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走进不科学

  • 阅读设置
    走进不科学 第85节
      毕竟公司成立的最初时间可以追溯到几天前,当时徐云并没有得到知识点增加的反馈,因此这个可能性可以暂时先被排除在外。
      至于剩下的论文和产品生产,说实话,概率也不是很大。
      倒不是说以上二者不会影响知识点的生产,而是因为论文也好,胶饵产品也罢,目前都还没登上公众视野呢。
      昨天莫顿已经将论文的外审意见回复给了nar,约稿论文不需要支付版面费,因此整个论文已经到了最后的出刊阶段。
      不过说是这样说,但论文想要正式发布,没个一两周是绝无可能的。
      胶饵产品也是同理。
      就像徐云在发布会说的那样,一个月内能正式对外发售都算快了。
      因此论文和产品以及产品衍生出的收入,到底能不能对知识点产生影响,还需要后续一段时间的观察。
      也就是说,令知识点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大概率便是——
      蟑螂消杀的直播!
      或者更进一步的说,就是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
      影响的人越多,知识点的数量也就越多。
      而这个推论,与之前小牛画像里出现安踏时知识点的变化,也是完全吻合的。
      想到这儿,徐云不由轻轻松了口气。
      虽然神秘光环的来历依旧不明,但至少知识点的运作机理算是被掌握了一部分,不至于接下来一头雾水了。
      接着他又在门1和门2这两个词上圈了个圈,喃喃道:
      “奇怪……为什么小牛副本的知识点只增加了7,而第二扇门的知识点却增加了整整一百呢?”
      过了一会儿,徐云忽然想到了什么,又写下了两个词:
      属性,溢出。
      前者的意思,指代的是两扇门的知识点属性不同,不能以相同性质类比。
      就像货币进制一样,1665副本第二次开启的知识点属于‘十块钱’,而第二扇门则是‘一块钱’。
      由于转换进制的不同,所以二者的偏差值才会这般离谱。
      至于溢出的猜测嘛,则是……
      “消杀直播一共给了107个点数,优先注满了还没开启的第二扇门,剩下的七个点数溢出,回流到了第一扇门,也就是选择性的优先级问题,和点数的属性没有关系。”
      看着面前的两种可能,徐云的表情有些复杂。
      如果知识点的灌注机制是溢出型那还好说,重新开启小牛副本只需要90个正常知识点就好了。
      但若是第一种可能……
      那么想要再次见到小牛,难度就非常非常大了。
      随后他轻轻摇了摇头,将这些事情甩到了脑后。
      无论知识点是溢出还是存在有某种转化机制,目前想要见到小牛显然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儿,因此当下真正应该考虑的是……
      第二扇门的开启!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徐云自然不可能莽撞的直接推门了事。
      只见他先是拉开抽屉,从中取出了一个小木盒。
      木盒采用的是抽拉的开启方式,没有现代工业的零部件。
      随后徐云将木盒的盖子抽离,露(防和谐)出了其中的物件:
      那是十几块零散的金银,最大的不过指甲盖大小,形状极其不规则。
      这些金银的原身是徐云从淘宝上购买的金锭和银锭,总价一千来块钱,到手后借用物理实验室的高温炉重新融成了不规则状。
      这些细碎的金银,便是徐云这次准备的底牌之一。
      俗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而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除了极早的蛮荒部族时代外,其余时期无论中外,金银都能算是货币中的硬通货。
      有了这些金银碎粒在手,至少不用出现当初在小牛家蹭吃的那种窘境。
      除此以外。
      徐云还准备了一把简单淬过火的小刀、一个类似速效救心丸模样的陶瓷小瓶,一顶假发,以及一包由麻布包裹着的压缩饼干。
      以上众多物件使用的都是基础的工业技术,只要不穿越到青铜器时代,理论上来说这些东西都不会像手机那样被强行停留在现实。
      只见他认真的将这些东西逐一收好,身上换上了一件打底的速干衣,外套则选用的是羽绒服——根据1665副本来看,光环对于衣着的屏蔽度似乎没有那么高。
      否则拉链和鞋带前端的塑料尖端,正常来说应该也要被留在现实的。
      准备好这些步骤后,徐云又将网购来的监控摄像头调成了运行状态。
      虽然副本内外的时间不会改变,但有件事他一直想确认一下答案:
      自己是身穿还是魂穿?
      当然了。
      或许摄像头的帧数压根拍不到刹那之间的变化,但反正没啥成本,试试也不亏嘛。
      一切就绪后。
      徐云深吸一口气,重新返回了空间,径直来到了第二扇门前。
      重重一推,踏门而入。
      与此同时。
      遥远的英伦半岛上。
      1960年前后,英伦皇家学会为了纪念英国历史上知名的科学家,特意在伦敦城郊建立了一座名人纪念碑。
      此时此刻。
      也不知是否因为地面松软的缘故,只见其中代表罗伯特胡克的纪念碑忽然微微一颤……
      仿佛又被ntr了一般……
      嗯?
      为什么说是又?
      ……
      第100章 这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了
      某年某月某日。
      汴京城一片静谧安详。
      东方天际的半轮弦月,照亮着宫殿朱门和破烂民宿。
      有人在温柔梦乡里喃喃呓语。
      有人则彻夜未眠。
      清冷的月光洒落乌台庭院,一道佝偻的人影双手负于身后,昂首仰望着星空。
      人生悠悠八十载,此时此刻,正有无数的记忆片段缓缓从他脑海中闪过而过。
      ……
      嘎吱嘎吱——
      卖早点的小贩推着独轮车,一边吭哧一边咯吱着往前走。
      他又比昨天早起了半个时辰,坚信这次能占到好位置。
      刚走到礼部门口,小贩就被乌泱泱的人群围住。
      “有腊汁肉夹馍吗?”
      “有杂粮煎饼么?”
      “米粉肠粉酸辣粉?”
      “拉面削面热干面?”
      “沙县拌面有吗?”
      “信球!胡辣汤的招牌看不见嘞?”
      还算年轻的小贩听不清天南海北的口音,却并不影响施展抖勺大法。
      面对食客们横眉怒目,还讪讪笑道:
      “无他,惟手熟尔。”
      众人填饱肚子又蹲在门口,吟风弄月的欢闹声此起彼伏。
      小贩低头收拾桌椅碗筷,时而若有所思的望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没落。
      多年以前,我也曾这般书生意气。
      俗话说得好。
      每当太阳升起,总会有人欢喜有人愁。
      礼部大门缓缓打开,办事员拿着榜单走向公示栏。
      众人如同磁石般紧紧跟随,像是被看不见的力量所牵引。
      他们寒窗苦读数十年,用大好年华练习遣词造句,纸笔间激荡出才华和思想,只为换取有朝一日金榜题名。
      今天,就是朝廷会试发榜的日子。
      在这群士子中,有一位中年男子看完榜单,一言不发,费尽力气从人堆里挤出来。
      中年男子坐在小贩的摊位上歇息,静静望着眼前的众生百态,身边的小贩倒也不去赶他。
      国考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稍有懈怠便会沦为陪衬。