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细说红尘

  • 阅读设置
    细说红尘 第448节
      第405章 人已去,曲未尽
      元江县的大街上,陆老教头在前头走着,萧玉之在后面跟着。
      这两天老教头的腿脚忽然利索了,身子也忽然硬朗了,好似病痛都开始离他而去,只是他这两天的行为却十分令人不安。
      但再怎么也是师父的吩咐,萧玉之只能陪着帮着。
      “呦,老教头出来了,许久未见了啊!”
      “哈哈哈哈哈,是啊,许久未见了!”
      “老教头,您身子骨硬朗了啊?”
      “还能找人比划比划呢!”
      街道上时不时就有人和老教头打着招呼,后者也一一回应。
      看到老教头这身子硬朗地在街上逛着,打招呼的人也发自内心地露出笑容。
      和易书元不同,陆老教头自在元江县扎根之后,在这已经呆了快三十年,县中各个年龄层认识他的人可太多了。
      很多人只要一看那背影就能认出这是陆老教头。
      以往有时候县衙有些个衙役可能做出一些仗势欺人的事,那么去找老教头比找县令还管用,毕竟县衙诸多衙役,理论上都能算是老教头的徒弟。
      哪怕是以前还在元江县时,带艺归乡的杨平忠杨捕头,也十分敬重老教头。
      很快,老教头就到了一家扎纸店,店家也是花甲老人,看到老教头也是拱手问好。
      “哎呦,是陆老教头啊,好久不见了!”
      “许久未见了,我来定点东西。”
      “哎哎哎,您说您说,我记着呢!”
      店家从柜台出来,纸铺开笔沾墨,而老教头走入店里四下看了看,便直接报了起来。
      “纸人纸马之类的就不要了,香烛之物则不能少,对了,这能定寿衣吧,多久能好?”
      “哦,快得很,只要是您定的,三天就能都搞定,对了老教头,您是为谁定的,寿衣虽然宽松但还是得了解个大概体格的。”
      听到店家的问题,在殿内看着东西的萧玉之看了过来。
      老教头咧嘴一笑。
      “和我体格差不多,就照着我的样子做就行了,来来记别的东西,香烛、纸钱、招魂幡……”
      店家也来不及说什么,老教头报得快,他自然只能赶紧记录。
      到后面店家也帮着老教头一起探讨丧葬之事的准备还有什么缺漏。
      “师父,您这……”
      萧玉之想说什么,就直接被老教头打断。
      “你们年轻人不懂这些事,记着点,别出了差错,衙门的兄弟也可以帮衬一下……”
      萧玉之只是皱起眉头似乎欲言又止。
      等出了扎纸店的时候,萧玉之手中也已经提了一堆东西,剩下的则是等店家做好送家里去。
      扎纸店的老店主在铺子门口望着远去的老教头一行,不由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
      “老教头他不会是在给自己买吧……”
      这两天,老教头不只是买各种东西准备身后事,也逛遍了整个元江县城。
      十天时间,萧玉之和关系较近的一些衙门衙役心中越来越不安,反倒是老教头一直是平常心。
      只是到了第十天上午,在鸡鸣的时刻,老教头早早就起床了。
      但他坐在院中左等右等,等不到该来的队伍,人也开始不安起来,总觉得不得劲。
      “师父,吃点早饭吧?”
      “唉!”
      萧玉之端来了白粥咸菜,老教头吃了一些就站了起来。
      “师父?”
      “不行了,走,咱们去县衙!”
      “这么早啊?”
      萧玉之惊愕一声,这会可以说天都还蒙蒙亮呢。
      话虽如此,萧玉之心中却是莫名高兴,因为这段时间师父老说“一旬之日一旬之日”,搞得萧玉之天天睡不着,今天就是第十天,但师父既然要出门,那太好了!
      这是一种对“一旬之日”最好的打破方式。
      师徒二人很快出门,沿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道路去往元江县衙,街道上行人很少,摊贩也没几个,而老教头的步子很快,甚至健步如飞,让萧玉之不认真点都跟不上。
      元江县衙的校场上,石生和灰勉你追我逃在这玩得不亦乐乎。
      易书元一手持扇,一手负背,看着遥远东方天际的一抹红霞。
      很快陆续有脚步声传来,元江县的衙役们亦如多年的习惯一样,纷纷开始来校场作训,习武健身。
      “唉,你是谁,怎么在县衙校场,你怎么进来的?”
      有衙役没发现远处玩耍的石生,但看到易书元站在那,不由快步走过来询问。
      易书元转头看去,是一个面生的年轻人,不过易书元还没回答,很快就有眼熟的过来了。
      一名快班的捕快看到远远看到易书元站在那的样子就觉得有些熟悉,纵然是十几年过去了,易书元在县衙中的独特形象还是在不少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
      虽然开始没想起来,但到了近处,这名捕快立刻就意识到眼前的人是谁了。
      “您是……易先生?”
      “哦,是王小哥,没想到你还认得易某!”
      十几年过去了,曾经的在校场上还取笑过易书元的汉子,如今也显出更多沧桑。
      易书元一眼就认出来者是谁了,而听到易书元的话,后者顿时激动起来。
      “真的是您?我怎么会忘了呢,当年您可是把我也写入县志了呀!喂~~~你们来看看是谁来了~~~易先生回来了~~~~”
      县衙一些个老兄弟听到这话,顿时跑了过来,也让一些年轻人好奇之下纷纷跟了过来。
      “真的是易先生!”“还是当年那样子啊!”
      “易先生是要回县衙任职么?”“先生您这些年去哪了啊?”
      一大群人围着易书元七嘴八舌地问着,年轻人也向着老人打听着易书元的情况,也有一些则恍然大悟,显然也曾听人提及过易书元的大名。
      就如当年易书元被一群人围着的时候那样,老教头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校场,也是露出几分好奇。
      好热闹啊……
      “什么事吵吵嚷嚷的啊?”
      老教头一句话,让易书元梦回十几年前,口气神态和声量,和当年那句话一般无二。
      人群散开,都看向身后,这下不只是衙门老兄弟,年轻人都显出几分激动。
      “老教头!”“教头来了——”
      “教头您身体好了?”
      “真的是教头,好久没见教头来校场了!”
      “教头!易先生也在这呢!”
      老教头身子都没有那么佝偻了,抚须过来,看到易书元似乎都没什么意外的感觉,只是拱手行礼道。
      “原来先生在这啊,您似乎知道我今天要来?”
      “易某久未归乡,只是也正好想来看看!老教头今日来考教他们武功么?”
      易书元一边回礼一边笑问,而老教头则摆摆手。
      “身子骨受不住咯,看他们打打拳就好,你们这个兔崽子还吵嚷什么,还不快练拳!公门体拳,给我操练二十回!”
      “哈哈哈哈……”“走走走,弟兄们,让教头看看我们这阵子有没有偷懒!”
      衙门这边二三十个衙役纷纷开始列队,今天易书元回来,更关键是老教头也在,一个个格外兴奋。
      老教头站了一会就伸手摸向了腰,脸上骤起眉头。
      萧玉之见此赶忙跑向校场一侧的小屋,从里面搬出来一张藤椅,扛着跑回老教头身边。
      “师父,您坐!”
      “唉!”
      老教头也不强撑了,就坐在了藤椅上,而易书元也来到了他身边。
      “可惜杨捕头和一些个老兄弟不在这,否则就是当年景象了。”
      易书元这么说着,老教头却笑了。
      “还是有些不同的。”
      当年身边没有萧玉之,也没有那边装模作样学着衙役一起打拳的石生。
      校场中央,易书元口中的“王小哥”已经成为新的捕头,此刻他大喝着叫骂。
      “兔崽子们都没吃饭吗,让老教头都看困了,打得卖力一点——”
      “是!”
      “一!”
      “一——”
      “二!”
      “二——”
      今天清晨的元江县衙校场内,衙役们作训之声喊得震天响!
      也是在这种动静之中,老教头脸上露出笑容,身体却越来越困倦,不由得慢慢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