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走进不科学

  • 阅读设置
    走进不科学 第94节
      因此比起其他朝代,若是操作得当,徐云未必没有机会去抢救一番。
      实在不行就临走前搞个水变油糊弄一下玄学大师宋钦宗,顺便再写首诗,能加一秒是一秒吧。
      当然了。
      这些都是今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目前徐云的当务之急不是好高骛远,而是先站稳脚跟。
      随后他想了想,对着仍旧在吞咽食物的张三道:
      “三哥儿,再问你件事儿呗。”
      张三此时正呼啦啦的喝着水饭呢,闻言连忙放下小碗,用衣袖抹了把嘴角:
      “啥事儿?”
      徐云故意摆出一副没啥见识的表情,对张三问道:
      “之前那个水井边的石柱是咋回事?”
      张三不明所以的看了他一眼:
      “什么咋回事?不就是把水送到老爷的卧房么?”
      徐云想了想,双手摊开比划了个跨度,说道:
      “你看,水井到老爷的院落最少有三四十丈吧?
      石柱的管道宽度又接近一尺,咱们倒的水能有多少流到老爷那儿?
      要是剩下的部分到不了,它们不就浪费了吗?”
      “害,你说这事儿啊。”
      张三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解释道: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也问过月莲姐,我还以为老爷的屋子地下有另一口井,咱们倒的水是斜着流过去的呢。
      后来月莲姐和我说,那个管子是平的,就埋在地下半尺不到,不过里头加了点啥东西,能吸着水往老爷那儿走。”
      徐云心中一震,连忙又摆出了一副天真的模样,明知故问道:
      “能吸水的东西?莫不是仙人赐下的符箓?”
      张三摇了摇头,说道:
      “不是符箓,是咱们老爷鼓捣出来的东西,具体叫啥我也不知道,但上次更换这玩意儿的时候我倒是见过一次。”
      徐云连忙追问道:
      “那东西长啥样?”
      张三拿起炊饼又咬了一口,回忆道:
      “那玩意儿约莫一尺多长,半尺粗细,像是根圆圆的柱子。
      似乎是老爷专门请人打造的,说有了它就能把水给吸过去。
      对了,你还记得你住那屋外的磨盘吗?”
      徐云原本还在脑补物件的结构呢,闻言便下意识道:
      “记得啊,就在我屋外嘛。”
      张三点点头:
      “咱们在倒水的时候,屋外的磨盘就会上驴拉磨,磨盘底下有根绳子,连着能吸水的那东西。
      这驴一拉磨,那玩意儿就会跟着开工,说是由驴来使力,咱们这头再把水倒进去就行啦。”
      徐云沉思片刻,这才恍然:
      “难怪月莲姐是从我屋那方向过来的,原来她是先去检查磨盘了?”
      而就在思索之际,张三忽然又回忆到了某个细节:
      “对了,还有一件事儿!”
      “什么事儿?”
      “上次他们拆装那玩意儿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往里头塞了几个巴掌大小的圆盘,那些圆盘一面是平的,另一面上却插着好些薄薄的刀片,看上去可古怪啦!”
      “圆盘?刀片?”
      徐云闻言先是一愣,旋即想到了什么,瞳孔骤缩,一个词脱口而出:
      “卧槽,自吸泵?”
      ……
      第108章 不止是叶轮那么简单
      在全球漫长的文明史中。
      水源。
      是任何文明都离不开的一个关键词。
      华夏本土的水车、水锤,还有西方的阿基米德螺旋泵,都是古代人民为了供水创造出的工具。
      但这些工具有一个算一个,体型巨大不说,大多也都需要在水源地工作。
      并且它们主要的用途,其实大多是为了把水从低处运往高处。
      纵观整部古代世界史,几乎没有哪个文明能做到在不借助重力的前提下,实现水源的平地运输。
      无论是罗马那震惊世界的古代城市供水系统,还是唐朝时期的长安水力设施,其实都和平地输水扯不上关系。
      比如罗马的供水系统由旧阿尼亚水道、新阿尼亚水道、马尔齐亚水道、塔普阿水道、尤里乌斯水道、维尔戈水道、安东尼亚水道等等组成。
      这些水道的核心技术都是虹吸或者连通器原理,也就是说要有高度差或者液体压强。
      这也是为啥罗马引进来的水最先会供给到喷水池的原因,因为你压根没办法堵住它……
      所以罗马的供水资源丰富是很丰富,这确实不假,但这指的是街上随处可见的喷泉和龙头,属于公共设施。
      居民们拎着个桶就能出去打水,自然非常方便。
      而屋内和屋外供水,显然是两码事。
      除了在帕拉提诺山顶跳舞的奥古斯都大帝,哪怕在罗马,也没几个人能舒舒服服的在家用水。
      唐朝也是一样,所谓的方便其实都止于门户之外。
      所以之前徐云很疑惑,为啥老苏能在主房那边用到水井这边打到的水呢?
      无论是虹吸还是连通器原理,显然都有个没法解释的bug:
      那就是灌注的水量不够。
      一百多米长、直径接近三十厘米的水管,二十桶水能填满十五分之一都算多了。
      同时还有很关键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力成本。
      在这个年代,仆役提桶走百米、往返十次的成本并不高昂。
      因此老苏徐选择的方案造价必然低廉,也就是抱着“小成本但却能给仆役们省点儿事干”的心态鼓捣出来的东西,否则还不如多给几文钱补贴呢。
      而眼下随着张三的一番话,徐云的疑惑总算是迎刃而解了:
      好家伙,老苏居然鼓捣出来了一个自吸泵!
      自吸泵,是一种自吸式的离心泵。
      所谓自吸,指的在不加引水的情况下,它能自动将水给吸上来。
      也就是类似坐上去自己动的性质。
      它的工作原理是水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使得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涡壳。
      这时入口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并经叶轮槽道到达外缘。
      这种泵不需要装底阀,因为一般自吸泵的进口处都自身带的有止回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向阀。
      这样泵在停止后,泵体内的液体就无法回流到原来的池子里,转而储存在泵体内,所以第二次使用的时候就不需要加灌液体了。
      很简单的原理,也很好理解。
      至于自吸泵的外观,则可以想象一下多啦a梦里的空气炮的样子:
      把空气炮差不多放大一点五倍后再在随便哪头立块砖,那就和自吸泵差不多了。
      “不对啊……”
      想着想着,徐云忽然眉头一皱,对着张三问道:
      “三哥儿,你说拉磨的那驴……转速有多快?”
      “啊?”
      张三不明所以的一张嘴,下意识的便答道:
      “就是普通驴子拉磨嘛,估摸着比平时走路还要慢点儿?”
      徐云闻言,脸上的表情愈发疑惑了起来。
      本土的自吸泵种类很多,目前使用的一般都是电力或者高水压为动力源。
      除此以外,手拉、脚蹬甚至水锤也可以令自吸泵运转。
      但无论是以上哪种模式,需要的都是一种瞬时功率。
      理论上来说,驴拉磨的做功是足够的,但时间却有些长。
      也就是单位时间——比如说一两秒之内,拉磨的功率似乎不太够让叶轮转起来。
      想到这儿,徐云心中不由冒出了一道猜测:
      那个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恐怕不止是叶轮抽水那么简单……
      苏府给仆役定的晨食时间是卯时五刻至辰时二刻,也就是上午六点到七点半左右。
      每位仆役吃饭的时间则是一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