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如果文物有执念

  • 阅读设置
    第204章
      袁祈听见声音抬起眼皮,看着这条几乎是“有人性”的鱼,这是整个办公室里纪宁唯一在意的东西。
      片刻后他收回目光,敲了敲对面纪宁桌面说:“纪组,永宁路那边的事情有眉目了,要不要听听?”
      纪宁说:“好。”
      起身绕至他后方看着袁祈将从张海那里拿来的打印纸一张张展开。
      【作者有话说】
      接下来我要逼着自己勤快!!!
      第129章 那你就小气了
      正如老张所说,资料里记载着永宁路旁边“白云村”从古至今的发展史,这是连相关部门都难以追溯出来的根源,他就这么图文并茂的直接呈现出来了,让人觉着匪夷所思。
      “这张是……”
      袁祈指尖点在图上,勉强认着上方模糊不清的物体轮廓。
      老张虽然什么都能查到,但每次提供的资料里的图片都像是被高度马赛克过,眯起眼睛才能勉强看出一点轮廓。
      这张图上是什么地方的平原,黄土枯草,还有高低不一的灌木。
      袁祈随口问纪宁:“你能看出是什么时代的吗?根据……地形地貌……”
      他鉴别一些古董古物还行,但根据地表植被变化判断历史时期,根本就是门外汉。
      袁祈本来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问纪宁,没指望他能有这样的绝技,就算是地理专家,不经过其他佐证金平一张图片都难以判断。
      纪宁面无表情盯着看了片刻,给出笃定答案:“殷商。”
      袁祈难以置信觑他,眼睛稍稍睁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纪宁:“根据地形地貌。”
      袁祈:“……你当我没问。”
      他捡起笔标上年代,将这张和自己刚才已经辨认出来的那些按顺序排好。
      袁祈:“也就是说,在殷商时期,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枯草,没有文物存在,也没有房子。”
      纪宁:“嗯。”
      袁祈:“那这几张呢?”
      他又捡起其余几张除了植被茂盛外一无所有的图片。
      纪宁按顺序排好,“西周后期、春秋、战国……”
      袁祈拿起被判断为“战国”时期的图片,这次上边除了植物外出现了一大片逃亡的人,各个骨瘦如柴,衣不蔽体,有的甚至怀里还抱着啼哭的婴儿……
      这显然是一副躲避战乱逃亡的场景。
      袁祈:“自周平王东迁,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就保不住了,那时候九州上列国战伐不断。”
      他想起之前纪宁衡量朝代更迭的标准,揶揄说:“你当时一定很忙。”
      纪宁不是很明白他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配合的“嗯”了一声。
      接下来的图片袁祈刚才就已经标好了年份,因为有了房屋建筑,他根据用材和结构大致能判断出年代。
      战国之后那张图片上的房屋虽然比不上后世华丽,但挡风遮雨不是问题。
      袁祈在右下角标的也是“战国”,轻声说:“我觉着奇怪。”
      纪宁闻声俯下身近距离看这张图,“怎么了?”
      袁祈旁边地上堆着先前张海给打印的排山倒还似的学习资料,这让办公桌前空间的空间被挤压的狭小而有限。
      纪宁低下头,几乎挨着他的肩膀。
      袁祈略作犹豫,抬手揽住对方后背,选择了一个两人都舒服的姿势。
      “这座房子的建造水平很高,那时候就已经使用了瓦片和斗拱,像是一方诸侯或权贵的宫殿,不是寻常百姓能够住的,可是——”
      他指着门内几乎看不清的幢幢人影。
      “这些人的穿着,都太普通了。那时候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什么人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冠都有标准,他们都是平民穿着,并且在这个家的位置分散,不像是做工的奴仆,更不像主家。”
      纪宁:“嗯。”沉默一瞬,又问:“为什么?”
      袁祈低头看他,表情介于想哭和想笑之间——赵乐出门了,于是纪宁就顶着一张平淡的表情为他捧哏。
      他用掌心抚摸纪宁鬓边柔软发丝,声音也不由放轻,“可能是鬼市吧。”
      “我记得《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写山市的文章,原句是‘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现在想想,应该就是外人误入了域,看见帐而不自知,我觉着白云村可能是一样的道理。”
      再往后的图片内容几乎定型,随着时间推移,居住在房子里的人越来越多,房子逐年扩张越盖越多。
      原本的建筑衰败了几次,又被修修补补成了适合年代的新模样……
      住在里边的人,身上衣服也不断发生变化,一直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白云村有了现在的雏形。
      袁祈浅浅吸了口气,看着满桌厚厚资料,对于白云村跨越的年代感到震撼。
      在朝代的夹缝中,几百年如一日固守的“桃花源”。
      “虽然我已经知道了明灵的力量,也在具体案件中见识过,但我没想到,会真实到这个地步……”
      他最落魄的时候,也在白云村里住了半年,却没有发现丝毫端倪。
      不仅仅是他,流落到那里的任何住户,也没有觉着哪里异样。
      那个地方就像是所有流浪在建安市人的“保底”,让你无论处于任何困境或绝境中,哪怕家财散尽一无所有,这里也会为你提供一方地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