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阅读设置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5节
      刘盛噗通跪下,老老实实的道:“陛下冤枉啊,老奴只是……只是被这名单给吓住了。”
      朱元璋冷笑道:“莫说是你,就连咱都被吓到了。”
      “起来读给朝中的衮衮诸公听一听,让他们也看看咱大明的官,胆子有多大。”
      刘盛连忙起身,开始读了起来。
      口供其实并不是特别详细,只说他勾结六部官吏,伙同地方官群吞官粮,征收苛捐杂税等。
      具体是伙同哪里的地方官,这些官员的名字叫什么,一概没有提。
      然而这些信息已经足够轰动了,朝堂都出现了嘈杂之声。
      王志、麦至德等人已经手脚冰凉,赵瑁竟然全招了?他就不怕被诛九族吗?
      罪名介绍完,就是名单。
      当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人的名字,被念出的时候,朝堂再无一人敢发出一丝声音。
      所有人都在恐惧。
      朱标也露出骇然之色,他知道陈景恪告御状的真相,也知道毛骧在做什么。
      但绝对没有想到,此案竟然牵扯到了这么多人。
      六部尚书算上已经进诏狱的赵瑁,有两个参与,六部侍郎有九个参与,侍郎以下官吏九成皆在名单之上。
      可以说六部基本全军覆没。
      众人下意识的浮出一个念头,莫不是皇帝想借此清洗朝堂?
      下一刻他们就将这个想法掐灭了,皇帝虽然杀人不眨眼,可也不会无缘无故杀人。
      更不会将六部洗一遍,这引起的动荡实在太大了。
      那就是毛骧在打击异己?
      不对,他还没这个胆子将六部给一锅端了。
      赵瑁故意攀咬拖人下水?
      也不对,他想拖人下水,第一目标应该是都察院,而不是六部。
      那就剩下一个答案了,这份口供是真的。
      而且很多人都露出了沉吟之色。
      赵瑁集团做的事情,其实很多人都听说过。
      比如行脚钱之类的苛捐杂税,很多人在地方上任职的时候,甚至都征收过。
      收上来的税款,三分自留七分上供。这是老规矩,所以他们也没有怀疑。
      毕竟大明的俸禄太低了,没点灰色收入都活不下去。
      现在才知道,这竟然不是地方特色,而是一个贪污集团搞出来的。
      想到这里,他们也心中一沉,不会牵连到我身上吧?
      “噗通……”被点到名字的人纷纷跪在地上喊冤。
      “陛下臣冤枉啊。”
      “陛下明查啊,这定是赵瑁攀咬臣。”
      “这定是毛骧伪造罪证打击异己。”
      “陛下,纵使有贪腐,又怎么可能六部官吏全部参与。”
      “是啊陛下,臣冤枉啊。”
      看着跪在地上的这二十几个人,朱元璋肺都要气炸了:
      “呵呵……是不是冤枉的一查便知,毛骧。”
      “臣在。”
      “将这些人打入诏狱,好好查一查,不可冤枉了一个好官。”
      朱元璋说到‘好官’这两个字的时候,还加重了语气。
      “遵旨。”
      享受着群臣忌惮的目光,毛骧心中前所未有的兴奋。
      这种掌控生死的感觉,实在太让人陶醉了。
      尤其是之前高高在上的人,现在如丧家犬一般跪在自己面前,更让他沉迷。
      “来人,将他们抓起来打入诏狱。”
      一群锦衣卫冲进来,将这些人的官帽打落,拖死狗一般的架走。
      剩下的人也噤若寒蝉,不少人腿脚发软。
      看着被拖走的人,李善长眼神惊疑不定。
      不夸张的说,这些人里至少四分之一都是淮西一系的官员,还有四分之一左右是江浙系官员。
      这还是胡惟庸案被清扫过一轮,之前更夸张,朝堂三分之一淮西系可不是夸张。
      只有江浙系才能和他们掰掰腕子。
      所以李善长怀疑,这是不是皇帝准备对淮西和江浙系动手?
      不行,不能再任由皇帝这样下去了,必须要想办法阻止。
      想到这里他咬咬牙,出列道:“陛下,此事牵连甚广,恐锦衣卫力有未逮,臣请大理寺参与查办。”
      群臣也是眼睛一亮,纷纷出列赞同这个提议。
      让锦衣卫审太危险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借此将自己拖下水。
      大理寺也是文官一系,有他们在大家都安全的多。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李善长一眼,他早就猜到群臣会提出这个要求,只是没想到竟然是李善长带头。
      “你们不说咱也会这么做的,吴庸何在。”
      吴庸脸色一苦,他是真不想插手这个案子,可他是审刑司的刑审,大理寺就归他监管。
      这种事情他怎么都逃脱不了的。
      “臣在。”
      “咱命你同锦衣卫一道审查此案。”
      “臣……领命。”
      朱元璋又扫视了一圈众人,寒声道:“谁敢阻挠此案,以同谋论处。”
      “是。”
      “退朝。”
      朱元璋甩袖气冲冲的离去。
      直到他走远群臣才敢动。
      他们就想找朱标询问一下,却发现他已经不见了踪影。
      询问内侍才知道,他跟随朱元璋一起离开了。
      事实上朱标也同样很着急,此案太过于骇人,他必须要清楚才行。
      陈景恪得知此事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还是在杜同礼那里听到的。
      即便已经知道‘郭桓案’牵连甚广,得知六部几乎全军覆没,他也咋舌不已。
      也终于有些理解,朱元璋为什么这么敌视官吏,这么痛恨贪官污吏了。
      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
      关于洪武四大案,上辈子陈景恪详细的了解过。
      他个人认为,除了空印案是老朱太敏感之外,另外三起案子都没啥大毛病。
      蓝玉案虽然牵连有点广,但他本人行事嚣张跋扈,做的事情也犯忌讳,被杀也不算冤枉。
      胡惟庸案就更没问题了。
      他有没有造反不重要,打击异己壮大淮西派,试图架空皇帝,换成任何一个皇帝都是必死的。
      至于郭桓案,陈景恪认为是四大案里最不应该有争议的。
      六部自侍郎以下全部涉案,涉及十二个布政司,侵吞官粮几千万石。
      征收的苛捐杂税加起来更是天文数字,被逼着卖儿卖女的百姓不知道有多少。
      这样的贪官污吏杀多少都不为过。
      至于那些被株连的地方大户,很多人为他们喊冤。
      说他们是被逼着替贪官填补亏空,也是受害者,为何要将他们也一起打击了。
      但陈景恪认为,他们之中或许有被冤枉的,但大多数都是罪有应得。
      很简单的道理,洪武朝是鼓励百姓告御状的,到皇宫门口一跪就能直接见到皇帝。
      真被威胁了,大可以进京告御状。
      别说没有那个能力,普通百姓没能力,士绅大户也没能力吗?
      而且有几个大户是靠努力富起来的?
      二十一世纪,靠勤劳致富尚且都是笑话,更何况是古代那种社会。
      还有就是,那些官吏敢无条件逼迫那么多大户,帮他们出钱粮吗?
      他们就不怕有人进京告御状?
      大概率也是钱权交易,你帮我填亏空,我当你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