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走进不科学

  • 阅读设置
    走进不科学 第203节
      此外,明朝的刘伯温也写过一首诗: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对几百年后的一种猜测:
      他认为五百年后云贵的万重山里的资源会被后人开发利用起来,到时候云贵就会变得比江南还要富饶。
      还有清代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这就属于有些放飞自我的幻想了:
      它猜测1999年的时候,清朝人口达到了一千兆,军队六百万——鬼知道这比例咋来的。
      总之,清朝的强盘引起了白种各国的猜疑和联手抵制。
      恰逢此时欧洲的匈耶律国境内,匈奴后裔的黄种人与欧裔白种人之间发生纠纷,酿成内乱。
      于是黄种匈王求助于清朝皇帝,清朝随即出兵远征欧洲,挑战白种列强,最后迫使白种诸国签订城下之盟。
      至此,战事结束。
      清朝以胜利者姿态进入了“新纪元”。
      顺便一提。
      《新纪元》成书后四年,大清就嗝屁了……
      真·新纪元。
      因此面对徐云所说的‘未来’,老苏倒也确实产生了一些兴趣:
      “你都见到了什么?”
      徐云闻言沉默片刻,说道:
      “梦境中有些记忆记不太清了,似乎有许多深入云端的高楼大厦,以及各类奇异的器械。”
      “还有许多衣着古怪的男男女女,海清河晏,江山稳固。”
      “不过最令小人印象深刻的,则是读过的一册史书,名叫《绍宋》。”
      “史书?”
      老苏好像猜到了徐云要说什么,正了正身子,问道:
      “书上写了什么?”
      “书上说今晚别等……啊错了,记录了我朝终末的历史。”
      徐云抬起眼皮看了老苏一眼,心想要不要给老苏准备点硝酸甘油,继续道:
      “根据书中记载,我朝将在二十余年后灭亡。”
      老苏闻言先是一愣,旋即便摇起了头:
      “二十余年?老夫不信。”
      徐云干笑了两声,解释道:
      “……毕竟只是个梦嘛,总之按书中所言,我朝灭亡的根由虽然有很多,但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因为官家的一些傻辶……迷惑操作。”
      “例如他在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搞得民不聊生,叛乱四起。”
      “而后外敌来袭,一路横推至汴京,老种将军和王校尉浴血奋战……”
      “……后来在勤王大军未至京都之前,官家便大开城门,主动向外敌投降,后被掳至敌营,我朝覆灭……”
      “够了!”
      老苏越听眉头拧的越紧,听到最后忽然一拍书桌,喝住了徐云。
      他毕竟是位前任宰相,从徐云口中听闻自己国家这般离谱的下场,只是在言语上有些克制不住已经算是涵养很高了:
      “小王,你可知此番言论一旦出府,你将下场如何?”
      “实话告诉你,车裂都是轻的!”
      “况且这只是你的梦中所见,你单凭这种毫无根据的猜想,就搞出了这般变局?你当老夫是三岁小孩吗?”
      徐云默然。
      其实他很想告诉老苏。
      自己所说的并不是臆想,更不是梦境,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他也不是做梦抵达的后世,而是真真实实的21世纪来人。
      奈何由于系统的限制,这些话他压根说不出口,只能借助所谓的梦境将历史简单的概述一遍。
      可梦境你说的再真实,终究也只是个幻境,很难做到将一个人彻底的说服。
      除非你让老苏亲身来到21世纪,带他去图书馆看看那本厚重的《宋史》,才有可能证明一切。
      而这显然是没可能的事情。
      因此老苏提出的这个疑问,也许永远永远都得不到答案……
      但另一方面。
      徐云也没指望能就这样说服老苏,他只是在自己力及的范围内,尽量让老苏接受现实而已。
      眼下的大势已定,黑麦二锅头……或者说郭京那边,已经将锅炉彻底的点上了火。
      无论老苏是否相信自己的说法,都无法影响某些事件的走向。
      而在他对面,喝止住他继续说话的老苏,此时的神色亦是惊疑不定。
      因为他忽然发现……
      随着徐云那个‘梦境’的说完。
      自己心中的绝对理性还在,但感性上却有那么一丝丝信了这番话。
      是因为徐云之前展现出了太多奇异,使其言语在心中的可信度,不知不觉便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
      还是说这与自己了解的端王性格相符,确实是他能做出的事情?
      亦或是二者兼具?
      这就像后世的氪金奖池,某个ssr的爆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理论上来说正常人是不可能抽中的。
      但很多人理性上很清楚这点,但感性上却会忍不住的去朝那个方向臆想,这是一种人的本能。
      总而言之。
      当这股微弱的怀疑出现时,老苏便会不自觉的冒出一个念头:
      如果……只是如果,如果徐云说的是真的,那么大宋该怎么办?
      这个念头就像是扎到肉中的木刺一般,从全局角度来说细微到可以忽略。
      但从个体的感受层面上来看,却让人纠结的牙痒痒。
      随后老苏又想到了汴京眼下的局势,心中又泛起了一股无力感。
      他就像是一叶汪洋中的扁舟,看似可以‘御水’,但实际上确实被水所御,无法改变整个大势。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才半年时间啊……
      但想着想着,老苏忽然感觉到哪里有些不对。
      徐云虽然描述了他的梦境,提到了大宋会灭亡,但却没有直接解释他为什么要刻意的去陷害老李。
      更别说还有天变地动和简王……
      等等?
      简王?
      刹那之间。
      老苏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张清晰的脉络图。
      脉络图的初始位置写着皇宫,代表着徐云通过宋徽宗最笃信的神鬼之说,埋下的郭京这个种子。
      随后皇宫下方分开了两根线。
      第一根线斜向左下,末端的人名是老李:
      这根线通过显微镜的后手让他背上谋逆的罪名,锒铛入狱。
      接着老李的名字下方又竖直的出现了一根线,末端写着……
      元祐党人:
      这是从老李元祐党人的身份开始延伸,通过几位官员的往来信件,将整个事件扩大牵了赵佶本就不太喜欢的元祐党群体身上。
      皇宫——老李——元祐党人,姑且叫它群臣线吧。
      接着再回到最初始的皇宫,另一根线则竖直向下,连接的是星孛、地动。
      两个词汇的下方继续拉线,末端是……
      简王。
      通过天象加地动扣上了失德的帽子,又将参事邓铎以谋逆的名义关押了起来,将简王逼到了悬崖边。
      好听点叫做局势被动,难听点就是生死皆在宋徽宗的一念之间。
      皇宫——星孛地动——简王。
      这就叫……亲王线吧。
      随后老苏又想到了徐云之前见过的王厚和老种。
      先前提及过。
      老种与王厚历来与蔡京不和,徐云不久前还自称身体有恙,通过简王将炼钢法交给了老钟……
      如果徐云以此做文章……不对,他必然会借此做文章。
      这就是第三根线,称之为边帅线吧。
      要知道。
      此时正逢西军凯旋而归,有十多万西军军士在等待封赏,京中禁军却有大半在值守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