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穿越当县令

  • 阅读设置
    穿越当县令 第154节
      纪楚直接道:“官学数科冷清的本质是什么。”
      书房里,李师爷,小宋训导,纪振,李纹,都面面相觑。
      李师爷先道:“没有前途。”
      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因。
      如今科举不考,所以没有前途。
      等于官方层面都不鼓励,谁还学这个干嘛。
      就跟现代的高考一样,如果把数学去掉,你看学数学的人还多吗。
      所以想要扶持一样东西,必须考虑实际的发展,否则就是无本之水,投入再多也没有办法。
      官方的数科冷清。
      可蔡夫子的匠人之学却异常火热。
      多少子弟都想拜他为师。
      为何?
      因为学一门手艺,以后就有饭吃,也就是有前途。
      纪楚直言:“让匠人学进官学数科,不是在救匠人学,是在救数科。”
      这也是纪楚最初的想法,以及现在也坚信的。
      蔡夫子固然想要官学的背书,想要被承认。
      但归根到底,是官学的数科,更需要蔡夫子才是。
      可惜这个简单的问题,很多人不明白。
      就算明白的人,也会装作不知道。
      谁让官学是清高之地,匠人以及匠人的工具,不能进去。
      有些事无关对错,就是观念问题。
      甚至连蔡夫子的融入都需要调和。
      到底谁是大小王!
      你们分不清吗!
      正是头一次去官学时,发现这样的问题,让纪楚深知一件事。
      想要靠时间磨合。
      想要强行改变大家的观念,只怕是不成了。
      “也怪我,想得简单了。”
      纪楚刚这么说,小宋训导就道:“别啊,是那些人迂腐,不怪你。”
      事到如今,怎么办才好?
      总要有个解决之法。
      纪楚对李师爷点点头,李师爷铺开一张曲夏州州城地图,上面标注了几个地方。
      之前张推官帮他找宅子的时候,对衙门的房屋还算熟悉,故而专门去找他帮忙,找到这几处废弃的官署。
      “这是?”小宋训导疑惑。
      纪楚指了几个地方,特别是官学附近的一处:“这个官署,原本就是州学藏书用的,但之后官学里面修了更好的藏书阁,便把藏书转移,这地方直接空出来。”
      而且这个地方,距离州学数科位置十分近,走路一炷香的时间就能到。
      纪楚不卖关子,直接道:“我想把这个地方要过去,专门给数科用。”
      什么叫要过来?!
      什么叫给数科用?!
      小宋训导蒙了,这官署至少能容纳三四百人,直接给数科?!
      他们数科有那么大的脸吗!
      前几日经科想要几套桌椅,都只能各处去借啊。
      他们数科倒好,直接要个官署开分校?
      他作为数科训导,都没敢想这么好的事!
      出于对纪大人的信任,小宋训导还是道:“要怎么做啊,官学本就烦咱们,怎么可能给咱们新官署,专门做数科的地方。”
      “怎么不会给。”纪楚笑,“倘若不给,那匠人的器具,就真的要搬进来。”
      “而且咱们接下来要招的学生,不论出身地位,都能进官学读书,老夫子们受得了?”
      啊?
      这是什么意思。
      李师爷差点跌倒。
      这也行?!
      首先,蔡夫子进官学,已经开天辟地头一遭。
      现在还要让匠人器具都运过去,那老夫子们肯定不高兴,倘若再把学生门槛降低,招些他们看不上的人会如何?
      会发疯!
      肯定会生气的!
      跟这些相比,申请一个废弃不用的官学,作为分校,好让数科的新“教具”,以及新学生分开,便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这样大家谁也不打扰。
      “如果不答应呢?”小宋训导深吸口气,“他们直接砍掉这部分,也有可能。”
      人家根本不受威胁,直接不同意就行了。
      纪楚再次强调:“是匠人学救数科,不是数科救匠人学。”
      如今反对蔡夫子他们的,有两类人。
      一类是糊涂蛋,就是觉得匠人三教九流,压根不想接近。
      另一类则不同,他们深知各项利弊,只是碍于官学面子不同意。
      这两类人,前者最难沟通。
      好在纪楚他们不需要跟前者讲,只要跟后者,也就是学政讲清楚即可。
      提到学政,小宋训导张张嘴:“他老人家根本不想见咱们啊。”
      “要不然直接找知州?”
      说完之后,小宋训导也觉得不对。
      之前塞蔡夫子,便直接找的许知州,那时候还能说,纪楚不是这里的官员,不好直接找州学学政。
      如今都州城做官了,不能再绕过他。
      而且这件事,只能他去说,纪楚去都不行。
      作为数科训导,他小宋才是最适合的人。
      纪楚见他明白过来,认真道:“我说你听?”
      这就是要教他怎么讲了。
      小宋训导深吸口气:“来,我全都背下来。”
      三月初一,数科小宋训导在州学的研学处晃悠。
      他在等一个人!
      官学学政王大人!
      之前他总是绕路走,现在不一样了,必须见到王学政!
      还好王学政每日都来官学,他很快就被请到书房,还正好跟经科训导擦肩而过。
      经科训导哼笑:“我们弄到桌椅了,不用你们的了。”
      啊?
      还提桌椅的事啊。
      小宋训导给了个笑脸,我们要的东西吓死你!
      等他见到王学政,先是认真拜见,就听上司道:“你是老宋的侄儿,不用那样客气。”
      “最近数科可还好?”
      王学政此刻心情还不错。
      毕竟蔡一繁的名声好起来,听说他数学水平确实不错,能跟另外三位夫子差不多,也证明他们官学没有收错人。
      这样无论对哪里,都算有个交代。
      小宋训导连忙道:“还可以,已经准备招学生了,蔡夫子也准备好教学。”
      招生?
      教学?
      王学政心道不好。
      那边小宋训导已经开始侃侃而谈。
      一会说无论出身门第,一会说匠人之学如何如何,再说蔡夫子那些工具可以摆满整个院子。
      “只是有个弊病。”小宋训导道,“锯木头的时候,声音有点大,好在数科僻静,应该不会打扰经科学生。”
      这叫弊病?!
      这叫有辱斯文!
      王学政冷笑:“谁教你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