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临安不夜侯

  • 阅读设置
    临安不夜侯 第463节
      赵璩被赵瑗任命为“总领御前参政,参决军国政事。”
      大宋皇帝控制下的最高衙门分为财政、行政、军政和监察四大系统。
      财政就是三司使,行政就是中书和门下,军政就是枢密院,监察就是台谏。
      而由这四大系统提交上来的一应重要军国大事,皇帝是不能一个人随随便便就做出决定的。
      他需要召开“御前会议”,召集宰相、枢密使和相关的六部大臣共同商议,最终做出裁决。
      像现在赵构死了,需要议立新君,两宫召集的这次垂拱殿会议,实际上就属于一次“御前会议”。
      而以后这种关乎国家社稷的重要会议,赵璩都有权参加并且拥的投票权。
      当然,以鹅王懒散的性子,真要召开御前会议,决策军国大事的时候,他会不会脑袋疼屁股疼的找借口不去,那就不好说了。
      皇家治丧、新帝登基,这些事情,在二十七天内完成了。
      正好皇帝守孝也结束了。
      而原本定下的今科大考,若仍按原定时间,此时应该已经举行完毕了。
      但是,因为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大考推迟了一个半月。
      大考轻易是不能取消的。
      尤其是这回,全国考生已经齐聚临安城,名都报完了。
      你要是取消今年的大考,阻止学子们报效朝廷、为国尽忠,
      学生们能抬出孔圣人的像来去游街。
      且不说多少学子在岁数、精力上拖不起了,还有许多学子举债赴京考试的呢。
      你让人家回去,这一来一回,就得有不少考生破产,逼到上吊。
      饶是如此,推迟一个半月,也让许多考生大发牢骚。
      精神上还要承压一个半月就不说了,住店不花钱吗?吃饭不花钱吗?
      当然,学生们是不会拿这个理由说事的。
      他们说,高宗皇帝一向重视为国抡才,相信高宗皇帝在天之灵也不愿意为此影响了朝廷开科取士选拔人才。
      他们说,新君登基,正该励精图治、振奋国家的时候。孰轻、孰重?
      没有我们这些人才赶紧参予国家管理,这江山社稷可怎么办呐!
      但是不管他们私底下怎样大发牢骚,赵瑗总不能丧事没办、登基大典没有举行,就先去给他们操办科考。
      这段日子,作为御龙直都虞候,杨沅负责的是皇宫大内的卫戍安全。
      登基大典也好,操办国丧也好,基本上没有他什么事,所以难得地清闲了下来。
      当然,说是清闲,只是说他操心的事儿少了。
      在登基大典举行之前,临安城依旧是明松暗紧,他们御龙直也要一直卫戍宫中,轻易不得回家。
      杨沅感到,也许是“屠龙计划”执行的太……基本算是顺利吧。
      所以是把他这几个月的好运气都耗光了。
      接下来他想做的事,没有一件能顺顺当当的。
      首先就是那个不知名姓的宫妃下落。
      杨沅在某些方面,思想还是很保守的。
      他没有占了便宜就走的习惯。
      既然他已经要了人家,而且迄今为止,他还能活蹦乱跳地在这儿守宫门,说明那个皇妃没有说出他的秘密。
      既然如此,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希望能给人家一个交代。
      杨沅敢对着“小西湖”发誓,他只是为了尽责任,绝对不是因为那位皇妃……很润。
      历朝历代新君登基后,都会对先帝的妃嫔进行整顿。
      不同朝代的文明程度不同,礼教观念不同,处理方式也就不同。
      基本上,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遣散出宫;二是为先帝守陵;三是被出家为尼;四是殉葬;五是处死;六是宫中养老;七是出宫养老;八是被新皇帝收编,转岗再就业。
      宋朝是相当文明的一个朝代,守陵、出家、殉葬、处死这种冷酷残忍的处理是没有的。
      至于转岗再就业,为新皇帝继续服务……,赵瑗也干不出来。
      这样一来,赵构的妃嫔就只有遣散和养老两种结果了。
      赵构的不少低级妃嫔,都是被发放一笔钱、遣散出宫的。
      其中不少是些稚气未脱的少女,遣散之后,另行嫁娶,皇家不予干涉。
      这要是在礼教大兴的明清时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
      皇帝的女人,怎么可以再让凡夫俗子染指?
      但在唐宋时代,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嫡妻柴氏,原本就是唐庄宗李存勖的一个嫔妃。
      李存勖驾崩后,柴氏被遣散出宫,在回乡途中偶遇郭威,遂成就一段佳话。
      又比如宋光宗的张贵妃、符婕妤,皇后生嫉,把她们遣散出宫,也是改嫁了平民。
      杨沅守在和宁门边,眼看着一批批妃嫔被遣散出宫,从和宁门走出去。
      他的眼睛都看花了,也没发现那天风雨之夜的那个女子。
      难不成看漏了?
      还是说她被留在宫中养老了?
      南宋的皇宫太小了,以至于有些宫殿要准备好几块牌匾,需要做什么用处时,就把相应的牌匾换上去,宫里又哪有那么大的地方养着前代皇帝的女人?
      所以,除了太后和皇后,以及已经生育了皇室子女的妃嫔,先皇的红粉兵团基本上是要全部遣散的。
      难不成那个女子是皇后?
      当然不可能了,皇后都四十岁了。
      杨沅清楚地记得,那个女子也就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女郎。
      那就是……她给皇帝诞下子女了?
      生下皇子皇女的妃嫔,就不可能再让她出宫另嫁了。
      不然那小皇子小公主岂不是要有一个平民做继父?
      生……呸!生个屁呀,赵构他没孩子啊。
      那就奇了怪了,她人呢?
      杨沅一时想不通其中的道理,他又不想向人打听:“兄台,请问先帝驾崩之夜,是哪位皇妃在福宁殿伺候的呀?”
      所以,此事也就只能暂且搁下了。
      而这时,距离新君登基后第一次广纳天子门生,已经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这时候,鹅王赵璩哭丧着脸来找他了。
      这位大宋帝国新出炉的炙手可热、势焰熏天、不可一世的一字并肩王,赵璩副皇帝阁下,没搞到考题!
      第407章 二郎,咱“病遁”吧
      杨沅正在守大门,看美女,找皇妃。
      新鲜出炉的晋王赵璩,把他拉到一边,给他来了一记“晴天霹雳”:“本王搞不到考题!”
      杨沅呆了半晌,咬牙切齿地瞪向赵璩。
      赵璩有些心虚地缩了缩脖子。
      自从他成为晋王,拥有了如许之多的殊荣和权力,很多人对他的态度就悄然改变了。
      唯有二郎,他敢瞪我!
      赵璩很欣慰。
      “晋王殿下!”
      “对不起~”
      赵璩抢先道歉道。
      杨沅被他气笑了:“大王,您别跟我整这死出。
      当初死乞白赖让我考进士的是你。你也说了,有什么事都包在你身上。
      现在你说你搞不到考题,你都把我绑在架子上了,你让我怎么办?”
      赵璩苦恼地道:“我又没考过进士,我怎么知道会有这么多的门道啊。
      出题的是礼部尚书曲陌,还有给事中兼权直院学士肖景行,他们是正副考官。
      考题出完,他们直接呈报官家,官家申阅同意后,加朱批,封印,交还礼部锁入铁匮。
      只等大考开始时取出考题,再分发于考生。也就是说……”
      杨沅截口道:“也就是说,现在就只有三个人知道考题,皇帝、礼部尚书和肖学士。对吧?”
      赵璩垂头丧气地点点头:“正是!”
      杨沅道:“这肖学士……你堂堂晋王还搞不定?”
      赵璩变色道:“你不晓得老肖的厉害,老肖此人刚直不阿,谁都敢喷。
      当初秦桧和先帝,都被他喷过,而且喷了不止一次。”
      杨沅奇道:“那他还能安然无恙地做他的学士?”
      赵璩道:“嗨,那不是因为他只能喷嘛,他喷了又不管用,秦桧不是太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