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樊笼

  • 阅读设置
    第5章
      只是尺寸略显小巧,林忱有些奇怪,于是略略抬了抬眼,便见一双戴金钏的玉手亲自掀开了车帘,轿夫压车,那女官人便利落地下车来。
      “平城的冬天真冷啊!”
      这是她说的第一句话,连带着阳光下的飞雪,一直扑到林忱的耳朵里。
      从此之后,只要想到这个人,林忱心里便涌起一股冰凉又新奇的音调。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女官人。
      不知是什么品级,也不知名号,但确确实实让人想要探寻。
      于是林忱便没有弯腰,她还想看看。
      谁料一旁的衙役先急了,他一面率领门口的守卫恭迎,另一面狠狠压了一下林忱的脊背。
      “常侍大人来了,快跪下!”
      他的手刚搭上林忱的衣角,只觉得手下一空,转眼这人已经退后了半截。
      衙役脑子还没转弯,这一动作反到惹了女官人注意。
      她停了脚步,瞧了一眼是谁在喧哗吵闹。
      “嗯?”她轻哼了一声。
      衙役当即浑身冷汗,扑到地上不敢抬头。
      林忱垂着眼睛,手还藏在袖子里,随着他微微躬下身去。
      “怎么这还有位小师父。”她的话里没有怒意。
      林忱行了个佛礼,正欲告辞。
      那女官人反到上前来,轻轻搭上了她的肩膀。
      “没想到只是路过的缘分,也能见到这样清秀的面相。”
      林忱身子一僵,有意后退,女官人又松开了手,说:“难得。”
      她笑得温和,随手从怀中取出一方帕子,擦了擦林忱眉毛上的霜雪,然后便把帕子挂在了林忱的手腕上。
      “小师父慢走。”
      说罢,她自己倒是先抬起了脚。
      林忱怔了一怔,一时不察,对方已经走远了。
      她还没来得及抬起头看看对方的长相,从这样的距离,她只能瞥见那身红色的官服下摆与裹在外面的黑色宽袍。
      待反应过来,心里又骤然的不舒服,仿佛被动地叫人戏耍了一番。
      林忱冷淡着脸,百感交集,最终把那帕子团成个团,塞进了袖口。
      门内,女官人走着,身边的侍女嗔道:“姑娘,你又随意把手帕给旁人,你忘了上次涟娘训话,还特意骂了你这事!”
      萧冉笑了笑,说:“你听她嘴上不饶人,心里其实一直在看热闹呢。再说,你见过比那小师父更俊秀的女孩子么?”
      侍女扁扁嘴,说:“在我心里,我家姑娘是上京最好看的姑娘。”
      萧冉笑得更欢了。
      第4章 春花
      萧冉踏进厅堂,立马闻见一股靡靡的暖香。
      外面是飞霜严寒,屋里却暖得如同四月,温好的酒香夹杂着鲜花的气味,知州赵轶并几个府衙官员一同笑面迎上来。
      “萧常侍,百闻不如一见,原来年纪这样轻。”
      “毕竟是萧相公之后,少年英才啊!”
      几人巧妙地不去提萧冉的性别,也不和她有肢体接触。
      萧冉早就习惯了众人这样暗带打量又装模作样的热情。她笑着,眼睛亮晶晶地巡视了一圈,伸手虚扶了一下这几位。
      “几位都是年长于我,赵知州更是我父亲的学生,就不必拘礼了。”
      熟料她这一伸手,其中有个年过七旬的老官人竟给骇得后退了一步。
      “你你…”老大人颤抖着伸手,活像被夺走了贞洁的良家烈女。
      萧冉的笑半分没淡,反而上前一步,关心道:“大人可是身体不适?”
      老大人身边的学生赶忙拉住了他的袖子,只差上前一步捂住他的嘴。
      “老师今日是有点不适…”学生尬笑道。
      东道主赵轶见气氛不对,赶忙道:“诸位快入座,今日有陈年的竹叶青,歌舞也是极好的。”
      萧冉满含笑意地冲那位大人点了点头,随后坐上了主位。
      “此次太后遣我北上巡查,实则是为了历练。我虽跟着太后多年,却没学到多少真本事,难为她老人家分忧。与各位大人在一起,还请多多赐教才是。”
      她斟着酒,看向座下。
      方才那老大人正从眼皮子底下窥看着,仿佛萧冉是个什么珍奇物品。
      然而看了半天,也不过觉得是位相貌美艳的少女罢了。因为穿着官服,那份艳色被压住些许,红色的袍子又添了些少年得志的意气。
      “嗯…”他开口道:“我等在平城,无甚机会面见天颜,见一见太后派遣的使节,也算仰慕圣恩了。”
      萧冉转了转酒杯,顷刻间就品出了这话里的意思。
      仰慕圣恩。
      如今朝堂是谁在主持局势分明,平城这些老顽固却依旧以为天下是世家的天下,皇帝才是他们心甘情愿扶持的傀儡。
      “看来大人是不打算问一问太后凤体了。”萧冉可惜地叹了声:“毕竟,只有太后凤体安康,陛下才能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成人,大人你…才得以仰慕皇恩浩荡啊。”
      那大人冷哼一声:“老夫姓张,当年家父随着太祖皇帝定天下,张家五代封候,怎么轮到你一个小姑娘说教。”
      萧冉单手撑着桌案,想,瞧瞧,说不拘礼,这人还真就不客气上了。
      她与张大人对视,真诚笑道:“对,的确是晚辈冒犯了。”
      她往身后的狐皮椅子上一瘫,仿佛刚才都是无心之言,说:“都怪我,学人家打什么官腔,扫了诸位大人的兴。”
      萧冉一举杯:“各位尽情。”她冲着赵轶道:“我瞧这歌舞寡淡了些,难道是因我在场,大人特意撤了许多好戏?”
      赵轶讪讪地笑。
      萧冉品了品杯中的琼浆,说:“我的名声,看来还未败到平城来啊。”
      她这话一出,底下人也不禁回忆起那些惊世骇俗的传闻来。
      虽说传闻终究是传闻,但没有空穴来风的道理。
      这位常侍大人在上京,那名头可是响当当。
      传说她十四岁时曾于家中邀请了第一位入幕之宾,十五岁时又公然抛了手帕给一位新晋书生。更骇人的是她搬出自家立府之后,夜夜笙歌,那丝竹歌声在京城夜色中回响不绝,遭了许多同僚的弹劾。
      但奈何人家有太后护着,又是文渊阁的领头人。一个女子,这样放浪形骸,竟也没有被浸猪笼赐白绫,还好端端地指示起他们来了。
      赵轶小心道:“那不然…换一换?”
      他自然不是什么正经人,事实上,在座的除了那位张大人和他的学生是平城元老,剩下的都是随着任期调来的过客,互相之间都没必要端着。
      萧冉拍手称好,那些舞乐没一会就撤了。
      后上来的舞女们腰肢款款,弹琴奏乐的男子们个个白净清秀,衣着清新。
      萧冉看着这难得的组合,向赵轶投去一瞥,后者一副恭谨献媚的表情,显然是没有张大人那么硬气。
      “阿乐,你过来。”赵轶冲其中一个乐师招招手,叫他给上边的萧冉送果品。
      张大人时刻关注着这边的一举一动,张开的嘴还来不及出声,便看见那乐师已在萧冉身边跪坐下来,两人挨得亲亲密密地斟酒说笑了。
      “真…真是…伤风败俗!”他哆哆嗦嗦地出列道:“我身体不适,先行回府了。”
      赵轶留道:“张大人别啊…这还……”
      他追着人一路出了门,最终还是没追回来,只得咂咂嘴,回来接着陪客。
      堂中人暗暗相觑,不一会,几个人跟着出列告辞。
      他们走后,宴会上只剩下两个门子、一个赵轶的主薄。
      赵轶与萧冉脸对着脸,相互瞪了一阵,后者悲伤地说:“看来是我太年少轻狂了,张大人不意与我为伍,改日我去向他登门致歉。”
      赵轶忙说:“欸不不不,常侍不必自责。”他冲着其余几人道:“行了,都下去吧。常侍大人心情不爽,有我作陪即可。”
      堂中人一空。
      萧冉敛了笑,推开乐师,懒懒道:“逢场作戏也不容易,凭白挨了许多白眼。”
      赵轶打发了乐师,陪笑道:“无妨,几个老贼罢了,过几日就让他们走好。”
      萧冉道:“哦?大人如此自信?平城老牌世家盘踞,你确定能在城外守军反应过来之前成事?”
      赵轶道:“在下奉太后之名,在此蛰伏多年,城外守卫里又怎会无人?”
      “那便好。”萧冉缓缓道:“这是我为太后娘娘办的第一桩事,必得漂亮些。”
      **
      转眼间,春日来到,寺中遍山扬起飞花,参禅上香的信客们也钟爱到香山寺来听满山樱语。
      只是花瓣纷纷落下,也增添了不少清扫的烦恼。
      林忱自出家也有几月了,她逐渐习惯了每日单调的生活——晨起做早课,用一顿清汤寡水的粥饭,接着去住持身边,侍奉一上午的讲经,下午则做庙里分下来的打扫。
      许是出于人的天性,她刻意选择了最靠近寺庙权力中心的位置,住持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