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穿越当县令

  • 阅读设置
    穿越当县令 第29节
      “这种小买卖,值得那样兴师动众吗。”
      更有精于算计的,扣掉运费,扣掉人力,落到罗玉村三十一户蜂农头上,每家顶多得五钱银子。
      就连衙门的马书吏都道:“咱们县令大人,为什么要做这样小的买卖。”
      旁边做事的谢书吏头也不抬:“你家要是多出五钱银子,你高兴吗。”
      肯定高兴啊!
      “普通农户家里多出五钱银子,他们高兴吗。”
      不仅高兴,甚至欣喜若狂吧。
      这两句话回答马书吏的疑问。
      对于县里大户来说,五钱不过是他们一顿酒菜。
      对县衙官吏来说,或许是一个月的家用。
      但对普通百姓,却是一年到头手里能攒下的银子。
      所以银钱虽少,却不能不重视。
      而且这只是个开始而已。
      万事开头难。
      开头是二十两银子,整个安丘县呢?
      等到百姓们尝到甜头,以后又会是多少?
      马书吏只觉得,他狭隘的目光好像被开拓了一般。
      此时罗玉村的弓春荣他们,终于到了州城。
      他们不敢耽搁,直接按照纪县令的指点,去了安丘县前任张县令,如今的张推官家中。
      那张推官本来还有点蒙,看完纪楚的书信,大大松口气:“你们安心住下,本官会找门路的。”
      “放心,糖这东西绝对不缺买家,而且你们辛辛苦苦送过来,已经解决最大的难题了。”
      这话没错。
      糖本身不愁卖。
      只是苦于不好运输罢了。
      只要安丘县解决了运输难题,轻松就能卖完千斤,甚至万斤。
      当天下午,就有铺子给包圆了,甚至还道:“若还有这种质量的蜂蜜糖,有多少我们收多少。”
      弓春荣立刻道:“当真?以后有几万斤呢?”
      “几万斤怕什么?我家可是有商船的,把这么好的糖往码头上一拉,直接运到天南海北。”
      毕竟出了西北,运到平临国繁华之地。
      这些东西的价格,都能直接翻倍。
      “蜂蜜我也收,只要你们能运过来就好。”
      弓春荣摇头:“这路不好,运过来肯定有折损,做成硬糖就是方便运。”
      那掌柜也理解,点头道:“道路确实是个问题,前些年官道还好些,这些年没人修缮,坑坑洼洼的。”
      二十两银子到手,弓春荣一行人喜笑颜开。
      太好了!
      卖出去了!
      反而张推官看得有些心酸。
      对普通百姓来说,这银钱足够多了。
      那些商贾不愿意跑的,他们愿意跑,其实就是用血汗来换银子。
      至于他为什么会爽快答应。
      还是因为纪楚的信。
      或者说因为他的愧疚。
      上次他在信里流露出的一丝愧疚,就被纪楚精准捕捉到。
      既然对安丘县百姓有亏,那就好好补偿吧。
      作为田税极重的祸首之一,或许他不是直接参与的,却也是受益的。
      纪楚肯定不会直接跟这人划清界限,而是能用则用。
      此事让州城户司知道后,还皱眉道:“安丘县真的穷到这种地步了?二十两银子的买卖,都要县令亲自指点。”
      怪不得今年的田税那样少。
      “他们县今年还欠三万一千两税款,能交上吗。”
      张推官也不知道。
      其他官员更不知道。
      总之曲夏州官场上,对如今安丘县的印象只有一个,穷,特别穷。
      这些评价纪楚自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大概会点点头,没错就是穷,大人们要不然捐点?或者减免点税款?
      他现在正听弓春荣他们汇报情况。
      来回十天时间,算是给安丘县硬糖买卖开了个好头。
      特别是对安丘县的蜂农来说。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别说什么价格不高,能卖出去就行啊。
      多一文钱,那也是钱。
      罗玉村三十一户蜂农,各家拿着几钱银子,别提多兴奋了。
      辛辛苦苦养蜂,确实有收获。
      都是他们辛劳的报酬!
      这让原本不想养蜂的农户也动心了。
      既然能赚钱,要不然他们也养?
      反正他们最不缺的就是力气。
      安丘县其他各地也是如此。
      甚至有些蜂农都打算明年不养了,毕竟养了也没收益,何必呢。
      现在告诉他们,养,继续养。
      只要你们有蜂蜜,县令大人就帮你们想办法卖出去,这还有什么理由不养啊。
      弓春荣再次忙碌起来。
      先由县令夫人他们教制糖,再由弓春荣等人前去收货,一并送到州城去卖。
      第一批是二十两银子。
      第二批便是一百两。
      等到今年第三批,也就是今年最后一批蜂蜜糖送出去,价值整整三百两银子。
      安丘县二百多户养蜂的人家,全都因此获益。
      各家看着手中的银钱,眼里写着不敢置信。
      辛辛苦苦一年,真的能挣到银子?
      这些不是银子,是他们家人的衣食,是冬日的炭火,是终于能把家里的房梁修补修补,不再漏风漏雨。
      对于他们可不是一点小钱,是让日子过得更宽裕的大钱。
      八月初,县学门口挤满想要来学习养蜂的农户。
      以前有人过来学,却不如现在这么多。
      毕竟大家都看到好处了啊。
      他们也要学!
      他们也想养蜂,做糖果!
      纪楚看着门口挤满的百姓,自己都傻眼了。
      要知道,他推广养蜂,推广制糖。
      只是种油菜的附属产物啊,只是为了让农作物授粉更充分。
      赚钱只是顺带的。
      现在好了,油菜还没收获呢,似乎就已经改善了不少人的生活?
      李师爷正在感叹纪楚的厉害,就听纪大人道:“不好。”
      什么不好?
      “养蜂的人多了,农作物不够,那蜂蜜的产量就会降低。”
      啊?
      这是什么意思?
      纪楚深沉点头:“跟和面是一个道理。”
      农作物多,蜂蜜少,等于授粉不充分,粮食减产,农户们白做工。
      农作物少,蜂蜜多,等于花粉不够,蜂蜜减产,蜂农们空辛苦一场。
      这不就是另一种意义的面多了要加水,水多了要加面???
      纪楚扶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