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 阅读设置
    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第97节
      赵如月听到她打哈欠,就说道:“真是太麻烦你了,你在医院上班那么辛苦,还帮我忙这些,赶紧休息去吧,不管我买不买,明天考虑好之后,都给你打个电话回复。”
      “行,那我先挂了,困死我了……”赵如玉又打了个哈欠,赶紧挂了电话,跑回房间补觉去。
      赵如月这边挂了电话,就见坐在小卖部里看电视的大娘大婶们伸着头看她。
      看到她挂了电话,一个个眼冒八卦精光地盯着她问:“你娘家堂妹给你打电话?”
      “是哪个堂妹?”
      “听着像在县城,是不是那个在县城有正式工作,还嫁到了县城好人家的那个?”
      “嫁到县城的好像有好几个,我记得以前跟你玩得最好的,叫如什么来着?如媛?哎呀,你们赵家这一辈姐妹太多,名字还难记,我都记不住是哪个了。”
      “是如玉,如媛是她亲妹妹,如玉才是堂妹,也是嫁到县城那个。”
      “对对对,如玉,是如玉没错,你托她在县城帮你买什么?那东西听起来好像还不太好找。”
      “你们两口子挣了不少钱吧?是不是要买车啊?”
      赵如月被她们一连串的问句,问得都不知道该先回答哪一个了。
      也有些后悔,自家建房的时候,她嫌现在装固定电话太贵,没在自家装电话。
      到小卖部打电话便宜是便宜,可隐私却得不到保证。
      这里为了吸引人来买东西,装了个电视机,几乎一天到晚都有人来看电视,简直是镇上八卦聚集地。
      谁进来都免不了被蛐蛐几句。
      赵如月飞快回想自己刚刚在电话里说的话,庆幸没提到买的什么东西。
      “还能买什么,绍明觉得用电饭锅做蛋糕太麻烦,早就惦记着弄个商用烤箱回来,商用烤箱价格不便宜,也不好买。
      这不,我堂妹在县城人面广,我就找她帮忙多打听打听,上回说是有一家店不干了,有二手的商用烤箱出手,价格合适,我们都准备付钱了,又说不卖了,你说这事弄的……
      这次打电话来,是告诉我又有商用烤箱的消息了,就是价格不太合适,问我要不要买。”
      这些大娘大婶们县城都没去过几回,有些去县城的时候,甚至都不敢去那些看起来比较高大上的商场逛,她们哪知道什么商用烤箱卖多少钱?
      县城有没有店倒闭转让她们就更不知道了,所以赵如月随口就是瞎掰。
      她说得还挺有理有据,这些大娘大婶还真信了。
      “买别人用过的确实要更便宜点,可惜了。”
      “是啊,之前我亲戚家买了一台二手电视机,价格比买新的便宜一半,带回来洗洗干净,跟新的没多大区别,照样看!”
      “你亲戚在哪儿买的?还有的卖吗?”
      “我也想问呢,要是还有的话,我家也想买一台。”
      她们的注意力,很快转到某个大娘亲戚家,那个只花一半的钱买回来的二手电视上去了。
      跟那个见到没见过什么样,自家又用不上的商用烤箱,还是电视对她们更有吸引力。
      赵如月回到家,店里有客人在吃东西,她就叫宁绍明跟自己回房才把这事跟他说了。
      “你觉得还要不要买那家的房子?”
      赵如月是没办法决定了,最开始她是很生气,甚至后面连续好几天都郁闷得很。
      后来翻看存折,看到存折上的数字,还了堂妹两万块钱之后,她存折里的钱足有十三万!
      这十三万是他们预留的流动资金,加上买房尾款,再加上那兄弟俩赔偿的违约金的总和。
      相当于折腾一通之后,她上的夜校、平时的花销、摆摊的前期投入全都没花钱,反而还莫名其妙挣钱了。
      存款比以前都多!
      然后赵如月就不郁闷了。
      只是她对那兄弟俩依旧有偏见,无法判断这个房子还值不值得买。
      宁绍明有时候在某些方面,倒是比她理性一些,所以赵如月让他来决定。
      反正买了房子后,第一个去县城开店的人是他,自己的维修店还早着呢。
      其实宁绍明自己也没办法决定,他思索了一会儿说:“我得先去县城打探一下消息,可别又被人涮了,打探到消息后,我们再做决定。”
      卖家兄弟俩在卖和不卖之间反复横跳,跳得他一头雾水,非得先弄清楚怎么回事不可。
      赵如月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她不好直接跟宁绍明说。
      现在这个情况只能是拆迁的事没着落了,也不知道宁绍明去县城能不能打听得出来。
      两人说完事后,出来继续在店里忙。
      下午临近晚饭的时间,宁绍明正要挂上打烊的牌子,一辆车却缓缓在店门口停下。
      司机下车后走到后面,打开后车门。
      后座走下来一个人,宁绍明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个外地人,因为他这么热的天,还打了领带,还提着公文包。
      果然口音也不是本地口音:“不好意思打扰了,请问你们这里还营业吗?我老板有胃病,今天没来得及吃午饭,现在胃有点不舒服,想进店吃点东西缓一缓,不知道你们这里还有没有吃的卖?”
      宁绍明看司机扶着的人,唇色苍白脸色有点难看。
      看起来确实很难受的样子,点了点头,把打烊的牌子收起来,侧身让他们进店。
      “店里没多少东西了,只剩一点米粉,可能不够两碗,不过今天家里煮了大米粥自家人吃,你们不介意的话,我可以给你们煮点蔬菜肉粥?”
      脸色苍白的老板点点头说:“谢谢,那就给我的司机做一碗米粉,我要一碗蔬菜肉粥。”
      宁绍明笑笑说:“不用客气,就算我家打烊了,你随便去镇上哪户人家,大家都会热心帮忙的。”
      然后转头看向司机:“请问你要炒米粉还是煮米粉?”
      司机想了想说:“炒米粉吧,在县城的饭店吃过一回,味道不错,没想到这里也有。”
      “稍等,很快就好了。”
      粥不用生米煮,只需要加热再剁点猪肉末,再切点青菜碎放进去一起煮。
      他家恰好有提前腌好,预备今晚自家吃的猪瘦肉,分一点出来煮粥不碍事。
      猪肉末和青菜碎在粥水里翻滚时,宁绍明才起锅炒米粉。
      最后时间刚刚好,炒米粉和蔬菜肉粥是一起做好端出去的。
      宁绍明端着东西从厨房出去时,不经意间抬头往客人那边看了一眼,忽然发现那个老板的侧脸有点眼熟。
      但是他记不清是在哪里见到的了。
      宁绍明想:也许是在鹏城?
      可是听口音又不像。
      想不出来,他就没在深究,端着托盘一次把粥和炒米粉都端出去。
      本想放到桌上,可桌子被那个老板从公文包里拿出来的文件铺满了。
      宁绍明走到桌前的时候,那个老板正拿着一直红笔,在一张地图上画。
      看到宁绍明端着东西过来,他收拾出来一个角落,让宁绍明放下托盘。
      宁绍明放下东西打算转身离开的时候,桌上那张地图掉了下来,他想着人家身体不舒服,就帮忙捡了起来。
      捡的时候看了那张地图几眼,发现那竟然是他们县城的地图。
      地图上有几个地方被人用红笔圈起,其中好几个地方宁绍明都很熟悉。
      特别是城北的某个地方,那地方距离夜市街不过几条街,他们前段时间还想买那里的四间平房。
      但是仔细去看,那四间平房所在的那条街,并没有被圈进红圈里。
      它们在红圈边缘,差一点点就被圈进去了。
      还有一个地方是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会拆迁的地方,那个地方现在被圈起来了,就在红圈里!
      宁绍明不由心跳加速。
      “谢谢!”那老板的声音唤回宁绍明的注意力。
      他忙把地图放到桌上:“现在店里没有其他客人,你们有需要的话,其他桌子也能用来放东西。”
      “好的,麻烦你了,一共多少钱?”
      宁绍明:“炒米粉一份八毛钱,粥就不用了,我们每次煮来自家吃都吃不完,没定过价,也不好定价。”
      两个客人也没坚持说要给,不过司机直接给了一块钱说:“老板别找钱了,不够麻烦的。”
      宁绍明也没矫情地一定要给人家找钱,利索地收了钱说:“也行,你们慢慢吃,我先忙去了,有事往后面院子喊一声,我就能听到,要是这位老板肠胃实在难受,可以去我们镇上的卫生院看看,卫生院离这里也不远。”
      宁绍明说完,快速回到后面院子,往肚子里猛灌了一大杯水才冷静下来。
      赵如月看他喝得那么急,连声劝他慢点喝:“你今天怎么喝起水来跟个水牛似的。”
      “媳妇儿,我觉得我好像知道那兄弟俩为什么又来问我们,还愿不愿意买他们那四间房了。”
      赵如月疑惑道:“你跟谁打听的?还是我去浇菜地的时候,如玉又打电话来了?”
      “不是,我刚刚……”宁绍明详细地把刚才的事和自己看到的东西描述给赵如月听。
      赵如月听完半晌回不过神来,但是她也不敢轻易相信,事情会那么巧。
      她从院子另一个门绕出去,悄悄的去看店里还在慢慢吃东西的两个人。
      看了一会儿,没看出什么来,她正要离开,却听到店里的人说话了。
      司机问:“老板,要不要去镇上的卫生院给您买药?”
      那老板咽下嘴里的粥,摇头说:“不用,一碗粥喝下去,我感觉胃里好受多了。”
      “那下次我用保温桶帮您带点粥跟着。”
      “可以。”
      那个老板的声音……
      “我总觉得在哪里听过,但是又不敢肯定。”赵如月回到院子里后有些迟疑地对宁绍明说。
      她皱着眉,仔细去想,又想不起自己在哪里听过这个声音,而且那张脸她是完全没有印象的。
      宁绍明脑子也不断在回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见过那个老板,同时他手上择菜的动作也没停下:“真是奇怪了,我也没老啊,见过的人怎么就不记得。”
      “你对他的脸有熟悉感,我对他的声音有熟悉感,我们遇到过的人里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不对,没准还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