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志怪书

  • 阅读设置
    志怪书 第449节
      林觉停步回头。
      此时他们正走下一半的台阶,只见身后台阶的顶上,两名中年道人并肩而站,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像极了当年林觉离开鸣啁山时,下山下到一半忽然回头,看见上方的玉山道人。
      “不知林道友原在何处修行?为何我们看着林道友,总觉得有些眼熟呢?”
      “两位道长,真是贵人多忘事。”
      “哦?何解?”
      两名道人朝着林觉行礼。
      “在下徽州人士,师从黟山浮丘观,云鹤道人,数年前鸣啁山大醮,曾与两位有过一面之缘。”
      林觉侧身回礼,与他们答道。
      说完,便收了礼,继续往下走去。
      只留两名玉山道人站在上方,神情一怔,不敢相信,又沉默在了原地,面面相觑。
      谁能想到,当年鸣啁山上的小道士,这才几年过去,居然就能在皇宫之中一人独斗那么多大足法师,连他们也自愧不如。
      紧接着第一个念头便是——
      原来浮丘观已经又换了一代了,而浮丘观也又有传人进京来了。
      再看去时,林觉身影已走远了。
      林觉是听说过自家师门与玉山之间的恩怨的,不过他对玉山倒是没有多少反感,若说源头,大概要追溯到第一次听说玉山时,三师兄那句“都是正经道士,光明正大的仇怨,该切磋切磋,该斗法斗法,该吵架吵架,不可能半路来截我们”,先入为主,便是这个道理了。
      “林真人,明日朝廷选派武人,在此与大足的勇士斗武,真人可要来看看?”万新荣提着灯笼问道。
      “没什么好看的,也与我无关。”
      “那万某也不来了。”
      “贫道也不来。”
      “俺也不来!”
      几人纷纷应和,直出皇宫。
      而在这时的大殿之中,许多文武与使臣都围在那张开了花的桌案与皇宫柱子边上,看着上面长出来的枝条,开出来的鲜花,都睁大眼睛,有胆大的颤巍巍伸出手,去碰一下,引得花枝颤抖。
      “哎呀!是真的!”
      “真的?不是幻术?”
      “果真是神仙法术!”
      众人惊叹不已,可紧接着,又不禁头疼。
      这柱子上开出了花,还不知这柱子有没有坏,光是这枝条如何处理,可不可以随便剪掉,哪怕剪掉磨平,是否会留痕迹,这还难说。
      讨论许久,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众多文武也不是真的关心,只是猎奇罢了,很快就已散去了。
      这时年轻文官才走过来,以吃惊的神情,仔细打量柱子上的枝条花朵,不知该如何去记。
      ……
      院子之中。
      林觉正捏着狐狸的脸,对它说道:“这下好了,皇宫里的宴席你也吃过了,纵观历史,没有几只狐狸在皇宫里吃过席的,你感觉可好?”
      “吃的很多!没你煮的好吃!”狐狸说道,“打架好玩!”
      “小东西……”
      林觉笑着拍拍它的头,不再理它。
      点燃守夜灯,取出小盒子。
      “燕卵香……”
      林觉拿着翻来覆去的看。
      对比那枚上品金精,那株瑶华娘娘赠的千年火参,倒确实有些微的相似之处。
      “不费什么功夫啊……”
      林觉喃喃自语,心中思索着。
      只要再除了豹王,集齐千两黄金,应该就没有什么要在京城做的事情了。
      待得在京城的事做完,自己就该去见见阔别已久的诸位师兄,不知三师兄去找过他们没有,总之叙一叙旧,聊一聊近事,留下大阴阳法,便可去取其它的几味暂存于别处的材料了。
      随即回京城炼丹。
      若是当初黟山天都峰上那青松、黄石两位仙人的猜测是对的,这大姜应该勉强能撑到自己炼完金丹。
      便借京城最后的人气一用。
      正好也再保京城百姓一段平安。
      林觉思索许久,也拿着燕卵香看了许久,才又取出螺钿盒子,将之折开,拉出一个小抽屉,将这一枚燕卵香放入其中。
      稍作思索,又将之递给狐狸:
      “挖个地洞,先藏起来。”
      “嘤?”
      “嘤什么嘤?”
      “挖地洞?”狐狸一愣,并不直面他,而是斜着眼睛看他,随即将头摇成了拨浪鼓,装作一脸认真的说道,“不能挖洞!挖洞不好!挖完会被一个道士拉去填起来!”
      “……”
      坏了,这小东西也学了大阴阳法。
      第337章 林真人三字亦可退妖
      京城之外,一队行商自徽州而来。
      队伍中有一名老者,其余便是中年人与十几岁的少年郎各半。
      别看少年郎年纪不大,却已到了当家的年纪,初次跟着父辈出来走商,一路风吹日晒过来,稚嫩的脸颊上也多了不少风霜。
      新老的传承交替就在这里了。
      不过少年郎毕竟是少年郎,性子依然活泼,初次出行,对于这片广阔的天地依然好奇,尤其是走到京城,路边的什么东西都要多看两眼,又对这一路上的妖鬼怪事最感兴趣。
      有个中年汉子性情最好,被他们缠着,一路都讲述路边听说过的,乃至亲身遇见过的奇怪事情。
      有时别的中年人听见,也讲一段。
      无外乎狐妖、鬼怪、神灵。
      少年郎围在一起,听得津津有味。
      路上遇见有卖松子的,向来节俭的行商们想着后辈在此,也难得的买了一把,边吃边聊,往常沉闷的行商之旅似乎也因此多了许多生气。
      渐到天暗时候。
      “太阳要落山了,不能再讲了,妖精鬼怪都在这时出来,否则被它们听见,就会出来作乱的。”那中年汉子不再讲神仙妖鬼故事了。
      “啊?”
      “啊什么啊?都讲一下午了,我的嘴巴都说干了,还是走快点吧,前面就是京城了,今天看着能在关城门前走到京城。给你们说啊,听说这几天是陛下的大寿,京城很热闹,不知道还赶不赶得上。”
      众多少年郎一听,又兴奋起来。
      这时他们走进一片树林,虽是官道,可刚好前后都没有人,而树林两边是一座座隆起的坟包,青草早已长满了。
      有个少年郎背着行囊,忽觉不对。
      像是有谁在自己背后摸了一把。
      可他背后的行囊中只有几件换洗衣裳,还有就是先前路上买的那包松子,以及为别人带的信了。
      少年郎走出几步,越想越觉得不对,反身将手伸进背篼里一摸。
      “嗯?”
      刚买的松子竟然不翼而飞。
      少年郎陡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
      身边的人问他。
      “我、我刚刚觉得有人在我背后摸了一把,我觉得不对,背篼也轻了些,我一摸,松子就全都没了。”少年郎有些害怕。
      别的少年郎也是刚听了一路的妖鬼故事,一听此言,都觉一阵害怕,又怕他在乱说话故意吓人。
      可是过去一看,松子果然没了。
      “是不是没装好漏了?”有个中年人走过来说道。
      “背篼没有漏啊!而且松子是用叶子包在一起的,怎么会漏呢?”少年郎害怕的说道。
      “……”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天光黯淡,身后树林阴森森的,似有人影晃动。
      “什么东西!?”
      队伍中的老者厉声喊道。
      那方没有任何动静传来。
      有个中年人快步走来,弯下腰在背篼中翻找检查,发现衣服没有少,那封信也原原本本的放在里面,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这鬼世道,妖精鬼怪是越来越多了,这还靠近京城呢。”
      老者摇了摇头,感叹一句。
      毕竟人老经验丰富,胆子也大,在大多少年郎都吓得不敢说话之时,他想了想,竟是对着后方林子中说:
      “我看你偷了松子,估计是喜欢吃松子,或者嘴馋了,或者没人供奉,我不管我们是怎么招惹上你的,你又是怎么跑来招惹我们的,这点松子不值几个钱,你拿去就拿去了,莫要再纠缠我们。”
      老者说完,有些不放心,怕这东西缠上自家娃儿,便又补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