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走进不科学

  • 阅读设置
    走进不科学 第411节
      1881年之所以会举行这么一场大会,主要还是因为美洲以及亚洲国家在这方面没有完备的体系,所以才用这么一场正式化的会议对单位进行了定性。
      其中亚洲的国家主要是指霓虹,与明治维新有关系,此处就不赘述了。
      顺便一提。
      那场会议上定义了七个电学计量单位,分别是:
      库伦、安培、伏特、欧姆、法拉、亨利和西门子。
      当然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问:
      以1850年的科技水平,到底是怎么在真空下测算出那些数据的呢?
      这其实和徐云上辈子写小说的时候,一个读者提出的‘1850年数值就可以那么精确了吗’有些类似。
      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固有的认知壁垒——很多人以为1850年仿佛和现在是两个纪元,能算出10x10=100就很了不起了。
      这其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实际上。
      1850年已经可以算是近代科学的临近节点了。
      在这个节点内,很多领域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原始。
      例如真空测量。
      其实早在1643年,伽利略的学生托里切利就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衡量气体压强的装置。
      他靠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相当于760mm汞柱的压强……也就是7.6x104pa,开创了定量测量真空程度的先河。
      在现在1850之前,波登——也就是鼓捣出波登管的那位大佬,更是把形变真空计都给发明出来了。
      要不然你以为小麦为啥能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推算出光在真空里的速度?
      1850年和2022年有着无法逾越的壁垒,这点毫无疑问。
      但这并不代表那个时代就是纯纯的原始社会,没有任何亮点。
      这就和如今的网文小说一样,2022年出了不止一本的10万均订作品,这在2012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时候头部的均订也就一万多两万罢了。
      可你能说2012年的网文作品就毫无亮点吗?
      显然不是的。
      《遮天》《吞噬》《永生》《凡人》这些作品,哪怕以2022年的眼光去看都依旧堪称经典。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但也同样有它的闪光点。
      视线再回归现实。
      想到了v=1/√ ̄μ0e0,那么接下来就很简单了。
      “v=1/√ ̄4πx10^-7m·kg/c^2x8.854187818x10^-12c^2s^2/kg·m^3……”
      如此复杂的计算过程,自然也就又交给了小麦操刀:
      “所以v=√ ̄8.987552x10^16m^2/s^2……”
      “最后答案是2.9979x10^8m/s!”
      小麦计算出的数值是真空中的光速,加上徐云等人测量多多少少都有些误差,因此在小数点后有些不同是非常正常的。
      “2.9979x10^8m/s……”
      法拉第重复着这个数字,心中感慨不已的同时,还鬼使神差的冒出了另一个想法:
      如果自己想要在剑桥大学长期任教,估计要定期向阿尔伯特亲王讨要一些硝酸甘油了……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徐云,问道:
      “罗峰同学,如此看来,光和电磁波难道是一种东西了吗?”
      徐云果断点了点头,刚想说某些话,将出口时却生生止住了。
      刹那之间。
      他的心中掠过了很多想法。
      只见他迟疑片刻,本应出口的内容换成了另一句话:
      “是的,法拉第先生,根据当年肥鱼先祖的研究,他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电磁波,是一种特殊频率的光。”
      后世学过高二物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光其实是电磁波的一种,属于电磁波的真子集。
      通俗地说就是某一个频率……也就是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我们称之为光。
      例如人类只是灵长目动物里面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把人类比喻成光,那么电磁波就是所有灵长目动物。
      当然了。
      这只是比较基础的一些概念,深入下去就很复杂了。
      比如电磁波可以说不需要介质传播,也可以说以时空为介质传播,譬如时空波动就是弦论中的开弦。
      所以引力引起的时空曲率变化可以影响光,甚至有些人认为人们曾经寻找的以太其实就是时空本身等等……
      尤其是一些民科,酷爱在这方面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看法。
      据说去年还有人发邮件到科院,表示希望能进托卡马克观测一番……
      别人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位是朝闻道秒死可矣……
      总而言之。
      无论更深层次的理论哪个正确,光是电磁波的真子集这个概念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思索再三,徐云还是决定提出一个相反的说法:
      电磁波是一种光。
      毕竟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肥鱼’的人设实在是有些太完美了。
      历史上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完美无缺的‘神’是不存在的,也是会出问题的。
      任何一个人都会犯过错,甚至有被人诟病的黑点。
      长久以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徐云干脆学了个萧何自污,给‘肥鱼’套了个黑色的光环。
      其实在此之前,徐云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奈何想要找一个可以作为黑点、但同时又对科学史发展没那么大影响的实验目标,筛选起来确实有些困难。
      而可巧不巧的,电磁波便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电磁波和光的属性纷争始终都维持在理论领域,实操环节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甚至你说光和电磁波都是另外一种不存在的东西——比如说都叫做‘钓鱼娘’,在实操环节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同时在过几年。
      等到jj汤姆逊从实验中发现了阴极射线,科学界多半便会对徐云的说法产生怀疑了。
      待光是电磁波的真相一被发现,想必届时很多人都可以松一口气:
      哦,原来肥鱼先生也会犯错啊……
      格局.jpg。
      当然了。
      此时的法拉第并不知晓徐云的想法。
      在听到徐云的这番话后,他的心中只是闪过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怪异感,便很快接受了这个解释。
      毕竟从目前掌握的现象来看,光和电磁波确实找不出太明显的区别。
      随后徐云又与法拉第等人用偏振片之类的设备验证了电磁波的特性,发现它同样具备有折射、反射以及偏振的特性。
      到了这一步,剩下的就是收尾环节了。
      只见法拉第取出一张羊皮纸,在上头写下了最终结论:
      【经验证,电磁波是一种特殊的光】。
      随后法拉第等人又归纳了一遍实验结果,准备将相关内容在下一次学术会议上正式公布。
      至此。
      徐云在剑桥大学搞出的第一波骚操作,便正式被画上了休止符。
      想来从今以后,应该不会再遇到比这更刺激的事儿了……
      吧?
      法拉第和焦耳基尔霍夫都出来了,徐云确实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阵仗更大的事情了……
      嗯,绝不可能!
      如果有,他愿意当场再把那柄斧头吃掉!
      半小时后。
      收拾好设备的徐云带着小麦,重新回到了302宿舍。
      刚一进屋。
      徐云便将围巾一解,仰躺在了床上。
      实话实说。
      这两天的实验看起来非常顺利,但对于徐云来说,肩膀上的压力却也着实不小。
      毕竟整个环节中哪怕有一个细节出错,都可能对结果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好在靠着自己上辈子勤奋更新积累下的人品,这一关算是顺利度过了。
      而就在徐云仰躺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