,倒不如做个乞丐来得逍遥。
      可惜官府见不得他们如此,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乖乖地去长安,要么就地处决。
      他们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听罢乞丐们的陈述,苏珏心中冷笑,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我有一个法子,或许可以一试。”
      “什么法子?”乞丐们半信半疑,却还是存了几分希冀。
      “去冀州。”
      “为什么?”乞丐们万分不解,难道去冀州就能找到活路吗?
      “不为什么,你们去就是了。”
      苏珏冲着他们自信一笑,随后又嘱咐了几句,说完他不再逗留,沿着来时之路悄然离开。
      去与不去,自有他们自己定夺。
      ……
      春三月,杨柳依依。
      冀州城,烟拢桃红,一片秀色,甚是繁华。
      李书珩坐在王府的海棠树下,仔细地用鹿皮清理着琴弦。
      古琴的灰尘和污迹被一一抹去,焕然一新,他轻轻拨动,弦音铮铮。
      轻风拂过,霎时间落英纷飞,一枚红色的海棠花瓣晃晃悠悠落在琴身上,李书珩目光一凝,拾起那枚花瓣,抬起头。
      正是海棠花季,这一棵特意移植来的海棠树枝叶扶疏,繁枝之上缀满粉红的海棠,乱迷人眼。
      这一树的海棠总让他回忆起从前与苏珏相处日子。
      他记得去年海棠盛开时,他就坐在海棠树旁看苏珏鼓琴念诗。
      不知过了多久,他们落了满身的花瓣。
      只是那般花晨月夕的日子已成往事。
      李书珩的回忆被突兀的喧闹打断,他回过神,问道:“何事喧哗?”
      一旁的随侍陆羽躬身称不知,另一人领命,出外询问。
      李书珩将头转了回去,默默赏花。
      陆羽不敢出声,只是偷偷望着李书珩的侧脸。
      世子初回冀州时身形瘦削了不少,眼神举止不恶而严。
      梦魇,旧事,政务,仙逝的苏先生,此间种种如粗粝的磨刀石,将李书珩身上仅剩的天真和稚嫩以最暴烈的方式磨去了。
      他如今依旧温柔敦厚,越来越像一个合格的世子。
      不多时,一侍从前来回禀。
      不多时,侍从打听到原委,前来禀报。
      “世子,是王府里的姑娘们说看见了朝霞,觉得好看,她们都说是二公子要回来了。”
      是啊,明月被父亲派出巡视冀州各郡县,已是三月未归。
      如今冀州的大部分政务都交与他处理,父亲前几日去了郊外的山上亲自盯着春耕。
      “朝霞?”李书珩面上有一丝惊讶。
      “是,”侍从回到,“今日的朝霞尤为不同,冀州一年到头难得一见,听王府里的老人说,这寓意着可能故人来访。”
      李书珩凝望着靛蓝与朱砂交织的霞光,神色莫测,身旁陆羽猜不出他此时所想,不敢多言。
      故人吗?
      世人笃信命数,尊天敬地,李书珩却只觉天地神仙可恨。
      若天道清正,何以降下天谴令万民代无德之君受过?
      若神仙无所不能,为何眼见有情有义之人惨遭戕害?
      不过是一次罕见的朝霞,又能代表什么?
      他望着靛云丹霞不觉出了神。
      故人,会是什么样的故人?
      就在此时,小公子李安甫前来请安。
      “儿子给父亲请安。”
      李甫安年纪虽小,礼数却十分周全,他小小的身子立在那里,自有一段风骨。
      “安儿,过来。”
      李书珩放下古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几日功课可有用心?”
      “回父亲的话,孩儿读书不敢懈怠。”
      “那就好。”
      “那父亲,孩儿可不可以休息一日?”
      毕竟还是个孩子,李安甫仍有孩童心性,平日最爱嗜糖,有时也会偷偷溜出王府玩耍。
      外面的天地如此广阔,事事都是新奇的。
      李安甫心向往之。
      李书珩十分清楚自家孩儿的小心思,他也不戳破,反而开口道,“自然可以,你今日正好同我一起去郊外。”
      “去找祖父?”李安甫的眼睛亮了亮。
      “是。”
      出发时将将中午,到了郊外的山上却已夜色四合。
      当看到田边对着晚霞欢悦的孩童,李书珩死水一般的心也不由得生出一丝期待。
      王侯的舆驾好找,周围火把数支,意味着李元胜还未歇息。
      山上的风干燥而温暖,彼时早有快马通传过来,李书珩与李甫安一走近,就看到李元胜挑帘出来。
      李元胜黑了些,也瘦了,脸上好像还带着晒后的干痕。
      李安甫随身的小剑也忘了拿,土路难行,李安甫深一脚浅一脚一蹦一歪跑过去,“祖父——祖父——”
      李元胜离家时嘱咐李书珩操持王府、代他政务,无事不得擅离,他还没等问我儿何故而至,李书珩笑了笑,“安儿想您想得厉害,我就带他来了……抱抱他吧,父亲。”
      李元胜把李安甫抱了起来,见李安甫小脸圆圆眼睛明亮,他在连日疲惫之下露出些爱喜神色。
      李安甫抱着高大的祖父,告诉他最近又学了字,练了剑,还把藏在腰间的糖块掏出来,展开干净帛布,一连给李元胜塞了两个。
      李元胜一面说着“好、好”,一面又听着一连串的汇报,他抱着李安甫步行在麦田上坡,星子如眼睛一眨一眨,静谧又温柔。
      李书珩笼袖跟着,李元胜停了几步等他,单手解下自己的斗篷,盖在李书珩的身上,终是不舍得责怪他不遵父命。
      “山上风大,你出来也不知备件斗篷。”
      “父亲,孩儿无事。”李书珩笑着接受了李元胜的关心。
      二人站在田垄上,眼见山下万家灯火。
      “书珩,你觉得苏先生真的死了吗?”
      没来由的,李元胜问了这么一句。
      “孩儿也不知道。”
      待到了舆车附近,李书珩又回望了一眼身后的绿水护田。
      又是一年春耕时,希望今年可以有个好收成。
      第二日,李书珩带着李甫安乘车回府,浩浩荡荡的车架正是王侯应有的规制。
      回去的路上,李书珩父子皆在马车里闭目养神。
      行了大约一个时辰,车架骤停,并响起一阵喧闹之音。
      李书珩掀开车帘仔细一看却是一群乞丐,他们或是垂暮老人,或是有手有脚的青年人,还有一些无知的孩童。
      李书珩眯起眼睛有些不解。
      眼见他们到了队伍前,齐齐挥动手里的铁具和木棍就冲他们的车架而来。
      负责护卫的陆明忍不住问道:“你们,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见无人回应,陆羽提起嗓子高声道:“不好意思啊,麻烦问一下,你们这是干嘛呢?”
      不知道是因为陆羽声音比起陆明更大些,还是陆羽看着明显比陆明职位高些,终于有人回应。
      “没看见吗?我们要劫路。”一位大爷喊着。
      陆明先跟着复读一句“劫路啊”,才后知后觉震惊地提高声调:“劫路?”
      “你们?劫路?”
      陆明大为震惊,这些人怎么能劫路呢?
      他们知不知道劫的是谁?
      此时,马车上的李书珩下来走到近前,他微皱眉头说道:“你们为何要劫路”
      “我们是乞丐,当然是为了钱啊,我们都快饿死了。”大爷扯着嗓子应他,大喘粗气,似乎已经很累了。
      李书珩转头用眼神示意陆羽仔细问询。
      而陆羽这里一顿询问,这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从雍州逃难来的。
      陆明震惊道:“你们这不是成土匪了吗?”
      “那哪能是土匪呢,我们就是想要一口吃的。”
      “你们知道劫的是谁吗?”
      “知道啊,冀州王。”
      陆明十分震惊,下巴都要惊掉了:“你们也知道车里面是王爷和世子?那你们就不要命了?”
      乞丐们感叹地晃了下脑袋:“我们没得选啊。”
      陆明疑惑着看着陆羽,陆羽心有灵犀地替他发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