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穿越当县令

  • 阅读设置
    穿越当县令 第215节
      所以最后缝纫机到底能普及到什么时候,这还要两说。
      可这件事给大家带来最大的震撼,还是机器的效率,以及其中数学联盟的作用。
      被大家称为奇技淫巧的匠人技艺,以及被科举逐渐抛弃的数科,竟然这么厉害?
      而且那些劣势,肉眼可见的被慢慢改进。
      等于说,这是一个可以成长的机器,至于以后会成长到什么地步?
      多少人都不敢想。
      随着工业作坊园的开建,其他各地的数学家也被重视起来,有的地方,甚至由当地官府扶持,也想让他们创造奇迹。
      只有要这个趋势,便是最好的。
      纪楚感慨万千,回去直接睡了个好觉。
      忙忙碌碌那样久,心里终于踏实了!
      管他外面忙的热火朝天,他先睡一觉再说。
      这一次,纪楚竟然从当天傍晚,一直睡到第二日中午。
      期间乐薇还进来看过好几次,见他真的只是睡觉,这才放心,而且不让人打扰他。
      相公是该好好休息了。
      这样大的事,睡的时间长点,这也很正常。
      安建三十五年六月初六,纪楚在家睡觉的休息都能传到州衙门,众人想到他最近做的事,自觉不去打扰。
      户司跟工司主事,自然也不去找他。
      廖知州也特意吩咐,最近几日让他好好歇歇。
      估计整个平临国,也只有纪楚一个人睡觉,需要长官亲自吩咐不要打扰吧?
      这让纪楚都有点好笑。
      睡个觉而已!
      真的不至于!
      等他再去衙门的时候,还未到工司户司,就被廖知州身边的人请走了。
      廖知州身边的长随都是兵士出身,看向纪楚的眼神里都带着尊敬,慢慢都是感激:“纪大人,廖知州有请。”
      走到途中,长随忍不住低声道:“大人,真的多谢您。”
      谢什么?
      这位长随解释:“我有个兄弟就在广宁卫当兵,今年他能分到棉衣棉裤,真的要多谢您。”
      在廖知州身边,长随更知道纪大人为此做了多少努力。
      从一开始,纪大人就在帮他们跟富户们抢棉花。
      为了不让所有棉花都成为白叠子,他真的做了太多。
      甚至不惜得罪隔壁的永锦府。
      若不是他真的有本事,那马家搞几次事,都能让他以后官途不顺。
      说起来那马家敢跟官员作对,就因为更有钱的永锦府,还以为纪大人无权无势。
      虽说这些都过去了,可他们永远会记在心里。
      远在广宁卫的将士们,更会记在心里。
      纪楚没想到是这件事,笑着道:“也是广宁卫的将军一直在想办法,否则不会找到我这。”
      相隔几千里,若不是真的为士兵考虑,不至于千里迢迢赶来。
      所以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没想到来了廖知州这里,讲的竟然也是这件事。
      不过跟长随的转达不同,廖知州直接给了他厚厚一沓信件道:“这些都是最近寄到衙门的,你看完咱们再聊吧。”
      廖知州依旧严肃,但特意让人腾了个茶室,让纪楚专门去看。
      这着实是厚厚的一沓信件,几乎来自五湖四海。
      平日家人朋友的信件,肯定是送到家中,这些通过官府送来的,则是各地同僚的信件了。
      茶室里清静,还有随从端上茶点让他慢慢看。
      李师爷依旧帮他粗粗分类,其中一类是完全不认识的官员,这次并非请求棉籽,毕竟到现在为止,该要棉籽的都已经要了。
      这部分官员是在问数科潜力,以及数科跟匠人之间怎么才能融合,在请求方法。
      还有人在问数科前景等等。
      纪楚挑了几封言之有物的信件,准备回家细细回复,其他则由李师爷代笔。
      还有则是问棉被服售卖的。
      这部分基本都是严寒地带的官员,他们听闻棉被服价格不算昂贵,所以想给当地采购一些。
      尤其是各地常备军,对此都非常热切。
      甚至连中央军都有人在问,不过说的并不算正式,估计还是顾及棉花名声的。
      通过这次跟广宁卫的交易,曲夏州站桥村的棉被服买卖彻底稳固。
      这是一项可以做千百年的买卖了。
      还有几封信是由京城寄来。
      许大人亲自写信,让他不用担忧那些传言。
      什么人走茶凉,什么巴结上司这种,都不用管,许大人相信他的为人。
      如今还在给许侍郎做副手的裴大人还调侃他:“若不知道你的为人,那咱们白白相处好几年。”
      这些信件是为了安他的心。
      好在事情都已经解决,完全不用担心。
      而且许大人及时跟永锦府交涉,更让他在这次混乱中完美脱身。
      纪楚肯定是要回给许大人,裴大人的。
      甚至还有周大人偷偷写信来说,说棉花标准定的好等等。
      虽远隔千里,大家依旧没有改变。
      默契维护这件事,并且终于给做成了。
      特别是棉花标准一出,终于让所有人消停。
      想要棉衣的穿棉衣。
      想要白叠子的高价买白叠子,各有其好处。
      最后一封信,让纪楚意外又不意外。
      来自广宁卫邓将军。
      也就是邓成的父亲,这也是他被称为邓三少爷的原因。
      这位邓将军当年在广宁卫力挽狂澜,一直镇守边卫,吃尽严寒苦楚,方稳定当地。
      之后他的大儿子也被调过去,并非是谋私,而是那边太苦,很少有年轻人主动过去。
      父子两人一起坚守,如今的广宁卫的才不会被外敌入侵。
      从信里就能看出来,邓将军是个极稳重的大将,文辞也不同一般人,先是感激纪大人的帮忙,还表明他们知道这些棉衣得来不易等等。
      更说明了这些东西对当地将士的重要性,以及往年冬日的苦寒。
      一封长长的信件,感谢两字并不算多,可满满都是诚意。
      邓将军让他知道,这些来之不易的棉衣棉裤可以救活多少人,拯救了多少士兵,又让当地带来多少变化。
      这是让纪楚得知他的辛苦没有白费,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记得,大家也因为你而改变。
      写到这,邓将军最后道:“东西北四千里,同守平临国。”
      广宁卫在东北,曲夏州在西北。
      同为边卫,同守平临国。
      我们虽然相隔了四千五百里地,我们虽然从未谋面。
      但我们都在守卫同一片土地,同一片百姓。
      这是一封来自遥远地方的信件,在那里的人们,也在做同样一件事,保护百姓,让普通人可以安稳度日。
      纪楚收起信件,平复心情。
      他就知道,这些努力非常值得。
      第76章
      看完所有信件, 纪楚认真收好,让李师爷带回家中,很多信件都需要回复。
      再吃口茶, 他就要去见廖知州了。
      廖知州跟之前一样,浓眉严肃, 看到纪楚过来, 稍稍放松道:“老邓就是多愁善感,那信一看就很长。”
      说起这个, 纪楚也笑:“邓将军太客气了。”
      “不是客气,这是解决了他心腹大患。”廖知州说起广宁卫, 又提到那边的战事,微微摇头道,“不管怎么说,算是有了棉衣。”
      其实那事透着蹊跷。
      就因为皇上生病,所以不禀告战况,一直到今年年中, 大家才知道这事。
      好在因为这个, 太子殿下亲自拨钱, 让他们采买军需。
      纪楚这边的棉衣也来得恰如其分,所以邓将军感谢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