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走进不科学

  • 阅读设置
    走进不科学 第155节
      但问题是……
      眼下小李所涉及的,并不是单纯的兴趣那么简单来着。
      想到这儿,李格非再次复杂的看了眼自己的女儿,朝她招了招手:
      “清照,你随我来。”
      小李瘪了瘪嘴,乖乖跟上。
      得,又要被说教了。
      带着小李走到书院角落后,李格非屏退下人,问道:
      “清照,明日你还要去郡公府上?”
      小李肯定的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当然,明天就要学加速度了呢。”
      李格非眼中闪过一丝忧色,又问道:
      “清照,你可知现如今京中的局势?”
      随后不等小李回答,他便加速语气说道:
      “太后昏迷未醒,形势危急,甚至有传闻恐怕撑不了一个月。
      眼下陛下已然蓄势待发,一旦太后西去,陛下便会以摧枯拉朽之势扫清残党。
      残党过后,下一步,下一步便是……”
      只见李格非飞快四下扫视了几眼,压低声音,一字一顿道:
      “肃!清!简!王!”
      说完这些,李格非便紧紧盯着小李,观察着自己女儿的表情。
      没错。
      他所担心的不是其他问题,而是……
      简王!
      在过去这些天里,小李和简王经常结伴前往苏府,偶尔还会共同外出探讨问题。
      看似关系亲密,形影不离。
      如果向太后凤体无恙那还好说,有这样一尊大人物在牵制,宋徽宗不可能会对小赵下手。
      但一旦向太后故去,势必有大量党羽便会飞速投向宋徽宗。
      估计三到五个月。
      明面上的阻碍便会被完全清扫干净。
      届时当今天子的下一个目标,有且仅有简王一人!
      而若是简王倾覆,保不齐便会有人顺着小李,将脏水泼到李格非的身上。
      纵观古今三千载。
      但凡是涉及到皇位的争端,哪一桩哪一件是能够善终的?
      看着一脸严肃的父亲,小李不由反驳道:
      “可是……可是我与简王,只是一同前去上课而已啊……”
      李格非看了自己女儿一眼,他知道,小李说的并非是谎话。
      过去这些天,他也曾经简单了解过所谓的‘科学’,确实是有些特殊与吸引人的地方。
      奈何……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摇头道:
      “没错,也许你们真的只是去求知问道。
      可简王涉及的乃是皇位的安稳与否,陛下他会听你这番解释吗?
      你且去酒肆里看看,平日里与简王殿下整日把欢的那些人,如今还有谁不在躲着?
      俗话说得好,宁错杀不放过,这种事情上谁会听你的争辩?”
      小李默然。
      父女之间就这样无言了片刻,随后李格非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说道:
      “清照,今后你就别去苏府了……”
      “此事绝无可能!”
      小李下意识的反驳了一句,打断自己父亲的话后,她想了想,继续说道:
      “大人,清照若没记错,绍圣元年,章惇为相,立局编类元佑诸臣章疏,召大人为检讨。
      大人拒不就职,因而得罪,遂被外放为广信军通判,对否?”
      李格非沉默片刻,缓缓点了点头:
      “确有此事。”
      小李继续道:
      “那年清照十岁,父亲可记得遂城之外,清照说过的一句话?”
      李格非再次点了点头。
      小李见说,又对自己的父亲行了一礼:
      “当初父亲曾用《离骚》明志,曰‘从理而亡者,虽九死其尤未悔’。
      理者,理信也。
      父亲愿为自己的信念而死,如今为何却要拦着清照呢?
      清照纵使被简王牵连,却也至多削发入狱,无论如何也罪不至死。
      莫非几年过去,父亲反倒不复当初,不寻理信,只会妄图君臣之道了吗?”
      李格非顿时一愣。
      说道北宋末年的朝堂,就不得不提到一类人:
      元佑党人。
      元佑党人,又叫做元祐党籍。
      其根源要追溯到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是非对错相当复杂,哪怕在后世都讨论甚广,就更别提北宋当年了。
      因此在变法过程中,自然有很多人支持,也有很多人反对。
      其中支持变法的政治派别,被时人称之为“元丰党人”。
      反对变法一派,则被称之为“元祐党人”。
      而李格非,便是一位标准的元祐党。
      1094年。
      章惇对元祐党人施以残酷刑罚与贬窜,下令招李格非来为此事做名目统计。
      李格非坚决推辞,因而被判罪外放。
      当时李格非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还引用了虽九死其尤未悔的典故,表达了愿意为自己的坚持赴死的决心。
      这次外放持续了一年多快两年,他才被召为校书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官途上。
      实际上。
      按照历史轨迹。
      再过两年左右,朝廷内便会再次排挤元祐旧臣,李格非还会因名列“元祐党”而被罢官。
      因此小李的这番反问,着实将李格非给问住了:
      小李哪怕真因为和小赵走近的原因被牵连,顶多就是李格非被贬职或者罢官,小李入狱,亲故断绝往来。
      惨肯定挺惨,但性命倒是不至于丢。
      毕竟眼下六贼还没把持朝政,朝堂里还是有一些良臣在掌握大权的。
      而当初李格非所坚持的那些事儿,说诛九族有些夸张,但被冠以‘党奸’被处死的可不在少数。
      要知道。
      那时候小李才只有十岁,是根豆芽中的豆芽。
      天真懵懂,一无所知。
      当初李格非做的事儿真要是被定罪,小李才叫做无辜呢。
      因此听闻小李的这番话,李格非顿时沉默了下来,脑海中逐渐想起了一段记忆碎片:
      那年他被外放到徐水遂城之时,恰逢冬日暴雪,天地一片苍茫。
      他抱着小李,在寒风中互相依偎。
      心中除了被外放的烦闷之外,还充斥着对女儿的愧疚。
      然而就在他叹息着自己害苦了女儿,暗自垂泪之际。
      年仅八岁的小李却紧紧贴在自己的胸口,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对自己道:
      “大人,清照无怨……”
      想到这儿。
      李格非不由闭上了眼睛。
      是啊。
      和当初生死一线的党争比起来,小李和小赵的事情算什么呢?
      真要是追究下来,顶多就是再次贬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