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走进不科学

  • 阅读设置
    走进不科学 第180节
      “在哪儿踢的?还有多久开始?”
      “大相国寺外的鞠城,约莫还有一个时辰就开始了。”
      徐云见说丢下一句话,转身便回了屋里:
      “你且等我一会儿,我换身衣服就出发。”
      所谓蹴球,便是赫赫有名的蹴鞠。
      鲜为人知。
      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是约翰牛,而古代足球的发源地,当之无愧的便属于华夏。
      实际上。
      如果要谈起华夏古代的蹴鞠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比如《史记·苏秦列传》便有记载: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这也是目前历史上关于蹴鞠的最早记载。
      等到了唐代。
      蹴鞠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有详细规则的蹴鞠运动,而且工作方面体现出了蹴鞠的普及性。
      也就是说蹴鞠在唐朝时,蹴鞠不仅是一项宫廷娱乐活动,还普及到了民间。
      等到了宋朝,蹴鞠便抵达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不夸张的说。
      蹴鞠,便是宋代的国球。
      宋朝人对蹴鞠的热衷,以及蹴鞠比赛的火爆程度,都完全不亚于现代社会中的世界杯。
      上至皇帝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是疯狂的铁杆蹴鞠迷。
      就连黄发小儿都十分钟爱蹴鞠,并且还发展出了早期的足球俱乐部,或者说蹴鞠战队。
      当时有很多专业蹴鞠表演者,专门以表演蹴鞠技艺为生,甚至晋入了上级阶层。
      比如《水浒传》里的高俅,便是靠着蹴鞠和阿谀奉承上位的。
      徐云在后世可是一位实打实的老球迷,见证过02年棒子的无耻,也亲历过05年的伊斯坦布尔奇迹。
      但可惜的是。
      后世他所在的国家虽然国力强盛,但在足球方面却一直有些萎靡。
      02年世界杯的时候他没能到场观战,但2010年6月5日温布利的那抹鲜红,却是出自徐云之手——当时他正在约翰牛做交换生,便特意去现场支持了一次。
      那也是他这辈子第一次登上央视的画面,虽然只有短短的两秒钟。
      奈何自10年之后,国足的成绩越来越差。
      在徐云穿越之前,甚至还耻辱性的输给了交趾。
      因此来到宋代之后,于情于理,他都想着能看上一场蹴鞠比赛。
      一刻钟后。
      穿戴完毕的徐云匆匆走出房门,找一位负责门客伙食的仆役随意要了两个烧饼,便跟着张三出发了。
      大相国寺的位置在朱雀门的东北方,也就是御街的右手边,属于标准的核心地带。
      这段路徐云来过几次,可惜没见到某个胖大和尚。
      当然了。
      作为如今香火最旺盛的一间寺庙,蹴鞠的地点肯定不会正正好就在寺边上:
      比赛所在的鞠城距离大相国寺大约有四五百步的距离,似乎是一处专门为大型蹴鞠所设的场所。
      “鞠球一共分成三类,分别是对抗、宴乐以及白打。”
      走到鞠城边上后,张三指着一墙之隔的内部场地道:
      “所谓对抗,指的是球门两厢对应,两边队员相对进对垒,将鞠球踢入对方球门即可获胜。”
      “宴乐则是在场中间立个两尺多的“风流眼“,双方各在一侧互相射门,能使之穿过风流眼多者胜。
      “白打则是无球门的散踢技艺,主要是比赛花样和技巧,街上那些卖艺人便是踢的此类模式。”
      徐云了然的点了点头。
      按照张三的描述。
      对抗差不多就是后世的足球比赛,宴乐则有些类似点球大战,白打大概就是互相炫技的表演赛。
      其实徐云不知道的是。
      白打的技艺叫做解数,到了明代吴承恩在《西游记》七十三回中加以引用,这才有了“浑身解数”这个成语。
      随后徐云看向张三,问道:
      “三哥儿,咱们看球的位置在哪儿?”
      “害,这个不急不急。”
      张三见说朝他挥了挥手中的票卷,解释道:
      “咱们有凭票,位置不会被占的,现在进场未免有些早了,我且先带你玩个有意思的东西。”
      徐云顿时一愣:
      “玩什么?”
      张三朝着某个方向一指:
      “博间!”
      “博间?”
      徐云眨了眨眼,旋即反应了过来:
      好家伙。
      自己怎么把北宋的另一个‘国粹’给忘了?
      毕竟这可是个连皇帝宠幸妃子都敢赌的朝代啊……
      接着在张三的带领下,二人来到了一处带有浓重赌坊气息的街道边。
      只见此时此刻。
      街道两侧排着十多家大大小小的铺面,不断有人往来其中,看上去生意极其兴隆。
      有压四五枚铜子的。
      也有压玉钗银镯的。
      还有豪掷钱庄凭据的……
      在这些下注的人中,徐云甚至还看到了几位穿着官服的衙役!
      真是个疯狂的朝代啊……
      比起徐云的惊叹,张三则在机灵的找着合适的铺面:
      “刘记历来赔率不高,不要不要……”
      “赵家瓦舍风评不好,传闻经常赖钱不兑……”
      “林家赌坊手下养着不少恶奴,据称会在回家的路上半路劫财……”
      看着一家家分析过去的张三,徐云瞥了他一眼:
      “三哥儿,你准备压多少钱啊?这么怕被下黑手?”
      张三很是牛气的一挺胸:
      “六文钱!”
      徐云:“……”
      随后张三找了整整一整圈,方才锁定了自己的目标:
      一家背后据说是三师级别大佬的摊铺。
      今日比赛的两支队伍都是‘俱乐部’,并且来头相当之大:
      主队是坐镇汴京的中京禁军,挑战者则是刚随王厚童贯回朝的西北禁军。(实际上应该是中那啥禁军,但之前写了一次整章被锁定了,改都没法改,就用中京替代吧)
      眼见徐云二人走到了摊铺上,一位小二模样的小厮连忙凑了上来:
      “两位客官,今日想要博个啥彩头?”
      徐云看了摊铺的桌面,心中冒出了一股好奇,便抢先在张三之前问道:
      “这位小哥,不知都有什么彩头可压的?”
      “哟,那可就多了。”
      小厮见徐云衣服质料不错,谈吐也还算客气,便殷勤的掰持起手指解释了起来:
      “最简单的便是胜负,自然赔率也不高,买定离手。”
      “其次则是具体比分,例如可压三对一,四对二,赔率不尽相同。”
      “另外便是总分正奇、总分大小,还能压每位‘球头’能进几球。”
      “例如中京禁军最强的球头马泽本,制器局铸锅匠出身,一脚绝技燕归巢那使得……啧啧,就连官家看了都竖大拇指的哩!”
      看着滔滔不绝的小厮,徐云想了想,说道:
      “那我便压十文钱中京禁军获胜吧。”
      他不是个赌徒,更没指望能博个大钱。
      毕竟十赌九输,真入坑就完蛋了。
      他压的十文钱价值不高,纯粹是因为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小怡个情而已。
      随后张三也跟着压了六文钱,同样是中京禁军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