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志怪书

  • 阅读设置
    志怪书 第204节
      “我也只找了两次。”
      “嗯?”
      林觉露出不解之色。
      小师妹在旁边刨饭刨得叮当响。
      三师兄也在添饭转碗,同时说道:“完了,师弟,定是你品行不佳,心也不诚,而且五气杂乱,是个恶人,这才如此。”
      “因为我们浮丘峰七样法术乃是祖传的,黟山但凡适合做乩仙的妖精鬼怪,几乎都知道我们。甚至一些乩仙原先就曾做过祖师们的乩仙,如今无聊了便又再做我们的乩仙,或是乩仙们的先辈曾做过我们祖师的乩仙。”六师兄直接无视了三师兄,对他说道,“自然很轻松就能寻到乩仙。”
      “你详细说说,在哪请的乩仙,怎么念的寻仙词,都说了什么,都讲一讲。”
      大师兄也是停下筷子,关切的看他。
      林觉便将经过详细讲了一遍,随即才说:
      “我最开始以为是扶摇在旁边,让乩仙们以为我坏了规矩,从而不愿与我交往,可是随后我又独自上山一次,却还是和上次一样。”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坏了规矩的消息在黟山的妖精鬼怪中传开了,他们都约好不再搭理你?”三师兄一边吃一边推测。
      刚一说完,便遭了大师兄的白眼。
      小师妹也默默拿着勺子,舀了一大勺干笋衣和五花肉,扣进他的碗里,想堵住他的嘴。
      “这倒是奇怪。”六师兄说,“吃完饭我可以问问我家乩仙原因。”
      “不用着急,耐心就好,乩仙本就应该讲究缘分,绝对不能强求。”大师兄则说道,“何况就算实在不行,我们观中有许多熟识的乩仙前辈,例如师父他老人家的好友与我、与六师弟的乩仙便是同族同系,到时候替你问问,看它们族中哪位愿意做你的乩仙就是。”
      “好。”
      林觉便也放下了心来。
      其实也没有那么急。
      吃完饭后,便端一把交椅,坐在大殿屋檐下,什么也不想,静看远方夕阳霞光,手摸着狐狸的尾巴玩。
      过了会儿,身边一阵响动。
      是小师妹端着另一把椅子前来,与他放在一起,还去拿了两碗红糖凉糕来,与他一人一碗,坐下来吃。
      师兄们有的在院子里踱步,有的在鼓捣一些自己的东西,天上燕子互相追逐,蝙蝠翅膀拍打出沉重的声响,猫儿嬉戏打闹抑或坐着打呵欠,这般场景倒是让林觉想起了自己和小师妹上山的第一天。
      那天晚上也有如此美丽的夕阳晚霞,道观也是如此的安静淡然。
      这样的时光,怎会不让人喜欢怀念呢?
      只是左右看了一圈,却不见师父身影。
      ……
      夜幕早已降临。
      林觉房间中点着一盏灯,没有灯油,灯气也不熏眼,他便借着灯光继续写字。
      狐狸仍在旁边看他。
      如今早已写完化石法,已写起了另一门法术。
      这个过程果然收益不小,仿佛是对法术的又一次用心感悟,写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发现与体会,无疑是除了练习之外又一种精进的方式。
      收笔之时,已有些疲累了。
      伸个懒腰,便上床睡觉。
      哪怕夏天,山中的晚上还是有些凉的,加上下方铺的是竹席,更是凉丝丝的。
      如今盖的正是熊皮毯,柔软舒服。
      一面暖一面凉,适合入梦。
      今夜果真有梦。
      梦中乱七八糟,先有奇怪玄乎的法术,后有壮阔险峻的山景,有瑰丽无比的晚霞,随后自己乘风而飞,大概自己的头发也被山中鸟雀衔去了。
      最后梦到的则是曾经。
      是比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还要更早的曾经。
      可是林觉却意外的发现,明明几年的时间也不算太长,可梦里的曾经却十分模糊缥缈,甚至比那些千奇百怪玄之又玄的法术、比只有这黟山上才能看到的晚霞山景以及乘风而飞还要模糊缥缈。
      哪怕醒来坐在床上,回忆过往,回忆竟然也是如此模糊。
      是知道“越近的事情越清晰”这个道理不假,可还是难免怅然若失,又难免感慨惘然。
      呆坐许久,这才起床。
      太阳驱散山间晨雾,逐渐升上半空,一人一狐再度出了道观,来到山间。
      却不是往上走,而是往下。
      此时路上满是诱人果香。
      待得林觉在山林间坐下来时,已经是在浮丘峰脚下了,他所坐的正是一截枯木,狐狸便站在他身边,将前脚踩在枯木上,立起上身仰头看向林中。
      树林深处有奇怪的声音传出:
      “为何今日有些心绪?”
      狐狸耳朵立马一动,往前面转,又往后面转,同时四下扭头,到处寻找声音来源。
      “晚辈昨夜做了一个梦,梦中之事本是真的,可又实在模糊,好像不是真的一样,又像是已经离我很远,因此醒来后怅然迷茫,难辨真假。”
      听见身边道人开口回应,于是它又扭回头,循声看向林觉。
      “难辨真假为何意?”
      “不知前辈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回想过去的事,因为离得久了,离得远了,便又像是过去的事,又像只是一场梦境。”
      “世人都有这种感觉。”
      “这样啊……”
      “梦境之事,本就玄妙,前世今生,今世来生,谁又知道自己此时身处哪一生、梦中又是哪一世?”林中的声音回答着道,“古有贤人梦蝶,栩然若真,不也分不清究竟蝴蝶是梦,还是此时是梦?是自己昨夜梦了蝴蝶,还是蝴蝶刚刚睡下,梦见自己此时?”
      “前辈以为呢?”
      林觉循着声音看向远处。
      “佛家的理论说得不对!若想前世,便会耽误今生,若想来世,又会怠慢今生,要按我说,唯有当下二字方才真实珍贵!”
      “有理!”
      林觉站起身来,对它说道:“晚辈此行,还想请教前辈一个问题。”
      “哼!你是谁?我又是谁?凭什么你想请教就请教?”
      “……”
      林觉笑了一笑,继续讲述:
      “最近晚辈在学观中的扶乩之术,然而晚辈在山上以扶乩请仙之术寻了好几位‘仙’来,它们却都只是看我一眼,或是与我交谈一两句,就像是发现什么惊讶的事情似的,招呼也不打一句,就离去了。晚辈困扰许久,不知原因。”
      “你还不知原因?真是愚钝!”
      “请前辈赐教。”
      林觉摆出了虚心诚恳的架势,却听那林中的声音直言道:
      “我为何告诉你?”
      “难道是晚辈五气不纯?”
      “那你可猜错了!你的五气虽不如圣人一样纯净,可在你们道观如今的弟子中,也算中游水平了,能比你的五气更纯净的,也唯有你那师妹、你那大师兄和你那修聚兽调禽的四师兄三人而已。”
      原来自己也才排第四啊!
      看来观中那“识人知命”的本领真是不错。
      如是想着,嘴上却不停:
      “那是什么原因?”
      “你好好问问自己呢?”那道声音说道,“你想找到什么样的乩仙?又想乩仙帮你什么?”
      “这个……”
      “若是还不知!那我便问你,你觉得那些应你之请,赴约而来的‘乩仙’都该有些什么本事?”
      “自是善于答疑解惑,推算占卜。”
      “若你请了乩仙,你又要问他们什么呢?”
      “是这样吗?”
      “你自己又如何呢?”
      “原来如此。”
      林觉隐隐知晓了,脑中有一点灵光,又顺着这灵光一想,便恍然大悟了。
      随即又听林中声音继续说道:
      “你身边的狐狸,别的妖精鬼怪认不出是正常的,可在这黟山之中修行、又能做乩仙的,岂能不知道或猜认不出?若是你找了乩仙,你问他们那位上古大圣娘娘、问他们那意离神君、问他们帝君天翁之事,他们如何解答?解答了可会被找上门来?而你又能给他们什么回报呢?”
      这位“反驳前辈”说得十分在理。
      尤其是最后一句——
      能给他们什么回报呢?
      六师兄将乩仙比作谋士,其实只是类比其中一个方面,好在当时的环境下让林觉明白邀请乩仙的过程情况罢了,若真要类比,二者差别很大。
      比如乩仙很难与修道人“同享富贵”。
      若是山下请乩仙的人,大多由乩仙占据主动,乩身以此谋生,也为乩仙谋取香火,乩仙是有受益的。
      可是浮丘峰的道人却不这样,他们并不为了银钱生计四下行走、替人扶乩求问,自然为乩仙谋取到的香火也不多,因此浮丘峰的道人与乩仙的交情还要更清淡一些。
      很多乩仙只是为了娱乐,消解生命中的无聊苦闷,凭心来与道人交往,颇有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
      林觉却想求仙道长生。
      可是就算他求得仙道长生,乩仙也很难因此就成了大能,或是跟着成仙。
      然而与他结交,等他道行一高,涉及到的必是大事,求问乩仙的事自然也是大事,不说乩仙是否知道,就算知道,说出来也要冒着很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