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志怪书

  • 阅读设置
    志怪书 第413节
      “而神灵还有一点与仙不同。
      “仙人的本领是自己修行得来的,神灵的法躯则大多是香火愿力塑造,仙人法力没了,打坐就可恢复,大多神灵的法力却要从香火中取。
      “真人和樊天师定然知道,在如今的北方还有南方,百姓主供的神灵多是几位真君,便是这个原因。”
      什么原因?
      将香火集中给武官?
      南北帝君想做天翁?
      樊天师脑中迅速闪过几个念头。
      此时听见潘公的话,他的神情就如方才潘公听见他的话后一样震惊。
      这等事情,果真不是别处能听见的。
      怕是被路人听见了,也会惊掉路人的下巴。
      然而潘公的声音还在继续响起:
      “可在这繁华如梦的京城,三位见到多少宫观庙宇主供四位护道真君的?香火最盛的往往都是文、财、寿、乐与一些名声很大的仙神吧?
      “这岂不和人间一样?太平时候,文官掌权,文官吃得够饱了,可太平将尽,起了战乱,该到用武官的时候了,可这时候,朝中还能有几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呢?就算是有,又有多少愿意尽心竭力的为你效力?”
      樊天师表情平静,心中惊涛骇浪。
      林觉听着也是不住点头。
      这也与他想的差不多。
      不过潘公毕竟曾是神灵,这类话从他的口中说出来,自然要比原先自己的猜想更靠谱、更权威一些,也算是对自己猜想的一种印证。
      第310章 不让观星宫如愿
      “而这只是其一。”
      潘公摇了摇头,神情复杂。
      “请继续讲。”
      “其二便是香火了。”
      “香火?”
      “正是香火!此乃香火神道的根本!若是纯粹的香火神灵,神躯法相、神通本领都从香火愿力中来,然而香火有限,神力便也有限,世间百姓对神灵的信仰有限,神灵寿元便也有限,香火有尽,神力便也有尽。”
      潘公停顿了一下:
      “若是正值鼎盛时期的神灵,天下形势也利于他,便可随意挥洒神力,降下神通。皆因香火源源不断,神力便也用之不竭。用了多少,天下百姓的一片虔诚感谢自会为他补足,甚至于香火越来越盛,神位越来越高,神力便也越来越强,如此循环。
      “纵观史上,不少神灵都是如此登顶。
      “这是香火与灵气、神力与法力、神灵与仙人不同的地方。
      “不过神灵也有别的好处就是了。
      “可若神灵过了巅峰,亦或者天下形势变得不好,可能补足的香火便无法超过消耗的神力,或者齐平,甚至更少。
      “形势好一点的神灵,或者厉害一些的神灵,便需要开源节流,才能维持神躯法相,维持神力不减。
      “面临形势更差的神灵,或者对自己信心不高的神灵,亦或者懒惰的神灵,便做不到开源,只能节流,要么以待时机,要么便苟延残喘。
      “我当年便是如此……”
      潘公不住摇头,面露惭愧。
      林觉则是露出了恍然之色。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这便解释了神灵的限制与衰落,比如那些曾经辉煌一时,随着时间却逐渐隐于幕后的神灵。
      如此听来,最厉害的神灵只需尽职尽责,无需节省神力,信徒自是他无边无际的神力源泉。次一些的,便既要想办法吸取更多香火,又需要节省神力或者积蓄香火,而最次最无能的神灵,则只能或只顾节流,无力或无心开源。
      像是护圣真君这般不作为的,便是吝啬香火神力,亦或本就无能。像是南方意离神君这样的,本身就擅长经营香火,但也行事谨慎,平常并不轻易出手,可一出手,便都直击要点,便是开源节流。
      唯有北方的那位浮池神君……
      虽然只见了一面,可林觉仍然记得他蔑视护圣真君的风采,想来便是自身本领过硬,自信无比,北方妖魔众多,又正适合他们经营,因此可以随意使用神力,频繁下界除妖。
      因此很多不被宫观主供的神灵会找一位庙祝,不光是替自己打理庙宇,也是替自己传播信仰吸聚香火。还有些神灵会费尽心思,去寻找一些格外厉害的信徒,而他们也会对这些信徒格外偏爱,便是因为在这些庙祝或信徒的帮助下,他们可以花费最小的神力,却收获最多的香火。
      甚至有时,一位神灵本已没落,就是因为有一位厉害的信徒,便可重回鼎盛。
      也因此有些无能的神灵只想着吸聚香火,而不愿出力,便是知晓自己将会入不敷出,又或是目光短浅,只想着自身的延续,而忘了神灵的职责。
      因此神灵都争香火,因此香火也会用上经营二字。
      也因此到了这般危急时候,很多神灵都想积攒香火,保存实力,好应对更多的风险,亦或是度过这场天地大变。
      林觉一下想到了那位青帝,更体会到了他的无奈,一下又想到了四师兄与石门山的那位山神,想来四师兄便可能会是他最大的助益。
      “还有呢?”
      “还有……”
      这次潘公沉默了下:
      “便是如今朝廷腐朽,而天地同势,皆是南北双方觊觎中原。天翁也显颓势,他座下的这些神官真君,也许已经在思考如何保存自己了。
      “若要他们消耗神力来除妖,自然不如南北双方的真君积极。
      “而且他们为了增强自身实力,竟然干得出放养鼍龙王这等事情,若说他们此时会为百姓尽心,我是不信的。”
      旁边樊天师听着,又是大惊。
      这两句话,无论是天翁颓势已显,还是神仙放养妖王,都是平常谁听了也会惊碎认知,或是被神灵听见他们讨论便可能引来天打雷劈的事情。
      就连身后的罗公也为之心惊。
      果然还是要跟随道人在一起,才能听得到这类本不属于凡人的话语。
      三人话已说完,便都闭上了嘴。
      一边沉默迈步,跟上吴令史三人,一边心中都有思索。
      听樊天师说,那地方已是真鉴宫与意离神君的香火地,知县更是徽州人,应是意离神君与玉鉴大帝的忠诚信徒,为何那妖怪这么巧,刚好就去祸害了这个地方,又第一时间吞吃官吏?
      真鉴宫这会儿应该着急了。
      如此一谈,心中顿时有底了许多。
      “北方豹王,北豹泉,不知是否有关联……
      “战乱,龙伯……
      “二斤功德还差约莫一半……
      “金牌与藏真阁……”
      林觉喃喃念着,脚步不停。
      唯有狐狸脚步轻快,滴溜溜的,时而蹦蹦跳跳,只跟着林觉,目光心思都在旁边的店铺与行人身上,别无忧虑。
      而在这时,四人一狐已到衙门口。
      前方的吴令史三人停下了脚步。
      四人也跟着停下了脚步。
      狐狸往前轻巧一跳,跳出一丈远,正微微屈腿,准备再蹦一下,回头一看,又转身跑了回来,跟着四人一同望向前方。
      果真如吴令史所说,衙门口跪了一片衣衫褴褛的百姓,不肯起来。
      四周也站满了围观的百姓。
      舆论已起。
      可这时的衙门口却不止他们。
      林觉目光直往远处看,穿过围观的百姓与锦屏县的难民,看见了与他们一样站着的青玄道长、江道长与马师弟。
      真鉴宫比他们的住处离得远些,竟然比他们先到。
      不过也没什么好惭愧的,他们对于锦屏县和西北妖怪的形势自然比林觉更为清楚。
      在林觉看见他们的同时,他们也看见了林觉。
      双方互相对视一眼,又都转头,往衙门口锦屏县难民那边看去。
      林觉看见了两个聚仙府的奇人高人,其中一个便是会血御的那位陶道长,看来如今京城的聚仙府中,拿了钱便愿意办事的人还是有。
      礼部祠部司的周郎中也在那里。
      可在最中间,却已经有了几名中年道人与老道人,正在安抚锦屏县百姓。
      林觉认得出其中一人。
      正是观星宫的灵秀子。
      “诸位乡亲父老,莫要跪在这里了,地上凉啊。”礼部的周郎中喊道,又指着身边的道人说,“此乃京城观星宫的道长们,本官方才亲自去禀报了观星宫的观主,他已上报神灵,神灵也已降下法旨,决意退妖,你们就放心吧。”
      “哪、哪个神仙?”
      “自然是天兵天将了。”
      “当真?”
      “自然当真!”周郎中说道,“本官可用头上这顶乌纱帽做担保!”
      “是也,是也。”观星宫的道人说,“方才周郎中亲至观星宫,听他所言之后,本观观主已经写了青词绿章,上报天翁,天翁降下法旨,拟拨划天兵天将三千,前去锦屏县除妖。”
      林觉听见这话,不禁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三人。
      潘公表情明显有些意外。
      就在刚刚他还说呢,天翁及手下真君不太可能去锦屏县除妖。可此时观星宫分明就很积极。
      倒是樊天师眉头一皱,若有所思,而罗公斗笠下看不清表情,不过他一动不动,一声未吭,以林觉对他的了解,怕是也已经明了了。
      林觉此前便已猜测,这妖怪可能与天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