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临安不夜侯

  • 阅读设置
    临安不夜侯 第1225节
      可问题是,重甲骑兵踩着湿地烂泥,根本就是步步跋涉,艰难无比。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虎蹲炮,还是神臂弓、投掷的炸弹,都是能穿重甲的。
      那些金国重甲骑兵,就成了一个个活靶子!
      吴挺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威望,从而对淮东宋军形成绝对的掌控力,不惜以自己为饵,死守山阳城。
      看到城头是淮东御前诸军都统制吴挺的大旗,这个饵迫使完颜亮不得不调集重兵,并且派出了他最宝贝疙瘩的铁浮屠。
      而吴挺坚守山阳城,在给金兵留出了充足的调兵遣将的时间后,仍旧以自己为饵,把追兵一步步诱入了预设的战斗阵地。
      这里不是埋伏圈,在这种一马平川,一览无余的地方,如果早早埋伏下人马,一定会被金国斥候发现的。
      但这里又确实是埋伏圈。
      当洪水过处,一片泥泞后,虞允文的步军司,扛着小炮,背着炸弹跑步抵达了预设包围地点。
      此一战,持续了一天半夜。
      宋军大捷。
      围攻淮东宋军主帅吴挺的金军一万六千人,最后点检死伤及被俘虏者,溃败逃走者应该只剩下五千人左右。
      最重要的是,那支三千人的铁浮屠,全军覆没。
      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有少数铁浮屠士兵解下了甲胄,轻装逃走了。
      但是这支明显是金军主力之主力的铁浮屠,相当于被灭了番号。
      而且这支三千人的铁浮屠,都是女真兵。
      这件事,对金国士气的伤害是极大的。
      不过,吴挺被救出来时,不但自己中了一箭,麾下死守的将士也不足一千八百人了,这一仗可谓是惨胜。
      但,这却是淮东战场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战。
      三千铁浮屠的全军覆没,让这几年来本已渐渐不再轻视宋军的金兵,士气更是低落到了极点。
      金军的士气在消落,军心在动摇,悲观情绪开始悄然蔓延。
      相应的,对于吴挺来说,也通过这一战,彻底树立起了他在淮东诸军的威望和地位。
      吴挺能做出这样的事来,于他而言,倒是一点也不稀奇。
      西军的作派一贯如此,你没有真正的本事,西军的那些骄兵悍将就不服你。
      就算你是他们十分信服的主帅亲手扶持起来的子弟也不行。
      所以,杨政在利州中路哪怕跟土皇帝一样,可儿子孙子不争气,他也毫无办法。
      所以他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杨沅,这个或许八百年前真是一家的堂兄弟。
      也正因此,吴璘在利州西路说一不二,也只能审时度势,培养最出息的儿子老五吴挺。
      吴挺前边有四个兄长,确实扶不起来,吴璘也只能果断放弃。
      杨沅在收到山阳大捷的消息不久,吴挺就亲自赶到宝应城来请罪了。
      因为整个行险的计划,杨沅完全不知情。
      照理说,吴挺既然不是突发奇想,不是临时确定的战术,那么杨沅就在前线,他应该事先请示杨沅,起码应该告知杨沅。
      但他没有。
      于吴挺而言,这是行险。
      因为他以自己这个淮东主帅做诱饵。
      或许他担心的,就是杨沅阻止他以这种行险的方式,迅速获得淮东诸军的认可。
      不等他说完,杨沅就借用了一个伟人对另一个伟人说过的一句话:
      “胜利者是不受审的,不能谴责胜利者。不过……”
      杨沅拍拍吴挺的肩膀:“以后,可不要这么干了,你是三军主帅!”
      吴挺咧嘴一笑:“就因为丞相在此,末将知道,即便计划失败,也不会因为末将一人无能,而使淮东诸军群龙无首,方才行险。
      以后……不会了!”
      杨沅大笑:“好,本相立即上书朝廷,为你和此战所有将士请功!”
      完颜亮收到山阳惨败的消息,却如天灵盖上挨了一棒。
      如果不是知道守山阳城的是吴挺本人,他是不会出动自己的精锐部队铁浮屠的。
      三千铁浮屠全军覆没,这可比损失了三万兵马还叫他肉疼。
      完颜亮暴跳如雷,几度险被冲昏头脑,要亲率主力,去为他的三千铁浮屠报仇雪恨。
      这时候,又是两个消息接踵而来。
      一个捷报、一个噩耗,一时间完颜亮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第900章 移师建康
      完颜亮收到的捷报是,徒单合喜攻下了盐城。
      金国夺取盐城,就对宝应的左侧后翼产生了威胁。
      因为山阳城南一场惨败而陷入不利的局面,也立即得到了缓解。
      完颜亮大喜,暴怒的情绪也为之缓和下来。
      只是,喜色刚刚浮上眉梢,便又有一个坏消息传了来。
      辛弃疾领着大宋的两千轻骑兵,在十数万金国战兵在淮东战场上的驻地缝隙间穿梭来去。
      结果被他走了“狗屎运”,烧掉了金国运粮的漕船三十余艘。
      “辛弃疾,骑兵,烧毁漕船三十余艘?”
      完颜亮咬着牙根,一字一顿。
      他不理解,他很不理解。
      一支骑兵,是怎么把漕船给烧毁的。
      “是,是,辛弃疾纵骑四处劫掠,发现了运粮船队。
      他依据天色和船行的速度,判断出船队夜晚可能停泊的两条支流中的三座码头……”
      那报讯人战战兢兢:“辛弃疾纵马夜袭,连捣三座码头,终于找到了已经泊岸的漕船。
      他不等船队起锚扬帆,便一把火……一把火……”
      几十条粮船啊,那是多少粮食啊!
      完颜亮的心都在滴血。
      他一把揪住报信人的衣领,咬牙切齿地道:“押粮官是谁?”
      “苏……苏保衡。”
      “又是他!”
      完颜亮两眼一黑,被李通一把扶住。
      “苏保衡如何了?”
      “苏大人当时宿在码头上,没在船上,反倒因此逃过一劫,不过……不过仅以身免!”
      “把他带上来,带上来!”
      完颜亮拍案大骂。
      那报信人苦着脸道:“苏大人逃离码头时,一脚踩空,从码头上摔下去,扭伤了腰,现在动弹不得,未能亲自前来向陛下请罪。”
      完颜亮定了定神,哆哆嗦嗦地就去摘腰间宝刀。
      “拿去,朕赐他自刎!叫他去死,叫他赶紧去死!”
      那报信人眼见完颜亮气的嘴唇都白了,也不敢多说,赶紧双手接过宝刀,便膝行退出了门外。
      李道肃然道:“陛下,数十船粮草被烧,前军供给必然紧张。
      所以,我们要考虑到前敌缺粮以及后方筹措两方面的困难了。”
      完颜亮何尝不知,攻下盐城的喜悦顿时也荡然无存了。
      盐城的确是一个军事据点,但要说军事上的地理位置,却也没有那么重要。
      从盐城攻打宝应的话,还要绕过射阳湖呢。
      比起几十船漕粮的损失……
      盐城有大量沿海盐场,是大宋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可是,短时间内,占领盐城,却也不会对大宋产生什么影响。
      而对金国,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缴获了很多盐,失去了很多粮,你让士兵们都吃盐吃成“燕巴虎儿”吗?
      完颜亮也冷静下来,缓缓下达了军令。
      “固守山阳城、盐城,集结兵马夺于盱眙,对淮东宋军形成俯压之势。”
      “守城之军每日用粮酌情减少,同时命令南京开封府,再筹粮草运往淮东。”
      李通锁眉道:“陛下,后方粮草供给也很紧张,况且还要长途运来。
      前线将士一旦减粮,士气必然受挫,不如从寿春调粮过来,以解急需……”
      “不行!”
      完颜亮立即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李通的建议。
      “淮西方面的储粮,一粒也不能动!否则朕佯攻淮东,实取淮西,渡过大江,直抵建康的计划,就彻底完蛋了。
      至于说士气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