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穿越当县令

  • 阅读设置
    穿越当县令 第225节
      用最偏远地方百姓的话说:“又不是我死了爹。”
      不过要说毫无影响,那也并非如此。
      州城里很多事情,都变得低调不少。
      这也是有好处的,曲夏州这两年愈发火热,确实该压一压浮躁的风气。
      等到八月二十左右,城内便恢复往日的繁华。
      工业作坊园继续建设。
      各地的油菜籽商贩也陆陆续续过来。
      以及预定棉衣棉裤的,都在往沾桥县跑。
      所以纪楚找廖知州聊武备发展一事,也很合理吧?
      两人再坐下来聊武器装备,都收到许大人的信件。
      说是七月下旬那会,太子已经让人草拟火器重启的文书。
      可惜还未签发,皇上驾崩,宫里压着不少文书都没处理。
      这种时候,即便是太子妃都不能催促,何况其他人。
      而且太子殿下“专心丧仪”,一切都要做得“尽善尽美”。
      纪楚跟廖知州都无话可说,还是纪楚打破沉默道:“倘若这般,至少半年不能理事?”
      虽说各朝丧葬都有简化,倘若新皇着急点的,半个月一个月,就会正常上朝。
      如果真的要专心丧仪,还要尽善尽美,那就是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如今八月份了,至少要到明年二月份?
      这期间,只怕广宁卫仗都打两轮了,他侄子都该上战场了。
      此时书房里,只有廖知州以及廖知州的亲随,还有纪楚跟李师爷。
      听到纪楚的话,皆是唉声叹气。
      对于前者来讲,他们都是军中出身,恨不得立刻发展出厉害的军备,好让同袍兄弟们免受危险。
      对于后者讲,那也有自己的亲人在边关,李师爷唯一的儿子已经在路上了。
      可事到如今,只能再等等。
      毕竟太子的态度太明显了,谁会在这触霉头。
      就连许大人都是同样的意思,让他们不要着急。
      纪楚听着廖知州解释,也点了点头。
      既然不好再提火器重启,那就不提了,等等再说。
      可他想请求另一件事。
      “跟缝纫机相关。”纪楚说着,又开口道,“如今缝纫机的问题很明显,便是其中的钢铁太过粗糙。”
      缝纫机已经是曲夏州十分重要的物件。
      可以说这东西不仅让数科一战成名,更让曲夏州都在全国扬名,肉眼可见,以后还会是本地税收来源之一。
      话是这么讲,可纪楚硬生生拐到这里,让众人都觉得怪异。
      以前也没听你提起过啊,这是怎么了。
      而且缝纫机损耗大,之前不就提过吗,多数商户是可以接受零部件损耗的。
      纪楚继续道:“要说铁制品的粗糙,并不是尺寸差异,只要给出合理的标准,匠人们手工调制,还是能做出大家要的标准。”
      “问题就是在于,有些铁制品的硬度不够,承受不住高强度的压力。”
      廖知州等人刚开始还在点头。
      后来越听越不对劲。
      你说的这是缝纫机,还是火器?
      如今火器的问题,不就在于不稳定吗。
      炮筒跟火铳的杆部,大部分的问题都出在承受不住火药的威力,从而炸膛。
      纪楚道:“所以想请数科的夫子们,研究出具有稳定性的铁制品,最好可以大批量生产。”
      总之就是改进如今的钢铁制造。
      这需要一样东西。
      大量的煤炭,以及合理合法的索要铁矿。
      所以需要廖知州批准。
      只要研制的地点,就在工业作坊园啊。
      那边已经初具规模,可以进行研究了。
      说到这,廖知州已经完全明白纪楚的想法。
      上面还没松口让他们研究火器,那他们就不研究。
      可搞一搞钢材还是可以的吧?
      如今的缝纫机,缺的就是好钢材。
      如果能大批量地生产,那对缝纫机百利而无一害。
      纪楚拱手:“缝纫机可以提高全国的纺织进步,如果能把其价格降低,就更能走进千家万户,让缝制衣裳不再成为难事。”
      “而且好钢材,还能用在更多的地方,诸如本地的各项农具,以及各项运输行业,都能从中获利。”
      “这是于国于民的好事啊知州大人。”
      此话谁人不知。
      可你这也太大胆了。
      廖知州之前还在说,许大人不会是想错了,纪楚这人哪有反骨,可好说话了
      提什么答应什么,是上司最喜欢的那种官员啊。
      现在总算明白。
      倘若他们想做的事一致,纪楚确实听话得很,根本不用你多说。
      但是他要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完蛋了。
      拐弯抹角,都要完成啊。
      纪楚这分明是把火器拆解了,先研究其中用的炮管钢材,之后再说其他。
      但让廖知州拒绝吧,他又拒绝不了。
      因为纪楚想做的事毫无私心。
      为了他要上战场的侄儿?
      他若真的那么贪生怕死,早就把侄儿弄回来了。
      就是想加强各地的军备。
      而且他提到一件事。
      那就是好钢材,可以让各行各业都受益,只怕这也是他的肺腑之言。
      廖知州陷入沉思,并未第一时间答应,只道:“这事本官知道了,容本官想想。”
      谁料纪楚还没说完,他又道:“对了知州大人,如今各地逢年过节都爱烟花,咱们当地的烟花质量也不算好,数科有几位夫子,倒是对此颇有研究,倘若让他们去改进,必然更好。”
      停,别说了。
      纪楚啊纪楚。
      以后谁要再说你听话,那就是眼睛瞎了!
      众人这要是看不出来怎么回事,也就白活了。
      不让他研究火器,那好啊。
      他分阶段来搞。
      等到半年后命令下来,岂不是直接结合的。
      廖知州根本不怀疑他能不能搞出来。
      如今数科那群夫子,简直是神仙一般的存在。
      谁让有缝纫机这个石破天惊的先例?
      廖知州欲言又止,指了指门外。
      你先走,我们商议商议。
      正好,他也写信问问京中旧友,太子殿下是不是真的打算明年二月份再安葬先皇。
      如果真的这样,时间也太久了。
      趁着这个时候,很多地方都会蠢蠢欲动。
      廖知州心里也忍不住道。
      太子是好人,也是个仁德的君子。
      可这也太古板了些,应该适当变通一样啊。
      岂止廖知州这样讲,京城礼部的周大人他们,心里也是一个想法。
      甚至有人跟家里人说,先皇自己是个极端,觉得不妥,便教养出另一个极端,也不妥啊。
      不过都这样了,大家只能捏着鼻子认。
      恪守礼仪,谁又能指摘什么。
      倘若太子不是这般性子,估计早就被先皇忌惮,太子之位不会这般稳固?
      其中因果,真的是不好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