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

  • 阅读设置
    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 第97节
      “咱们今天的主角是和华和桂仙。”
      “……”
      大家纷纷笑看着赵和华和薛桂仙两人。
      孙德花调皮得问大哥:“大哥,你今天开心不?”
      赵和华本来就臊得慌,闻言,忍不住瞪了一眼小妹,低声道:“小混蛋,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偷偷看了一眼薛桂仙,她脸红得像颗水蜜桃。
      甜美又诱人。
      赵和华觉得更燥热了。
      一旁,林素娥笑得深藏功与名。
      下一刻。
      想到了什么,她低声在王萍耳边道:“萍姐,借一步说话。”
      王萍微讶。
      然后,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门。
      厨房里。
      王萍迫不及待问道:“三婆,啥事儿这么神神秘秘的?”
      “萍姐,我也不和你拐弯抹角。”林素娥语气严肃:“你还记得最开始我来家里,说桂仙他爸是蒲县运输厂的大师傅吧?”
      “记得,咋了?”
      “是这样,我打听到,运输厂那边今年有一批转正名额,工龄长的大师傅有个举荐名额,十拿九稳的。”
      听到这里,王萍感觉心脏跳得很快,仿佛浑身的血液都聚集到了心脏。
      她声音恍惚:“三、三婆,你的意思是……”
      林素娥点头:“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正式工啊,福利待遇可不是临时工可以比的,只是,时间有限制,必须在今年12月之前搞定。”
      “我的意思是,尽快让和华和桂仙结婚。”
      “户口转到城里,再由他岳父运作进了厂当临时工,学习一段时间上手了,名正言顺就可以转正了。”
      “你说是不是?”
      王萍疯狂点头:“没错,没错~”
      林素娥又道:“那你们可得主动些,把定亲的日子选好告诉我,我去和薛家说。”
      王萍点头:“知道,我待会儿就和老孙商量,争取今天把日子确定好,定好之后我让和华去找你。”
      林素娥点头:“可以。我估计薛家是女方矜持些,但你们这么积极,他们考虑到转正名额的事情,也不会拒绝。”
      说着,她突然压低了声音,小声道:“这话,是我私下和你说的,你和孙哥、和华商量就行,可别到处说呀。”
      王萍心领神会:“三婆你放心,我省得。”
      林素娥放心一笑:“行。”
      “我出去了。”
      上赶着的不是买卖。
      薛志雄那边想要两家尽快成事,林素娥察觉到了他的想法,但却不能一五一十说给孙家,这有损薛桂仙的脸面。
      毕竟,女方还是别显得太恨嫁。
      如此引导一番,达成目标,双方也都会很满意。
      一举两得。
      她返回堂屋。
      过了几十秒,王萍也回来了。
      她脸色自若,完全看不出刚才震惊激动的模样。
      ……
      又坐了10分钟左右。
      林素娥起身告辞:“孙哥,萍姐,时间也不早,我得送桂仙回蒲县了,就不多待了。”
      王萍不舍:“这么快啊?也是,蒲县离得远。”
      她自问自答,转头拉住了薛桂仙的手:“桂仙啊,今天招待不周,你多包涵,要是喜欢这里,以后常来玩儿。”
      薛桂仙乖巧点头:“王姨,我很喜欢这里,山清水秀的,以后,我一定常来看你和孙叔叔。”
      这话哄得王萍心花怒放的。
      “好好好~”
      孙明才也一脸笑容,不知道啥时候提了两口袋东西,分别递给两人:“三婆、桂仙,这是家里养的土鸡做的腊鸡,还有河里捞上来鲢鱼做的腊鱼,不要嫌弃,拿回去尝尝我家的手艺。”
      薛桂仙想也不想摆手:“不用,不用……”
      林素娥也有些惊讶:“这多不好意思?”
      孙明才语气坚决:“一定得拿着。”
      见此。
      林素娥先接过去,笑呵呵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薛桂仙这才接了:“谢谢孙叔叔。”
      孙明才笑呵呵摇头:“不用谢。”
      收了腊味。
      林素娥一起挂在车把手上。
      薛桂仙坐上了车,两人对孙明才一家招招手,出发离开。
      身后。
      王萍高昂的声音传得很远:“路上小心,下次再来啊~”
      第91章 放学接孩子
      5点40。
      将薛桂仙送回家。
      林素娥婉拒了何绵让自己留下吃晚饭的邀请。
      离开家属院。
      她首奔蒲县三中。
      赵振义和赵凤兰都读这个学校。
      赵振义高一,下午6点下课,赵凤兰倒是5点就下课了,但是放假回家都会等着二哥一起。
      明天中秋节。
      学校今晚不上晚自习,下午上完课就放假,正巧林素娥到了县里,顺便把他们接回家。
      ……
      抵达三中。
      还没到6点,校门口人不多,只有几个初中生围着小摊买零食吃。
      改革开放了,国家允许做生意。
      不过,大部分人的思想还是保守的,不敢迈出“投机倒把”这一步。
      但,永远不缺胆子大的。
      现在,在学校门口摆摊的摊贩就是胆子大的那一批。
      林素娥简单数了数,总共有6家。
      分别卖的是:糖画、爆米花、烤红薯、炸土豆、冰棍和臭豆腐。
      甜的、香的、油的、冰的、臭的。
      五味俱全。
      9月份的天还是热。
      林素娥有些口渴,走到卖冰棍那里。
      “老冰棍怎么卖?”
      “5分钱一根。”
      “来1根。”
      “好嘞~”
      老板利索从冰棍箱里拿出冰棍,然后飞快盖上了盖子。
      现在的冰箱是顶级奢侈品,一般人买不起,卖冰棍一般都是用的冰棍箱。
      水口村夏天的时候隔个十天半个月,就会有人骑着自行车、或者走路来卖冰棍。
      现在只有冰棍和雪糕两种。
      冰棍5分钱。
      雪糕1毛5分钱。
      每当卖冰棍的来村里,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各个嚷着让爸妈给卖。
      有些给卖,有些不给卖。
      每次都会有几个孩子在地上撒泼,家长却狠心不给买。
      不是没有那5分钱。
      最重要原因是:现在孩子都生得多,给一个买了,其他孩子肯定也得买,要不然家里肯定闹翻天,那就干脆一个也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