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穿越当县令

  • 阅读设置
    穿越当县令 第314节
      纪大人真的要走,他们怎么会舍得。
      所以即使纪楚千叮万嘱,让大家不要来送,各地百姓还是忍不住去问他什么时候离开。
      六月二十六清晨,天蒙蒙亮。
      纪楚跟李师爷他们便收拾好行装。
      来的时候是他们几个,加上李纹,纪振。
      走的时候有他们四个,还带上了十来个地方跟着的差役书吏。
      即使纪楚说,以后他们大概率不会回曲夏州,不知道会被派到什么地方,可他们依旧要跟着。
      说是能跟着纪大人做事,去哪都可以。
      安丘县出来的刘大江,陈永波。
      沾桥县跟着的温淳等人。
      甚至还有在数科做事的祝亚祝耘两兄弟,他们也是安丘县人士,如今在作坊园当差。
      听说纪大人要走,两兄弟一商量,定然要跟大人一起离开,说他们现在也是有用之人,愿意听大人差遣。
      加上弓春荣的一个堂弟,还有通拜村茶馆老板娘的侄儿,从常备军退下来的两个士兵,等等。
      再加上三四个人的家眷,他们队伍也不到二十人。
      对于从五品的官员来说,人数并不算多。
      但对于来的时候而言,已经不少了。
      纪楚看着众人,又看着后面的马车,趁着城门刚开,这会就走。
      小宋训导是为数不多被请来送他的,也是帮纪楚处理后面的事:“放心吧,这里有我,有什么事,咱们及时通信。”
      几人边走边说,到了城门口,小宋训导已经泣不成声。
      回想这几年的经历,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总觉得恍然如梦。
      改变他生活最多的纪大人都要走了,以后要如何,真的不知道啊。
      纪楚拍拍他肩膀,不再多说,可刚抬头,就看到城门外等待的百姓。
      按理说城门开了,他们应该排队进城才是,可大家都没动,而且门口的人明显比平时多。
      因为这些人,都是来送纪大人离开的。
      曲夏州各地百姓,但凡知道消息的,都携家带口过来,门口基本上都是人。
      要不是各县害怕出事,拦了一部分,只怕人会更多。
      曲夏州十七个县的县令基本都在这了。
      而他们手里,每个人都有一把伞。
      万民伞。
      上面有着无数百姓的名字。
      这是当地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敬仰之情。
      不是纪大人,他们真的不会有如今的生活。
      他自从来了曲夏州,无论哪一件事,都是为了普通人好。
      从冬日扶济,再到他走之前的良种分配。
      全都是逆着乡绅豪强们的心愿来的。
      数科一众人等,更是站在城门前道:“不让我们来送,是不可能的。”
      就是纪楚没说过自己什么时候走,可他们能打听啊,他们能观察啊。
      尤其是数科的匠人夫子们。
      自从纪大人为蔡夫子开辟一条路出来后,整个平临国的匠人夫子便不再罕见,如今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冲着这份恩情,若是不来送他,那他们算什么?
      纪楚看着众人的表情,深深一拜。
      都说他帮了大家,可殊不知如今的一切,也是大家一起建设起来。
      百姓哭声中,纪楚接过那几把万民伞,上面还有不少熟悉的名字,人群更有不少熟悉的面容。
      这次是真的要走了。
      近七年的时光,确实很不容易,但这也是美好的回忆。
      “走了。”纪楚朝众人摆摆手,翻身上马。
      去往下一个地方。
      原化州。
      或者说回原化州。
      能回老家,李师爷他们还是高兴的。
      上次回家修缮祖坟。
      这次更是衣锦还乡!还是朝廷钦差呢!
      说到朝廷钦差,跟他们一起上路的,还有京城来的传旨太监,因为差事已经办完了,这位大太监也不想挡着众人送别纪大人,故而更为低调。
      大太监一直往曲夏州走了不止一次,跟纪楚也算见过好几面,一直知道他名声好,可今日见了,更明白百姓们对他的感情。
      看着放在马车里的七把万民伞,大太监感慨道:“这,以后就是你的护身符了。”
      无论去哪,什么乡绅土豪,都不敢太过为难纪楚。
      民意如水,不可不在意。
      更别说,纪楚在曲夏州的威望如此之深,倘若做了什么针对他的事,整个曲夏州的百姓都会不愿意的。
      李师爷听大太监这么说,心里明显紧张。
      要用万民伞保护?
      这?
      但路上不是说话的地方,等到了一处驿馆,才认真谈事。
      而大太监又从身后人手里拿出一道圣旨。
      这道圣旨,才是真正的旨意。
      大概内容大家已经知道了。
      明面上奉命督办原化州四家武器作坊,快点做出武器,送到广宁卫,两浙,以及曲夏州。
      曲夏州排在最后,是因为他们这边危机基本解除,原本他们是最靠前。
      这些就不再讲了。
      重点在最后。
      暗地里让纪楚清查武器迟缓的原因,以及火烧库房的真实原因,
      那库房烧之前,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是有东西,全都被烧了。
      还是压根什么也没有,放一把火,完全是为了掩饰亏空。
      自古以来,查账都是要命的事。
      尤其是查军械的账目。
      能造军械的,家世背景,以及在军中的影响力,那都堪称底蕴深厚。
      所以这明面上的差事,选人都费了不少力气。
      不管选谁,各方都会有意见。
      要么是皇上担心官员包庇。
      要么工部兵器部的人,担心来个愣头青,或者来个真厉害的,发现点什么。
      选来选去,原化州出身的纪楚,就是最合适的。
      大太监说着,还给了纪楚一份名单:“这上面的人可以信赖,但也不能全信。”
      是当地守备军的指挥使,以及原化州衙门兵司的几个人。
      再者,还有一份当地士族的名单,看到为首的黎家时,纪楚微微挑眉:“黎家?”
      “对,这家底蕴不算深,但这些年有几个子弟做官,还算不错,可以试着拉拢。”
      大太监刚说完,就见纪楚跟李师爷笑:“那怎么不调黎士杰黎大人过来啊。”
      那是谁?
      得知这位黎士杰就在曲夏州司狱司做事,大太监直接道:“那又何难,现在让他跟上也行。”
      等交代完所有,又让人去调黎士杰过去,估计三五日就能赶上来。
      看到这位权限如此之大,纪楚就知道事情更严重了。
      说完,大太监深吸口气,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巧的印章:“此为建业侯印章,建业侯位一直空悬,特此借来一用。”
      建业侯,正二品的品阶,取自建功立业,文武双全之名。
      开国初期是有这位侯爷的,之后子孙后代不争气,便给收回。
      至今空悬百余年。
      皇上思来想去,想给纪楚一个护身符。
      自己的印章太过夸张,给个尚方宝剑,又怕纪楚真的把人都杀完了。
      皇上说这话的时候,其他人还奇怪。
      也就他跟薛明成知道纪楚真的敢。
      最后是薛明成提议,给纪楚一枚官衔大的印章,遇到难处,肯定能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