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走进不科学

  • 阅读设置
    走进不科学 第451节
      但眼下听徐云这么一说……
      这个暗区之中,似乎隐藏着某个巨大的秘密?
      徐云今天来的比较匆忙,所以此时只能现场画图来进行描述。
      只见他取过纸和笔,在书桌上画起了草图:
      “说来也巧,肥鱼先祖不是搞过光伏发电嘛,和辉光现象其实有不少环节是相通的。”
      “后来他在做相关研究的时候,恰好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并且对于现象的本质进行了更深入一些的探究。”
      “例如他在用更强的发光管进行观测时,发现正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也发出了绿色的荧光。”
      “当磁铁在管外晃动时,荧光也会随之晃动,并且最终判断出了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由阴极放出的电流撞击玻璃管壁造成的。”
      法拉第闻言,顿时瞳孔一缩:
      “什么?电流撞击玻璃管壁?”
      上辈子是电流表的同学应该知道。
      在1850前后,科学界奉行的是电的流体说,即电流是一种没有机械重量的流质。
      哪怕法拉第在1834年发现了电解当量定律,这个概念依旧没有被推翻,甚至法拉第本人赞同的也是流体说解释——这就像当初的小牛,明明发现的是波动说证据,却硬是自创了一堆解释,将它解释成了微粒说……
      但要知道。
      电若是流体的话……
      理论上是不可能会出现荧光晃动的现象的。
      难道说是肥鱼看错了?
      法拉第摇了摇头,这显然更不可能。
      一来这个实验非常简单。
      1850年与1838年不同,如今已经有条件制备高真空的实验管了,法拉第一个月的工资可以鼓捣出来上百根。
      有了实验管后,只要花半个小时就能验证真假,徐云没有理由骗自己。
      二来便是法拉第自己也发现过法拉第暗区,徐云所说的现象也符合法拉第观测到的部分情况。
      想到这里。
      法拉第的心脏不由砰砰跳了起来。
      电流如果真的能撞击玻璃管壁,那么只要在设置一些小道具——例如薄铝窗或者小叶轮,便可以更加直观的观测到它的属性!
      另外有碰撞,就一定有能量的变换,这也是可以捕捉到的数据!
      而令法拉第激动的,远远不止这些……
      只见徐云思索片刻,又开口说道:
      “后来肥鱼先祖虽然因为精力的原因放弃了辉光发电的研究,但他却设计出了一套实验步骤,理论上是可以进一步探究到电流本质的……”
      法拉第闻言胡子一抖,几个字当场脱口而出:
      “那么步骤呢?”
      看着有些失态的法拉第,徐云摇了摇头:
      “肥鱼先祖在遗书中说,后续内容需要付费观看。”
      “……”
      法拉第一愣,下意识就想喷出一句断章狗,不过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
      “罗峰同学,这就是你要做的交易?”
      徐云点点头,一脸老实巴交的笑容:
      “没错。”
      法拉第又与韦伯对视了一眼,深吸一口气,问道:
      “那么交易内容呢?需要我做些什么?”
      徐云从身上取出了一张纸,上头写着一大堆的名字:
      “法拉第先生,我希望由您和韦伯先生出面,把这几位大佬都邀请到剑桥大学来做客。”
      法拉第抬起眼皮看了眼徐云,接过纸张,摊平看了起来:
      “高斯……黎曼……雅可比……狄利克雷……魏尔斯特拉斯……克罗内克……”
      徐云静静的看着他自言自语,没有插嘴。
      几分钟后。
      法拉第扫完这些名字,有些懵圈的看着徐云:
      “罗峰同学,你找这么多德国数学家来干什么?”
      徐云一拍桌子,眼中闪过一丝凶光:
      “有人不讲武德唱爸爸去哪儿,我就只能合法自卫咯!”
      第276章 提前被发现的阴极射线!
      数学。
      作为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科目之一,它的成型时间甚至要远早于物理。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早在数千年前,便有大量与之有关的文献或者著作。
      这其实是有生活习惯导致的必然。
      比如一位农夫。
      他在看到太阳的时候或许会好奇太阳为何朝升夜落,或许会好奇为何冬暖夏凉,但也仅仅是好奇而已,不可能也没能力深入研究。
      但数学却不同。
      你田亩的收成、买卖货物的价格找零,这都涉及到了数学的知识。
      基础土壤一多,体系的形成自然也就快了。
      在自然科学设立之前,欧洲的教育体系叫做古典……或者说经典文学体系。
      而这个挂着‘文学’的体系的核心科目,便是数学。
      因此在13-17世纪,很多数学家往往都兼具着哲学家或者艺术家的身份。
      例如笛卡尔、伯努利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早期数学模型,经常会和小提琴啊、钢琴挂钩的原因。
      数学这门科目历史悠长,各大派别山门无数,因此无可避免的,数学界也经常会搞出各种各样的排名。
      这些所谓的十大或者某某某数学家排名同样争议颇多,很难有个定论。
      但另一方面。
      就像物理学的小牛老爱神仙打架、老三小麦稳如泰山一样。
      数学界也有四个人物的历史地位永远稳居前四。
      他们分别是:
      阿基米德、小牛、高斯和欧拉,偶尔还会加个黎曼——不过出现的次数不多。
      反正四大天王有五个,很正常对吧?
      总而言之。
      这几人是妥妥的第一梯队,其中阿基米德因为有时代加成,大多数时候会被尊为数学史上的第一人。
      他们之下就是柯西、庞加莱、费马、毕达哥拉斯、拉格朗日的这些诸雄争霸了。
      而高斯作为能够与阿基米德并列的四大天王之一,其能力不言而喻。
      他留下了大量高斯开头的定理,折磨了无数后世的大学生,不知多少人吊死在了那颗刻着高斯名字的高树上……
      当年徐云在读大物的时候导师还说过一句玩笑话,至今印象很深:
      如果考试的时候你证明用了一条定理但忘了叫啥,但证明题目又叫你必须给出它的名字,那么高斯显然一直都是个好答案。
      眼下数学系那边算力不足,徐云自然就将心思投放到了外援身上。
      而既然要找外援,显然就应该去找能力最强的大佬抱大腿。
      如今是1850年,阿基米德早已故去近2000年,欧拉在七十多年前就病逝了。
      至于小牛嘛……
      徐云则刚给他上过坟哩。
      目前活在世上的大佬只剩下了天王高斯,以及修至小天王大圆满之境,可受天王一击而不死的半步天王黎曼。
      同时很凑巧的是,这两位都是德国人。
      因此抱着做都做了的想法,徐云干脆拔下了套……咳咳,干脆把德国的数学精英们一起打包了过来。
      当然了。
      徐云此次向高斯求助,并不是单纯冲着高斯的名气去的。
      而是因为高斯在天体计算中有过非常非常丰富的经验。
      这个经验叫做谷神星。
      谷神星于1801年被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皮亚齐希腊神话中的“丰收女神”对它命名,称为谷神星。
      但后来皮亚齐因病耽误了观测,从而失去了这颗小行星的轨迹。
      所以无奈之下。
      皮亚齐将自己以前观测的数据发表出来,希望全球的天文学家一起寻找。
      收到消息后,高斯通过以前3次的观测数据,便轻松计算出了谷神星的运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