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 阅读设置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第338节
      报纸一发,啪,每晚活跃在租界里的电台讯号直接少了一半,另外一半在经历了一段长电波以后,也陷入了静默模式。
      想必是通知各自的各国领导,日本很厉害,情报有泄露的可能,我很危险,暂时不准备发报了。
      侦听器材上的旋转按钮扭来扭去,那熟悉的报警的滴滴声,那是一个都没了。
      租界里的电台就这么消失了,各国的间谍大家都不工作了。
      世界安静了。
      长谷仁川的电话被打爆了。
      租界内的各国领事馆都打来电话,一一询问侦讯车的事宜,是否会对他们的情报安全造成问题,日本人有没有在刺探他们的情报,而如果在之后造成了情报和商业机密泄露的事情,日本人准不准备负责。
      长谷仁川心很累,一家一家解释过去,这是绝对的无稽之谈,报纸说的都是假的,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监听工具。
      然后各国领事馆当然不信,信不信不重要,联合起来要求长谷仁川公布侦讯车的参数,并且让他们的专家检验。
      长谷仁川怎么可能同意,爱信不信!一晚上十几家领事馆各各打电话来问,门口还有来要求采访的各国记者,长谷仁川啪的挂了电话,张嘴就是一串日本国骂。
      另一边,作为真正主角的电讯侦听车躲过被包围的一劫。
      记者围去了宪兵司令部想要采访,想要对车子拍更多照片。
      但是李力群挨了骂知耻而后勇,那是不可能让电讯侦听车闲着,三辆车子陈列在离租界的小巷子里,监听着讯号,随时准备出动。
      晚上八点,周清和连时间都懒得改变,照旧是这个时间让发报员开始发报。
      李力群现在就像是被猫逼到了墙角的老鼠,只要给他一个洞口他就得钻。
      南市的信号现在在侦讯车眼里,那就是一盏孤零零亮起的明灯,出现就被锁定。
      滴滴滴滴。
      “讯号出现!快去通知!”
      车里的日本人马上严肃起来,青帮的人跳下车立刻给宪兵司令部的李力群打去准备支援的电话。
      李力群接到电话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昨晚的行动没抓到人被责骂什么都是小事,最怕的就是这个发报员不敢再继续发报。
      现在看来,这个发报员又回到了南市,而且对于今日晚间发生在租界的报纸一无所知。
      这就是机会!通知的流程和昨晚没有什么区别,马上调集另外两辆侦听车,呈包围模式迅速靠拢过去。
      而对于需要南市的宪兵帮忙搜捕,这个暂时不急,因为讯号很可能会消失。
      李力群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讯号长一点,发报员多发一点,最好能让他的侦听车直接找到这个地点!
      而在南市,侦讯车快速接近讯号传出的方向,照旧是每隔两分钟给李力群打去一个汇报进展的通知电话。
      随着时间过去,五分钟后,讯号源戛然而止。
      李力群接到汇报的电话遗憾之间也只能耐心等待,经历了这个发报员不喜欢二次确认发报的习惯,对于今晚还能有讯号他抱有的希望不大。
      可也就是在九点的时候,讯号源再次出现,李力群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三辆侦讯车已经全部抵达南市,只要给他一次机会,他就肯定能找到这个发报的地点!
      李力群在房间内焦急的走动,等待着最新的进展。
      两分钟一个电话,近了。
      两分钟又一个电话,很近了。
      再两分钟没了电话,李力群捉摸了下心中一喜,十有八九是差不多了!南市。
      三辆侦讯车已经包围了眼前的三栋楼,这都不是大概的位置,而是可以肯定,目标一定就在这眼前的三栋住宅之内。
      这一片的房屋都是这种三四层楼的普通住宅,搜起来,会极快。
      三辆侦讯车上算上司机有十八个人,后面跟着的小轿车上,每辆车上还有三个人,算上来就有二十七个人。
      对付这楼宇里的发报员其实完全足够。
      不过谨慎起见,青帮的人还是对着日本人问了句:“要不要叫宪兵队过来帮忙封路。”
      “不用了,这种乡下的民房又不是大楼,而且这附近哪有电话?你在来的路上有看到电话么?”
      日本人对这等待的事情不感兴趣,这种普通的民房住的人不可能多,最多也就一家子,特工想跑根本跑不掉的。
      “也是,这里是偏了点,我估计可能是那个军统的特工找房子不好找,这才躲到这里来吧。”
      青帮的人对李力群有汇报的习惯在,其实他们一路来都在找电话机,但是这里地处偏僻,这一路来确实没看到有电话亭。
      “准备抓人。”
      日本人都跳下了车,三个方向的人各自手势示意,表示每一队负责一个房屋,驼着背鬼鬼祟祟的朝着民房摸去。
      而就在这时,附近楼宇上机枪的枪口对准了下面的日本人。
      火力瞬间迸发。
      哒哒哒哒!
      汹涌的火焰从枪口喷射,日本人瞪大眼睛恐惧的厉喝刚刚传出,奔跑躲避的身影就变成了破碎的残躯。
      面对机枪,什么手枪长枪,都是废物,而且军统特工仗着先手优势,再加上居高临下的优势,直接开启一边倒的屠杀。
      “躲避!”日本士兵还是有活口能喊得出来,只要躲进屋子里,机枪就打不到,而只要坚持下去,援军就一定会到来。
      只是打开门也有惊喜。
      子弹而已,周清和又不是提供不起。
      屋子里的特工装备的虽然不是机枪,但是人多势众,每间房子都有十几个特工在枕戈待旦。
      周清和本来准备机枪是给日本人的支援用的,谁知道他们援军都没叫,那就只能让他们自己享受成果。
      也就一分钟时间,这场战斗就已经宣告结束。
      “快,开始下一步!”今天临场行动的指挥是曾海峰的行动队长,三十二岁的男人,叫赵有君。
      “都小心着点,每个人补一枪,天黑别被阴了。”
      快速补枪,快速劫车,车子直接开往下一个目的地,只留下满地的尸体。
      速度要快!
      因为杀人并不是今天行动最为困难的点。
      这里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半夜的枪声一定会引来日本人的注意,接下来怎么把车藏起来让绝对会大搜捕的日本人找不到,这才是最为困难的事情。
      租界以外的港口全部有日本宪兵把守,周清和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让日本人放行,让车子直接开到船上去。
      而租界内的港口虽然没有日本宪兵把守,想开上船还真能开上船,但这车子一露面,开出的船只铁定会在吴淞口的出海口被拦下来。
      那就是功亏一篑。
      要么把车子送上货船,唯一的办法,就是拆解。
      化整为零。
      还是南市,距离案发地点两公里外的仓库,三辆侦讯车迅速开了进去,大门随之关闭。
      早已准备好的工具箱,还有从租界绑来的犹太人汽车维修工程师,特工化身拆车工,在工程师的指挥下,快速进行拆车事宜。
      现在就是与时间赛跑,日本人先找到他们,还是他们先完成拆车。
      周清和当然不能让日本人的目光往仓库的方向而去,不管他们找不找得到,这种风险都是没必要冒的。
      只需要给日本人一个追逐的目标,比如枪声,爆炸声,相比于在案发现场当无头苍蝇,日本人肯定会对着声音发生的位置追逐而去。
      这没什么道理,纯粹是人的思考惯性,黑夜里听到唯一的声音就会关注,事实就是如此。
      这个活就让曾海峰的另一批人干了,人不需要多,有七八个人,丢丢手榴弹,打打枪,边开着车边勾引,往闸北的方向逃窜就可以了。
      唯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不要离租界的边缘线太远,万一有问题,那也可以很方便的躲进租界。
      南市没有来现场支援的巡逻宪兵是第一批听到枪响的人。
      等到他们到达看见现场穿着日本军装的宪兵被屠杀惨状,再听到不远处传来的枪响,那是嘴里叫嚣着冲锋的愤怒话语,毫不犹豫循着方向追了过去。
      当然没忘记要留个人打电话报告司令部要支援,设卡拦截。
      巡逻的士兵就对地形很熟悉了,哪里有电话亭早就记在脑海里,很快打出了报信电话。
      日本士兵的电话目标当然是在宪兵司令部里值班的日本人,周清和的手下平野接到电话极度震惊。
      “27个人被杀?!”
      在日本人掌控上海以后,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战斗时间,就算前些日子和军统特工之间的战斗,那一场战斗也只是极为个别一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战斗。
      平野马上根据追踪的地点让附近的巡逻队前去支援。
      接着就是打给周清和汇报此事。
      周清和接到电话表示极度震惊和愤怒,深感此次事件的严重,让平野迅速联系参谋长和司令长官汇报此事,并且表示马上到场。
      大晚上的,大家都别睡了就对了。
      而在这边追逐的时候,汽车修理厂的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
      犹太人搞金融的人很有钱,但是作为犹太人在德国毕业的工程师,还是被德国人赶出来的工程师,那就淳朴多了。
      面对枪支的威胁和美元的款待,这些工程师使出了浑身力气指使着军统特工的拆卸。
      周清和也没告诉他们日本人不会追过来,这办事的人不需要知道那么多,而且紧张一点效率快一点也挺好。
      时间在军统特工的紧张拆卸中过去,三辆价值百万的电讯侦听车直接被拆成了一堆废铁。
      等待在不远处的大卡车被叫了过来,接着就是装卸。
      零件装卸完毕以后,车子开往租界码头的仓库,曾海峰联系好的杜月生的人开始干活。
      青帮的底层苦力也不知道这大卡车里的东西是什么,只知道完成上面大佬管家大人吩咐下来的任务。
      把一个个零件夹杂在装着棉花的木头长条柜子里,接着流水线一般,由两轮人力小推车往码头上停靠的大船上运去。
      上海的繁华离不开码头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货运,非常正常的装卸货动作。
      一个小时,三辆侦缉车拆卸下来的零件,就被全部送上了货轮。
      而作为连续执行了几天发报任务的功勋发报员,他将随着货船一起发往香港。
      他手里有着一份至关重要的东西,那是周清和让他带给戴老板的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